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快要过去,又要展望未来的一年——2016年,2015年是一个非常动荡的一年。2011年10月6日,港股因欧债危机恒生指数跌至16,170点,是自2009年后的最低位。
起伏跌宕的股票市场
从2011年开始,到2014年底经历长达4年的“熊市”,恒生指数徘徊在20,000-25,000点之间。中国股市“熊市”则更长,由2010年起,直至2014年,长达五年时间。在这漫长“熊市”中,投资者及市场经营者,中港股市都思变。2014年11月,香港交易所及上海交易所合作,推出沪港通,容许双方投资者透过各自的交易所直接买跨境的股票。市场本来预测,由于上海股民及交易量远高于香港,沪港通的南向资金会多于北上资金。但是市场估计完全错误,由于准许买卖的双方股票属于大中型股,上海投资者主要是散户,对香港大型股兴趣不大,一年以来,每日限额从来未用尽。相反北上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买的主要是大型股,每日限额基本两天用尽,反应与预期不符;但最意想不到的是,外资机构投资者大手买入A股,令内地投资者明白到A股估值低迷,值得购买。
2015年年初内地股民重回A股,追入A股。与2007年不同的是,中证监几年前推出融资融证,即“孖展”。A股有了孖展的资金,令到成交大增,加上官媒开始也出手推动A股上升,长达5年的熊市,一下子转为“牛市”。有人说这是改革牛市,分析员也撰写“极牛”的报告。孖展的资金大量衍生,估计场内融资孖展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场外更加厉害,超过4万亿元。一些股票天天升停板,7元上市的股票,炒到400多元。在今年6月12日,上证综合指数升至5,178点,是自2007年至今的最高位。中证监见到A股进入疯牛市,开始实行打压非法融资行动,以降低市场风险;但是中国的股市往往是极端发展,行动的后果导致疯牛市一下子跌至熊市。7月6-8日短短3天,港股在A股拖累下下跌3,227点;之后港股一直在低位徘徊,10月曾经有“小阳春”,但是由于11月中证监调查证券商违规互换融资,港股又再度走向疲软。
2016年将会面临的问题
未来一年港股将会面对两大问题,第一是美国联储局在12月的加息政策,一旦加息,资金将从亚洲市场撤走,港股面临沽压。在11月,沪港通录得净资金流失约有3,000亿元;另一方面,市场已经消化了美国加息的消息,相信影响港股不大;还有,人民币将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特别提款权也预计对港股影响不大。
但是中国股市及经济对港股的影响,就仍然有待量化。本来11月份已经好转的A股又再陷入危机;证券商股拖累大市下跌,内银股第三季盈利只增长1%,令到内银股价低迷。内地经济有三大危机,首先是产能过剩,由钢铁、水泥、汽车到手机,制造业每一个行业都严重产能过剩,急需淘汰过剩及落后的产能;但淘汰落后产会令到商品价格大幅下挫,由石油到铁矿砂,国际价格均跌一半,令到很多生产商都在破产边缘;欧洲和日本陷入衰退,美国增长在2%以下,令到出口大跌,外需不振及产能过剩,令到生产物价指数连跌44个月;商品价格及生产物价下跌,令到消费物价指数增幅只有2%,远低于官方指4%。
中国另一个危机是积压大量未卖出的住宅楼,习主席亲自提出,消库存是今后楼市最主要的任务。今年未售楼宇库存增加57%,对主体经济已经构成危机。未售楼宇积压的危机直接衍生到另一个危机,就是社会坏帐的危机。按彭博的计算,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加私人企业的债高达国民生产的2倍,即是120万亿元;但官方的数计只承认中国债务只是国民生产的20%,即是12万亿元,完全属于可以应付的范围;旧经济资源股、工业股及内房股都不看好,内银股因为坏帐问题也可以不理。
十三五计划未来5年经济增长指针是6.5%,比2015年的7%低了0.5%;若中国要维持经济高速增长,一定要从投资主导改为消费主导。根据最近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消费增长维持在10%以上,高于投资增长及工业增长;在消费增长中,互联网交易是经济的亮点,腾讯(00700.HK)第三季盈利有32%增长,远高于经济增长。互联网股是2016年必需持有的股份,腾讯、金山(03888.HK)等股票是首选。另外就是中国外交方面的成就,中国官方在推销高铁及核电都有很好成绩;因此基建、铁路、核电及机器制造业也可以看好;另外,中铁(01786.HK)、中铁建(01186.HK)、中国中车(01766.HK)、中广核电(01816.HK)等是被看好的股票。
2015年7月,港股由牛市跌入熊市,需要一段长时间复原,相信2016年港股仍然徘徊在熊市阶段,恒生指数由波幅由20,000-24,000点,投资者不需要急于入市。
蔺常念/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