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扛起了中国设计的大梁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设计,时装周,深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18 17:57
还记得去年年终盘点时,时装周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花”,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现象。从产业观察的角度,本刊细数了时装周火爆背后的原因,并断定中国服装业的“设计时代”已悄然来临。
转眼间,2015年即将过去,时装周的势头日渐高涨,比如,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发布场次就创出历年新高,“新老”两代设计师同台打擂,可谓精彩纷呈。今年,本刊将视角切换到设计师和他们背后的品牌上来,看看在这一年中他们都做了什么样的发布,从他们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中,看看谁能扛起中国设计的大梁。
名师篇
但凡能在某个领域成为中流砥柱的人,都具有“导师”的潜质,他们说的话,做过的事无一不是新人模仿学习的样本,在时装设计领域,道理也是一样。
发现身边的价值——天意·梁子
今年3月,梁子在深圳时装周上办的“禾雀花开”这场秀算是上半年最有分量的一场发布,因为这些作品早已转化成了市场上的热销产品。不过,在此“战绩”之外,这场秀的设计思路对业界而言更有价值:它在女装设计圈里激起了“千层浪”。
梁子从自家“后院”梧桐山上的禾雀花攫取灵感,经过重新演绎,让这个普通的元素承载了一个灵动悦已的美好世界,不论是从配饰还是作品本身,都极具美学欣赏价值。
梁子的设计思路独具智慧、作品呈现亦是清冽脱俗,不仅展示了其不着痕迹的时尚功力,与此同时,她还向业界重新解读了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设计”:更加贴近生活、具有审美使用功能,注重内心感受,传递的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愉悦。
从繁到简的蜕变——GIOIA PAN·潘怡良
从年初在东盟国际时装周上的那场“印记”大秀开始,潘怡良今年的发布会就持续不断,从南宁、深圳、北京、武汉..丝毫没有要停下来歇歇的意思。在如此频繁的时装发布中,可以看到潘怡良在设计思想上的些许变化,尤其是今年10月,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的这场发布,让人们看到了潘怡良设计中越发细腻的一面。
风格上,潘怡良的简约主义倾向变得越来越明显,色彩上,她摈弃了复杂的使用方案,黑白色系更加突出而显得完整、统一,这种变化让人更容易关注潘怡良的设计细节和针织产品本身的质感。这是潘怡良收获“金顶奖”后在设计上呈现的最大进步。但愿她还能继续前行,不要过于享受全国各地的“时装巡回表演”氛围。
华服的故事如何继续——NE·TIGER·张志峰
NE·TIGER品牌背后有一个中国梦:一个既属于设计师张志峰,又属于全世界的华服梦。从2011年的那场高级定制华服发布会开始,张志峰先后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上办了“唐境”、“华宋”、“大元”、“明礼”以及今年10月的这场“清·旗袍”发布秀,这些重金打造的发布不免让人联想到几个关键词:文明、文化、复兴、奢侈品。
张志峰借传统服饰传承华夏文明的念头可谓由来已久,正因为如此,他会经常翻阅古籍经典,把在《中国服装史》这样的书里才会看到的服饰搬到秀台上来,一以贯之地进行持续发布。这种具有历史感、代际感的发布会本身就符合时尚的“螺旋式”上升原理,充满了历史韵味,给人一种非常有文化内涵的感觉。
然而,正是这些符号化的元素堆在一起时,让华服的高贵与厚重和当今时代的现实生活产生了距离。从历史文化层面看,清朝是中国传统文明发展的一个顶峰,今年10月,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的这场发布对张志峰和NE·TIGER品牌而言都至关重要,因为人们心里会有些许疑问:华服的故事到底是终结了,还是会继续?期待来年有更大的惊喜,让人们看到张志峰的自我超越与救赎。
面料教科书,设计学院派——楚和听香·楚艳
时政热点引发的话题效应的确是宣传时装品牌和个人设计理念的助推剂,但在中国,这并不是时装设计师们的强项。幸运的是,楚艳和她的民族服饰品牌“楚和听香”却赶上了“好时候”:去年的APEC领导人服装设计经历为楚艳提供了新一季作品设计的面料资源——吴江鼎盛丝绸,而北京服装学院的科研背景又为她的作品打下了牢固的设计根基——天然染色实验室。今年10月,楚艳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办的那场“唐风古韵”般的作品发布会便是印证。
这场发布会的价值不能用商业的视角去衡量。因为楚艳和鼎盛丝绸的合作,让珍贵的宋锦、漳缎、花罗等传统型面料得到了重新开发;其次,在北京服装学院天然染色实验室多名专家配合下,每件单品都是现织现染,再加上楚艳结合自己对传统服饰文化和历史文明的研究,最终设计出了绝美的作品。楚艳把千年前的传统纹样用现代技术加以呈现,让真正代表中国文化古韵的东西焕发出了时代新貌。这种从面料环节就进行创作的设计形式值得推广。
商业品牌篇
在寻找设计与商业的平衡点上,越来越多的设计找到了折中的方案。
能过日子的设计就是好设计——播·王陶
像broadcast:播这样的商业品牌做发布会,最难寻找的就是刺激眼球的设计亮点。因为在追求市场效益的设计师眼里,夸张的廓形、华丽的色彩、繁复的工艺和那些过日子的产品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他们相信:与其在发布会上欢乐一时,不如在看财务报表时快乐一季。
要不是因为上市IPO的原因,或许播还不愿意公布自己的业绩,设计总监王陶也可以放开手脚,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发布会上展示更多的个人设计理念,而不是用诗歌朗诵的方式来开启一场时装发布会,讨好在场的VIP和生意伙伴。
商业品牌的设计就是这样,一切设计要以市场的业绩论胜败,所以,你可以看到,条纹和蕾丝是播今年想要重点发布的趋势,看到一个商业品牌的设计团队如何绞尽脑汁去迎合自己的客群。
王陶操刀的发布会给国内设计圈的人带来了一条有用的信息:再前卫的设计语言也得落地,再常见的流行趋势也无伤大雅,再常规的制作工艺也可以重复使用,因为能让粉丝买回家过日子的设计就是好设计。
“跳出时尚圈”看时尚——HUI与艺之卉·赵卉洲
艺之卉时尚集团的崛起过程以及设计师赵卉洲的走红都和时装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回顾今年艺之卉的每场发布,似乎都在刻意远离国内的时装周。直到今年9月,HUI品牌在米兰时装周期间的一次亮相才彻底解开了谜底:赵卉洲想要“跳出”国内时尚圈来看今天的中国时尚。
赵卉洲跳出时尚圈的第一步是去米兰时装周做秀。这场发布的灵感和作品和赵卉洲的成长记忆碎片有密切联系,作品其实是她对个人成长记忆的时装化表达。
除了米兰,艺之卉今年的所有发布都是在深圳的产业园办的,赵卉洲希望用这种方式让业界关注艺之卉时尚的源头。
和侯孝贤、刘小东、余华、北岛等导演、画家、作家们的方式一样,赵卉洲用时尚的语言,为自己,也为别人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我们这个国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这或许是扛起中国设计大梁的另一条道路。
商业品牌如何承载文化属性——卡汶·何淑君
中国品牌在国际时装周上走秀已不是新闻,但如何走得漂亮,走出文化属性就需要功夫了,今年9月,卡汶在纽约时装周的这场秀算是一个典型。在这场秀的创意环节,设计师何淑君在概念上进行了深究,考虑到走秀的背景、商贸交流性质及设计师品牌的产品诉求,她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24节气为设计灵感,设计了名为“节气”的2016春夏时装系列。
这个系列实际上是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内涵的深度解读,这种在传承中创新,在重构中回归的艺术表达方法,很适合在纽约时装周的舞台上进行展示。何淑君的这组设计不仅为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人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道法自然”的生命理念提供了一个窗口,更为商业品牌如何在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上做系列发布提供了参考。
童装篇
童装品类的火爆为与之对应的成年装品牌提供了业绩支撑,但真正具有原创精神的童装设计却屈指可数。
用童趣元素做原创设计——马拉丁·李烈庆
作为国内市场最火的一个细分品类,童装的设计似乎一直都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不是过度偏向成人化,就是童话动漫可爱风泛滥。不论是消费者还是服装圈内的人,大家都在期待一个真正具有原创精神的童装品牌出现。
上海博越服饰有限公司旗下的马拉丁(M.latin)童装的设计原创之处在于,所有的设计元素都和设计师的生活体验有关。设计师以生活体验和对自然的想象力为灵感,运用丰富的插画绘本,以艺术的手法进行原创童装设计。这种元素使用的比例恰到好处,适当而又不让人心生厌恶。
在这种理念下,马拉丁童装设计了象征品牌核心元素的“马叔叔”和“马拉丁小天使”,并根据这两个原创形象设计、开发相关的系列产品。
在国内,像马拉丁童装品牌创始人、设计师李烈庆这样用纯粹的童趣元素做童装原创设计的人并不算多。如果说童装市场的火热是消费市场的刚需带动的话,那么,未来几年,以原创设计为品牌支撑的童装设计师品牌一定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关注家庭内涵的高端亲子装——优佳·杨建民
高端童装品牌优佳(U-JAR)把亲子装品类的内涵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今年10月,优佳先后在宁波国际时装周和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的那两场带有“玩味”色彩的亲子童装大秀就是最好的证明。
优佳以时尚亲子元素为设计来源,通过图案的运用,版型的调整,视觉风格和细节上进行亲子呼应。在优佳的设计中,极具特色的发箍、项链等配饰是一大亮点,丰富的色彩和搭配不仅提升了优佳品牌的产品形象,还增加了亲子装设计的互动感。
在风格上,优佳主要以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为基调,设计总监杨建民善于以简约酷睿的线条、绚丽多姿的色彩表现童趣;而从设计理念上看,优佳突出强调了时尚亲子产品的理念,展现妈妈与孩子的互动温情以及极具设计感和品质感的穿着方式,呼吁人们能回归家庭,与孩子互动,关注孩子的成长。这种关注家庭内涵的理念比普通亲子装品牌更胜一筹。
潜力新人篇
很难说清到底是设计师成就了品牌,还是品牌的商业力量成就了设计师的个人梦想。
“刚柔并济”的创业——勾勒·理臻
设计师理臻喜欢调侃自己是一个“没有头衔的设计师”,但他是一个真正被市场考验过的时装设计师。七八年前,理臻供职于深圳的一个商业品牌,他只用3年时间就从设计助理做到了设计总监的位置,那一年他只有25岁,却用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技术也为两家公司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年纪轻轻的理臻想当然地以为,这些都是设计总监一个人的“功劳”,于是他重重地摔了一跤。
今年10月,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和深圳德纺联手举办的“穹顶之下”发布会让理臻再一次迎来了设计生涯的高峰。在时装和创意之外,这场发布会的价值更多的在于它是新生代设计师“跌倒又爬起来了”的鲜活案例。通过和各种团队、机构的资源互换及合作,理臻不仅学会了设计上的“刚柔并济”,更弄清了时装设计师在产业链上的位置,他代表的设计师群体前途不可限量。
忘不了的民族元素——丝路之星·程应奋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扛起中国设计的大梁,从民族元素中提取灵感进行设计创作,一定是一个可行的方向。在今年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评选的第21届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中,来自新疆的程应奋是非常耀眼的一位。
经过前几年的铺垫,程应奋把美轮美奂的艾德莱斯带到了中国时装设计的最高平台,她的设计也让人们领略了魅力无边的西域时尚风情。尤其是在今年10月的这场发布中,程应奋以丝毛材质融合艾德莱斯的传统纹样与结构,大胆的提花图案设计,运用极具现代感的时尚元素,把艾德莱斯的精髓成功融入到了现代服饰的理念之中。
风格永存——容子木·李铂楠
容子木品牌在商业上的成功得益于设计师李铂楠和整个团队的不懈努力。表面上看,李铂楠在今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的春秋两场发布为她获得第21届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奠定了基础,但从本质上讲,名利双收的“幸福局面”还得从李铂楠在设计上的大胆尝试与坚持说起。
以今年发布的2015秋冬系列和2016春夏系列为例:前者,李铂楠探讨了“生死轮回”的宏大概念,后者,她又从艰深晦涩的日本“寂”美学出发,表达自己对“万物之寂”的思考。事实上,作为一个有商业诉求的品牌设计师,作为一个要为江湖名号、业界“抬头”而奋斗的年轻设计师,这些表达方式是非常冒险的。
幸运的是,李铂楠背后有一个了不起的团队,在大气、简约为主的设计风格,棉麻类天然面料的偏好与容子木品牌所需的商品性之间,有人帮她做合理的取与舍。
记者手记:如何拉近中国设计与世界的距离
时装周的火热表明国内的服装品牌和企业走到了需要主动进行自我展示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一批本土品牌甚至已经走向国际,在四大时装周上走秀。但遗憾的是,有些精彩的发布秀大多都以销声匿迹的结局收场。
要把一场秀办出效率,把设计理念和产品风格传播到位,除了与发布秀相关的演出团队共同努力外,还需要有专业的时尚公关团队来为设计师和品牌服务。
丝路之星程应奋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的这场秀算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程应奋的作品和新疆的艾德莱斯绸有密切联系,这种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元素的设计除了在时装周上进行动态展示外,还需要用更加“巧妙”的方式来推广。
为此,程应奋和专业的时尚公关团队沟通,制订了一套精准的传播方案,在秀场发布的前期、中期及后期,不论是程应奋本人的经历、作品、设计理念,还是她引以为傲的新疆文化及艾德莱斯绸,全部都在全国的各大媒体上得到了广泛传播。
借助团队的力量,程应奋踏准了国内时装产业的步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设计师都能像她那样幸运。独立设计师谢家齐今年也做了自己的作品发布会,但并未达到他的预期效果。谢家齐对本刊记者表示:国内媒体扎堆报道时装秀的模式太形式化,这种扎堆的形式容易让设计师昙花一现。
在办完新一季的作品发布秀后,设计师许馨尹也对本刊记者表达了她对时尚公关的看法:“一场秀效果不好,我认为和公关做得不是很到位有关,有必要的话,还是需要更专业的团队来服务我们这样的独立设计师”。
在过去,国内的服装品牌仅凭一个“概念”,通过广告包装、传媒推广就可以让一季甚至几季产品持续畅销,在服装市场的“初级竞争阶段”,这或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但随着服装消费市场的变化,靠概念炒作推动品牌业绩的模式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品牌才开始注重设计师的创意表达,尊重他们的原创设计理念,进而把具有创新精神的设计作为品牌的业绩支撑。所以,全国各地才涌现了各式各样的时装周和时装秀。
程应奋无疑是今年时装周上的赢家,因为她看到了专业时尚公关团队的力量。如果说时装周为中国设计师提供了比肩世界设计的舞台,那么,中国设计师和世界之间差的只是一个专业时尚公关团队的距离。
本刊记者_赖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