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流跡」活化城市夜景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光流跡,城市夜景,攝影
  • 发布时间:2015-12-04 17:11

  近些年來,影友中不但流行拍攝「星流跡」,而且有不少人喜歡拍攝城市夜景的「光流跡」,這兩種攝影技法有類近之處,其實同是利用光的運動軌跡產生亮麗的線條,營造悅目的效果。

  拍攝都市夜色,主要靠燈火輝映建築物而顯得分外燦爛。而交通工具產生的「光流跡」,則是活躍於都市的「流動燈火」,形態千變萬化,能使畫面更加生動,為城市夜景錦上添花。

  「光流跡」的攝影器材

  城市「光流跡」攝影的器材選擇不像星空攝影般嚴格,但是也有一定的要求。

  照相機 I 必須用有長時曝光功能、可手控對焦及手控拍攝的照相機,因此,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和俗稱「微單」或「無反」的可換鏡頭相機比較適宜。一般「DC」即所謂傻瓜機多不能勝任。

  鏡頭 I 低角度拍攝(平視及仰視)時,最常用是廣角鏡頭,尤其以廣角移軸鏡頭為首選,因其可矯正建築物的透視變形;高角度(俯視)則多為拍攝遠景,常需要用到中長焦鏡頭。

  其他用具 I 穩固的三腳架、快門線是必要的;可備有一張黑卡紙,當你在路面進行長時間曝光時,用來阻擋突然照入鏡頭的強光。如果現場環境太亮,難以用長時曝光,則可在鏡頭前加一片深灰色的ND減光濾鏡,使你能延長曝光時間。

  照相機的設定

  低感光度 I 照相機的感光度(ISO)設定得越低,越適應用長時曝光,一般多設定為ISO 100。

  光圈與快門 I 建議用手控光圈和速度。應選用你的鏡頭的最佳光圈值,並且考慮景深因素,我常用11光圈。

  快門的設定要看現場環境,曝光時間是光跡線條長短的決定因素,時間越長、畫面裡的光跡就越長。一般情形下,可用15~30秒曝光,這樣的慢速度,可記錄多一些車輛流通的光軌跡,會形成較豐富的光跡線條。

  手動焦距 I 由於現場環境的運動物體及光跡是變化不定的,會造成對焦困難,應該用手控對焦。

  自定白平衡 I 在多數情況下,用自動白平衡都沒問題,但有些環境照明會偏色很厲害,超出了自動白平衡可調節的範圍,建議採用手控白平衡,以得到較正常的色調。我在夜間較亮的廣場環境拍攝時,常自定白平衡為3200K~3600K。

  「光流跡」攝影的實戰技巧

  可以說,城市「光流跡」攝影是一種「光繪」技藝,比星光攝影有更大的創作空間。攝影者通過選擇合適的場景和車流光線(有時還有船、飛機及其他發出光亮的流動物體)相配合,營造出「流光溢彩」的效果,同時帶來豐富的動感。也有一些攝影者並不在乎實景的表現,而是以抽象的光跡變化來構成畫面,追求純粹的「光繪」作品。

  城市光流跡攝影者,多數是在臨近街道、車流繁忙的地點拍攝,這樣的環境會遇到很多不穩定因素,包括光線多變、路上運行的車流和人流不斷等等,在千變萬化中,常常引發驚喜。但不穩定因素亦會帶來干擾,造成攝影困難。攝影者要有一定操作方法來適應環境,並且掌握針對性的攝影技巧。

  曝光控制 I 初學者容易犯的錯是把光跡拍得太亮但場景過暗。我們追求適度的曝光,首先要考慮主景有足夠曝光,然後是兼顧場景與光跡的亮度平衡,必須通過實驗來摸索出光圈與快門的最佳組合關係,以達到亮度平衡。「光流跡」的拍攝方式多為單次曝光,但如果流跡線比較稀疏,也可以用多次曝光的拍攝方式來組合成更加密集的流跡線。有時,在拍攝了光跡之後,還可以對沒有車輛流的場景繼續曝光,以使背景增加亮度。

  光跡線的佈局 I 光流動的形態和佈局,很影響畫面結構,處理不好反而會破壞畫面。多數情況下,「光流跡」只是起美化作用,不應喧賓奪主蓋過了主景。

  在現場,要細心觀察、發現優美的光流跡。通常在車道的轉彎位會形成優美的弧形光跡。當你迎面向着車流,看到的車燈是強烈的白光;反之,是較弱的紅光;如果拍遠景,來往的光線就顯然不同。車流速度有快有慢,甚至會停頓,造成畫面的光流出現斷線。這些現象,都是拍攝者需認真處理的。

  當你的拍攝點離車流很近時,光流會顯得較強烈,並且運行也顯得快了,也許「光流跡」用幾秒鐘時間已經能佈滿畫面,在這種情況下,曝光幾秒鐘已完成了「光繪」效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