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场:批量制造上市公司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工场,批量,制造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9-14 13:37
“我有一颗骚动不安的心。”张磊的这种骚动,是创业的冲动和激情,也是所有加盟“创新工场”的项目成员一致的DNA。无论是“乐啊”创业团队的李琪缘,还是“豌豆荚”团队的王俊煜,抑或是“行云”团队的唐彬森,都是如此。
他们天生就是创业狂。
创业辅导
在张磊这样的创业者看来,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简直就是天堂。张磊在和李开复交谈20 分钟之后,就带着做“点心”的想法加入了创新工场。接着就开始搭建项目团队,而当时他最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这个人需要具备三个素质:非常自我、逻辑性强、有细腻的情感。很快,李开复带领的创新工场平台就帮他找到了一个让他非常满意的人——在腾讯无线部门,从事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体验研究和全面产品策划、运营7 年之久的游敏丽。现在游敏丽已经成为了“点心”的研发总裁。
“在孵化期内,项目团队最核心的是工程师,他们在财务、法务、招聘等方面既没有资源,也没有经验,而创新工场平台可以帮他们完成这些工作,并且提供必要的帮助。” 创新工场CEO陶宁指出,这些帮助包括为这些创业团队提供技术、人力、培训,以及公司的商务计划等等。而创新工场的平台层管理者——除了董事长李开复、CEO 陶宁之外,投资方面有汪华,架构方面有蔡学镛,运营方面有徐磊,用户体验方面有吴卓浩,产品方面有王晔,他们将利用自己的人脉、阅历为创业者提供支持。
而经过创新工场平台9 .12 个月的“辅导”,在产品逐渐成熟、用户群逐渐拓开的同时,“点心”、“豌豆夹”等创业团队也逐渐具备商业运作、市场推广、政府关系、媒体关系等方面能力,就这样,创新工场逐渐把一个团队的项目经理培养成为股份公司的CEO。“点心”项目的创始人张磊就率先完成了孵化的第一阶段,成立了独立的公司。
上市主导
当然,在孵化期,最主要的投资还是钱,而创新工场定位的是“种子投资”。
据李开复介绍,目前创新工场一年计划投入的资金是三、四百万美元。所有进入创新工场的项目组,在种子期都是由工场平台100% 投资。目前的“点心”、“豌豆夹”、“魔图精灵”、“行云”等等项目都是如此。
到天使投资阶段的时候,创新工场会大约占50% 的投资比例,创业团队需要自己到外面找天使投资人,创新工场平台也会协助寻找合适的投资者。而到创业公司A 轮融资的时候,创新工场的比例就会大幅减少;到B 轮投资,也就是风投进入的时候,创新工场将完全撤离。
李开复表示,“对于创新工场来说,必须让创业公司融资成功后才能离开,所以张磊在我们这里要学习如何融资,我们会帮助他,教他,帮他建一些目标,甚至可能陪着他见一些风险投资,最终风险投资愿意投,我们才出得去。”
在创新工场孵化的公司,几乎都把上市作为奋斗目标。“在中国没有那么多收购的方式,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上市为主导。”李开复说,“同时我也认为,如果一个创业公司把被收购作为目的,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所以,我很乐于见到创业者把上市作为一个伟大的事业。”
如果一个项目没有按照预期实现融资,创新工场是不可能一直给它输血的。
至于这个“种子期”有多长,很难整齐划一地界定。可能是9 个月,可能是18个月。比如张磊的“点心”项目,接下来应该寻找“天使投资”,而一旦没有天使投资愿意接着投,那么这个团队就会解散,自谋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