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海涵,男,1952年生,双峰县退休教师,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好书,曾师承中国著名书画家曾彩初先生,亦慕王羲之行书和欧阳荀正楷。主攻篆书,作品给人以大气回荡之感。其篆体书法之结构力度又颇得曾氏大篆神韵。近年,更加注重篆书的观赏性和古典主义文化韵味,自成一家。2010年作品入展“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春天的故事’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同年10月,被“香港大中华文化艺术研究会”吸收为院士;作品曾获“岁月燃情”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11年入选全国书画人物推荐榜;2015年5月作品入选“中国著名书画精品学术交流展”。
贺海涵先生作品流传广泛,引发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关注,其作品成为艺术收藏者之最爱。
名家点评:
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工具,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曾造就了一大批著名书法家。
用我常说的一句话来形容贺海涵先生再合适不过:“我不是书法家,只是一个教书匠”,“我不是书法大家,是老师,比大师大。”的确如此贺海涵先生倾心于教育事业,书法只是他的“副业”。
他的书作是十分考究的艺术品,章法严谨,布局合理,清秀悦目,飘逸潇洒,给人以美的享受。作品天地留白相同,左右边距一致,篆字排列齐整,落款、用印各具特色,整体观感稳重端庄古典韵味。
纵观他的书法作品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憾动人心,他大量的作品都是在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整个作品呈现出严整多变化,周密中见疏落,凝聚中有流动,沉稳中不失空灵的多变风格。他的篆书既有传统的“古法”,字里行间散发着李斯、李阳冰、邓石如、杨沂孙、吴让之、吴大徵、赵之谦、吴昌硕篆书的味道,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识和体会,创作出有别于前人的艺术风格,使作品呈现出时代的新意,对“笔墨当随时代”做了最完美的诠释。为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开拓进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期待他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中创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欧阳中石
百梦系列 篆筑中国梦
“中国梦”作为时下国人最热棒的词汇。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贺海涵的篆书《百梦图》、《百寿图》、《福寿图》和其他篆书作品,章法独特,精美绝伦。
《百梦图》作品构思巧妙,作品中“梦”字,是汉字复合结构中的上中下结构,整幅作品名为百梦,实为97个“梦”字,三朵国花牡丹,寓意一百个梦代表一百个不同人心中的中国梦,而中央的国花牡丹则代表着伟大的祖国,作品意指人民群众拥护着祖国大家一起努力实现中国梦。
《百梦图》作品左右纵列六个“梦”字,紧紧围绕着贺正洋老师所绘的牡丹使人倍感相得益彰,毫无违和之感,作品强烈地表达了我国正处于“太平盛世”的伟大时代的主题。
文学作品讲究构思,美术作品讲究构图。贺海涵与贺正洋合作之佳作《百梦图》和《福寿图》却兼具两者之长,让人可以从各个角度,都能欣赏到作品的美感,令人赏心悦目。
海涵老师所作的“梦”字变化多端,无一相同,各有千秋,个性鲜明,它们之间或轻重、或疏密、或大小、或长短、或宽窄的处理,收放有度,相互揖让,字与字之间和谐相安,结构紧凑,绝无笔画抵悟。
精益求精 用心写好字
“福”字是会意字,左边示旁,上面是天,下面是川,右边是一张口要一分田。在古代,人们把有饭吃,有衣穿当作最大的满足。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当作最大的幸福。海涵意存笔先,别出心裁,打造《寿福图》。
“福”“寿”字,它也有重心,怎么能做到重心稳当呢?海涵紧紧地握住字的中轴线,因此字字平正,重心垂直。
再看贺海涵老师的斗方《国强家富人寿》,作品主题鲜明,极富美感。《云山风度龙马精神》大气磅礴,苍老遒劲,《年丰人寿福满》表达了作者“但愿人长久”“福满人间”的美好愿望。
作品中的独体字如“人”字,因笔画较少,空间空隙较大,故笔画较重,同时其结构注意留白,无半点松散之感,字的主笔,注意疏密对比,轻重变化等空间结构规律,注意姿态上的收放,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名扬海外 传世之瑰宝
贺海涵老师的篆书洋洋洒洒,书法结构严谨,用笔精到,精工中透古典之气,稳健中显灵动之神,他博涉多优,融会贯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既有广博深邃的传统基础,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貌,是承前启后的篆书大家。他的作品受到美国朋友的追棒,美国友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向市民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彩,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贺海涵书法魅力的丰功!
海纳百福,涵绘百梦。艺海广阔,海涵篆体书法必有一席之地。我们衷心祝福海涵老师福至寿高,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