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體質不佳,再加上外來因素如起居失常、飲食不節、勞慾過度等就容易導致僵直性脊椎炎的發生,所以藉由改變體質和去除引起疾病的外因,就能有效改善僵直性脊椎炎的症狀。
【門診病例】
王先生,28歲,半年來出現明顯倦怠乏力感及腰骶部酸痛症狀,原本以為是因為運動強度較大造成的,經過休息症狀就會改善;但是近日腰背酸痛的症狀加重了,甚至連晚上睡覺都受到影響,在當地醫院檢查時發現HLA-B27陽性、C反應蛋白0.38mg/l(正常值0~5.00mg/l),X線檢查診斷為骶髂關節炎,醫師診斷王先生為僵直性脊椎炎,給予服用消炎藥、止痛藥後酸痛症狀緩解。
2015年4月23日於我院就診時,腰骶部酸痛及倦怠乏力感仍見,久坐後起身時疼痛較明顯,舌紅苔白,脈沉。依據中醫的辨證,王先生為痹證的寒濕阻絡證,給予中藥口服及針灸治療後,並結合運動鍛煉,腰骶部酸痛基本未見,倦怠乏力症狀有所改善。
【病理分析】
●什麼是僵直性脊椎炎?
很多人都知道知名的藝人周傑倫先生患有僵直性脊椎炎的疾病,疼痛嚴重的時候無法平躺睡覺甚至出現活動受限,平日則是以服用藥物及運動來控制病情。
什麼是僵直性脊椎炎?現代醫學認為僵直性脊椎炎的發生與遺傳、環境及感染有關,好發於16~30歲的青少年,男女發病比率約為10:1。早期發病時通常無任何臨床症狀;但有些病人在早期會出現輕度的全身症狀,如乏力、消瘦、低熱、厭食、輕度貧血等,由於病情較輕,病人大多不能早期發現。僵直性脊椎炎是種脊椎各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的侵襲性炎症,隨著病情的加重會侵犯骶髂關節然後逐漸影響到腰椎、胸椎、頸椎,最後導致脊柱強直、活動受限及疼痛;另外除了脊椎的影響外,還可能造成心臟、腎臟、神經系統及眼睛等部位的病變。
【診斷依據】
●僵直性脊椎炎的診斷依據:
1.影像學檢查中發現骶髂關節炎或病變,關節間隙模糊、融合消失以及椎體骨質疏鬆破壞、韌帶骨化,血液中HLA-B27呈陽性;
2.臨床表現有夜間疼痛或晨僵明顯,疼痛或晨僵經活動可緩解,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可改善症狀,腰骶部或下肢等部位酸痛6週等。可能伴有僵直性脊椎炎家族史。
僵直性脊椎炎屬於中醫「痹證」的範疇,在《黃帝內經》中就已經提到痹證的成因,如《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提出了痹病產生的原因是感受外在的風寒濕邪氣;「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說明因為感受的外邪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痹病;「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明了過度的飲食也是痹病產生的誘因之一。
【防治方法】
●僵直性脊椎炎的防治:
體質對於僵直性脊椎炎的發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先天體質不佳,再加上外來因素如起居失常、飲食不節、勞慾過度等就容易導致僵直性脊椎炎的發生,所以藉由改變體質和去除引起疾病的外因,就能有效改善僵直性脊椎炎的症狀。
●飲食上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1.飲食宜清淡,清淡飲食可以保持較好的食欲,才能維持較好的脾胃運化功能,以增強抵抗力;2.飲食要節制,飲食定時、定量,不要因為擔心體質虛弱、營養不夠而暴飲暴食,增加脾胃負擔,影響消化功能;3.適當進行食補或藥補。食補就是利用食物的屬性來改善人體的體質並補充缺乏的營養,有時候食補的效果甚至會超過藥物的療效。食補由於取材簡單、可食性強、易於接受等優點,經常受到專家的推崇。無論食補還是藥補,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須根據病情及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弱來進行選擇;4.飲食不可偏嗜,雞鴨魚肉、五穀雜糧、蔬菜瓜果都不可忽視,搭配合理、均衡營養也是強直性脊柱炎的飲食注意事項。
●運動對於防治僵直性脊椎炎也是非常重要的。運動有以下益處:
1.維持脊椎未受累椎體和關節的活動功能,保持脊椎正確的生理姿勢,防止發生脊柱、關節畸形;2.加強脊柱及四肢關節的活動度和靈活性,預防或延緩畸形的產生;3.增強腰背肌等中軸肌肉的力量,發揮肌肉對關節的代償功能,改善受累關節的活動;4.運動以選擇中等強度的運動為主,以每週3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到每分鐘130次為目標,可以選擇的運動方式有健走、慢跑及游泳等,並且應在餐後1~3小時進行為宜;5.堅持規律運動,才能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食補與茶飲】
●簡易的食材選擇如豆類(大豆、黑豆、黃豆等),果實類(栗子、烏梅、核桃等),水果類(橄欖、葡萄、大棗、蘋果、枸杞子、蓮子)。
●中藥茶飲
◆三七花茶:三七花5~7朵,用200毫升熱水沖泡後飲用,有清熱養肝、鎮靜安神功效。
◆大棗枸杞茶:大棗5~6顆、枸杞幾粒,用200毫升熱水沖泡後飲用健脾養肝、緩解疲乏功效。
◆杜仲寄生茶:杜仲、桑寄生10克,以熱水沖泡15分鐘後飲用,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
文/上海鼎瀚中醫門診部中西醫結合針推骨傷科 洪明璜 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