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学生 运营商争食高校市场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学生,运营商,争食,高校
  • 发布时间:2010-09-07 09:18
  新学期伊始,电信运营商一年一度的“抢学生”大战又开始了。

  “广告攻势最凌厉的是电信,把海报当桌布,几乎在长沙高校食堂每一张桌子上都贴满了电信的广告海报,那海报质量绝好,足以贴个一年有余,以后吃饭时也只得天天看着这电信广告了;移动一向只在墙上做广告;联通这下晚了一步,估计只能去铺地板了。”校园活动还未拉开,许多学子就已感到运营商汹汹而来的广告攻势。

  打破头也要进校园

  从北京西站出站口一出来,就能看见印有“M-Zone”的迎新指示牌。到了迎新现场,更是随处可见“动感地带”标志的遮阳伞和展板,橘黄色的一片看上去甚是显眼。

  “这都是中国移动赞助的。”

  北京西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除了这些宣传产品,现场还配有一部中国移动的3G 话机,可供新生们打电话、发短信和查询天气预报。

  “在公司内部,这场营销行动被称为‘校园穿越’。”一位中国移动的工作人员表示,“穿越”这个流行于网络的词语,被用来形容宣传阵线随着新生们从家乡到学校的移动而变迁的动态过程。在“穿越”行动中,首要的策略是“拦截”,即把学生拦在校园外面。“新生下飞机、下火车,以前是由学校联系场地、布置现场,现在都由运营商包办了。运营商打上LOGO宣传自己,学校有现成的迎新场地,实现了双赢。”

  其实对很多高校新生来说,这已不算他们与运营商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了,他们早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一刻,也同时收到了手机卡,甚至有高校的新生还受到了不止一家运营商的“眷顾”。

  为什么今年的高校市场格外受到各大运营商的“垂青”呢?据国内三大运营商公布的7月运营数据显示,其新增用户数均环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这中间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随着移动电话普及率上升到较高水平,运营商用户发展已趋于艰难。到今年11 月份,我国移动用户将突破9亿户,届时移动市场将达到一个饱和临界点。”一位业内人士说。

  因此,在饱和临界点来临之际,三大运营商将在仅存的几个空白市场发起冲击。有分析人士就指出,在“保存量激增量”的目标牵引下,运营商目前主要瞄准三大用户市场:高校市场、农村市场和中高端市场,而且格外看好高校市场。“高校学生都是即将走出社会的年轻人,不仅易于接受新事物,追逐时尚崇尚个性张扬,而且具有很强的消费潜力,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增量’。

  今年有600 余万名高校新生,绝大部分到异地上学都要换号码。

  因此高校新生成为了运营商势在必争的目标。”业内人士说。而中国电信公众客户部总经理张新在上月EV-DO手机的发布会上,也表示了“打破头也要进校园”的决心。

  3G 登场

  除了竞争更为激烈外,3G也是运营商在高校推广的重中之重。

  在2G 时代,中国移动凭借“动感地带”占据了高校的最大份额,但“3G 是联通、电信切入校园市场的绝好机会。目前,3G 网络建设和移动终端上,移动都不具备优势。”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由于TD 制式并不成熟,国外手机巨头不愿大规模投入生产,因而目前移动在终端方面仍然以中兴之类“山寨机”为主,一线品牌机种类较少,3G 手机种类不足百款,缺乏样式好看、质量过硬的机型。这显然不能为追求时尚的学生一族所接受;相较之下,中国联通在全球商用最成熟的WCDMA产业链的先天优势下,明星终端云集。“目前,联通3G 校园争夺战成效初显,在全国争夺最激烈的广东市场,中国联通已经攻破了中国移动的排他封锁线,开始了绝地反击。”一位联通工作人员表示。

  中国电信今年也毫不示弱,不仅在“地盘割据”上要与移动、联通“老大哥”看齐,而且还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活动。业内人士分析:“电信实力已不再是‘陪太子读书’的小灵通时代可以相比。拿到了3G 牌照后,电信势必将3G 带入高校。”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据各大高校学生在网上所晒的联通、电信展台照片显示,新生对联通、电信的热情度并不高。

  “2G 时代,中国移动专为大学生量身打造的动感地带在高校市场一枝独秀。而且移动和高校长期的合作协议,使其‘老大’地位短期内很难撼动。”业内人士分析说,“而且尽管TD用户确实很难发展,但中国移动这个日进亿金的利润巨头,已陆续推出千元TD 智能手机和500元TD 功能手机。而且,将以高额的话费补贴等形式支持千元TD 手机的发展,力图激发中低端用户对TD 手机的兴趣,为校园营销提供终端支持,让学生群有更充足的选择余地。”

  排他规定惹争议

  对于运营商和高校合作的做法,新生们的意见各不相同。“我觉得学校考虑得很周全,人性化的服务省了很多麻烦,反正自己也要买本地手机卡的。”被北京某高校录取的新生刘伟说。

  但也有不少新生表示强烈不满。近日,一条有关“北京理工大学新生入校被a要求使用指定手机号”的微博就得到了网友们的热议:“学生如果不买指定的号码,就收不到学校的各项重要通知,甚至还进不了宿舍、借不了书、吃不了饭。企业假借帮助学校搭建数字平台为由垄断式推销自己的产品,有违商业道德。”类似的情况,在黑龙江、江西等地高校也频频出现。

  这种学生“被绑架消费”的背后,是各运营商之间的“公关角力”。

  “其实这已不是什么商业机密,每到上半年,运营商们就不约而同地开始向各高校公关,三家都费了不少力气来做这个事。”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最近,网友曝出的一份“广东移动2010 年营销方案”,更让人们了解到“封校费”这个名词:“2009 年我司在全省范围内支出的封校费总额6500 万元,全部用于梳通校领导、关键人。

  建议今年的预算在此基础上上浮30%,约8450 万元,以封堵竞争对手,尤其是广东电信的公关活动。”

  对于高校与运营商校企合作的这些行为,湖北省专门在开学前夕通过了《高校通信市场竞争“十条禁令”》和《规范高校通信市场秩序六项工作机制》,以使“各通信运营企业理性、规范竞争,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树立行业良好形象”。但是,目前其他省份、地区并未出台类似规定。

  对此,通信专家项立刚表示:“学校和运营商在将信息化和个人终端实行捆绑中,要尊重学生的消费自主权。校企合作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增加学生负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