IT并购潮起 直指云计算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IT,并购,云计算
  • 发布时间:2010-09-07 09:09
  经济真的开始回暖了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首先思考下面这个问题:最近一次密集出现重大企业并购,是在什么时候?

  2008 年上半年,IT 产业还很热闹,微软提出以446 亿美元并购雅虎、Oracle 以85亿美元收购BEA, IBM 收购Cognos..然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来,让原本热闹的IT产业顿时变得风声鹤唳。2009年,投资者的心态变成了“谨慎再谨慎”,在此影响下,除了Oracle 以 74 亿美元收购Sun、惠普以27 亿美元拿下3Com 公司之外,重大并购一度陷入了停滞。

  而最近一段时期,IT 并购的寒冰正在消融。

  8 月19 日, 英特尔宣布以76.8 亿美元收购安全厂商McAfee——这个看起来十分“无厘头”的组合,不禁让众多业内人士摸不着头脑。

  随后,8月30日, 英特尔又宣布以14 亿美元收购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的无线解决方案部。与此同时, 惠普、戴尔竞购存储厂商3PAR 的战争也是闹得纷纷扬扬。此外,Citrix 宣布收购VMLogix、思科收购CoreOptics、SAP 拿下Sybase、IBM 收购AT&T 旗下Sterlling Commerce 公司, 各大巨头开始把触角伸向各个领域。

  IT 业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并购最能看出一个企业未来发展动向的,也最能显示出产业和技术发展的趋势所在。”业内人士指出,不同于过去几年并购频频发生在软件业的情况,如今的并购大多指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产业。

  抢占“云”端

  最近几天,最受业界瞩目的,当属惠普与戴尔竞购3PAR 的新闻了。

  8 月16 日,戴尔首先宣布以每股18美元、总价11.5 亿美元收购存储厂商3PAR 公司,一星期后,惠普竟横插一脚,喊出了每股24 美元的高价;作为应对,8 月26 日,戴尔给出了每股24.3 美元的报价,并急切地宣布3PAR 已接受了戴尔的收购要约。谁知仅仅数小时后,惠普就将二次报价提高至每股27 美元、总价18 亿美元。

  最终,3PAR 接受了惠普每股33 美元、总金额23.5 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这一价格比最初戴尔11.5 亿美元的报价高出近74%。而戴尔和惠普的对峙,与去年NetAPP 和EMC 争夺Data Domain 如出一辙。

  为何惠普和戴尔以接近疯狂的姿态,坚持抢夺3PAR ?——这是一家自2007年起就连续亏损的、名不见经传的公司。

  从表面上看, 戴尔此前并购了EqualLogic,拥有了中低端存储产品,而在中高端领域,戴尔则一直是以代理EMC 的产品为主,而3PAR 定位于高、中端存储,可以弥补戴尔在存储市场中高端产品的不足。

  而对于扮演着“搅局者”的惠普来说,一旦戴尔成功将3PAR 收入囊中,将会大大增强戴尔在存储领域的实力,从而威胁到惠普的地位;另一方面,惠普现有的存储产品XP 系列并不足以扛起挑战IBM 的重任,但如果拥有了3PAR,情况则大不相同了。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云计算。”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未来趋势的云计算,服务器和存储技术是不可或缺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选择云计算存储服务,IDC预计,未来4 年中,企业在云计算领域的支出将维持27% 的年增长率,到2014年,达到560 亿美元。

  惠普和戴尔当然不会放过这样巨大的市场,可尽管两家公司都提供存储解决方案,但均未能制造出专门针对云计算的高端产品。“购买一家已经在生产云存储产品的企业,显然是他们进入云计算的最快捷方式。”分析人士表示。但目前符合戴尔和惠普要求的企业并不多,主要是IBM、EMC 和日立。“如同去年EMC 和NetApp 收购软件存储制造商Date Demain 时的大战一样,在公用计算上极具优势的3PAR,几乎是同类产品最后的孤岛。” IT 行业分析师拉克斯表示。

  除此之外,其他各厂商也纷纷通过并购,来增强自己在云计算产品上的实力。

  早在7 月,IBM 就和Storwize 公司宣布达成收购协议,后者的数据压缩存取技术将与IBM 的解决方案整合,以帮助用户降低分析大量数据的成本。最新消息显示,这笔交易已经完成。

  8 月31 日,虚拟化厂商Citrix 传出收购VMLogix 的消息,Citrix 首席战略官Wes Wasson 表示, 将把VMLogix 的技术加入Citrix 的OpenCloud 平台, 这将解决一些重要的云计算问题。

  而刚上任不久的富士通总裁Yamamoto 也向媒体表示,富士通正在积极寻求并购,而云计算和中间件企业将是他们的目标。

  布局移动互联

  在最近众多的并购案中,英特尔绝对是出手最阔绰的——8 月16 日,英特尔宣布收购德州仪器电缆调制解调器部门;19 日, 斥资78.6 亿美元高调收购McAfee;紧接着,8 月31 日,英特尔又宣布以14 亿美元现金收购英飞凌无线解决方案部门(WLS)。

  短短半个月,“狂甩”百亿美元。英特尔的大手笔在整个IT 业界不多见。而这些收购,指向也非常明显——英特尔要把业务拓展到PC 以外的行业去,特别是移动互联领域。“英特尔即将全面进军无线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移动互联网和通信产业快速增长的市场条件下,原本在PC 时代作为霸主的英特尔和微软显然都慢了一步,为了继续保持产业上游的优势,英特尔近几年来一直在进行基础技术的调整,收购英飞凌WLS之后,它将会更加深入智能手机业务。

  对此,英特尔总裁兼CEO 欧德宁也表示:“全球对无线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高速增长。收购英飞凌 WLS 业务将进一步加强英特尔互联计算战略的第二要素,即互联网连接性,并帮助我们向客户提供从 Wi-Fi、3G 到 WiMAX、LTE 的产品组合。”

  当然,竞争对手不会对英特尔这样的巨头坐视不理。移动互联领域的各个厂商,也正在积极寻求并购,来维持自己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9 月1 日,国外媒体指出阿尔卡特朗讯已经收购了移动应用开发工具提供商OpenPlug。尽管没有公布细节,但其对移动应用和开发者的重视已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黑莓手机的制造商RIM公司也因为受到Google 和苹果的压力,近来也开始考虑购买一个移动广告平台;而在此之前,RIM 还收购了移动软件商店开发商Cellmania,来增加抗衡巨头的筹码。

  而今年4 月,苹果和Google 也分别收购了芯片厂商Intrinstity 和Agnilux。

  苹果希望借收购提高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性能,并摆脱对原芯片供应商三星的依赖。而Google 虽然表现低调,但Agnilux 的主要创立者,大多是苹果2008年收购的半导体设计公司PASemi 的高层员工。

  并购案在新兴市场崛起

  8 月31 日,内地面板厂商京东方与台湾美齐科技签署《交割备忘录》,完成了对美齐科技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业务及与之相关资产的并购。京东方方面称,并购对落实显示屏与整机一体化设计制造及抗风险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这笔交易金额达2.9 亿元的收购案,只是国内众多收购交易中的一个。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Young)对第二季度IT 并购案的统计报告,从地域来看,第二季度美国IT 市场最为活跃,并购交易达到272 笔,远远高于排在第二名英国的40 笔交易。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以33 笔交易位居第三,澳大利亚和印度也分别有19 笔收购,与德国并列第七。

  而根据毕马威近日发布的《新兴市场跨国并购交易研究》的结果,2010 年上半年,新兴经济体对发达经济体的跨境并购交易增长了25%,其中印度和中国是增长最多的国家。

  “相对于发达市场,新兴经济体重拾并购交易信心的步伐要快得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新兴经济体拥有充裕的资金。” 毕马威香港企业财务并购咨询服务主管方思礼表示,以中国为例,持续迈向工业化发展和大力投资于基建,以及国内市场的活跃,都加大了中国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

  同时,业内人士还指出,国内IT 企业并购,目前还更多的是倾向于收购香港、台湾的公司,但这表明,“新兴市场正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活跃的角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