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软国际和掌中无限 谁是谁的救命稻草?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中软国际,掌中无限,救命稻草
  • 发布时间:2010-10-12 09:29
  9月22 日,香港上市的中软国际与移动互联网公司掌中无限(PICA) 签订并购协议,以 9100 万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PICA,包括支付3640 万美元现金和5460 万美元股票。其中5460 万美元股票会根据PICA 未来3 年的利润表现而支付, 要求PICA 至2012年利润总额不少于1.74 亿元,如果不能实现最低利润指标,PICA 管理团队将拿不到这笔钱。

  这是中软国际与PICA 之间的对赌协议。

  据了解,PICA 成立于2004年,由董事长兼CTO 蒋晓海等人创办,梁晖是公司CEO。掌中无限最初凭借一款移动IM 产品PICA 声名鹊起,2006 年前后转型为移动社区,2007~2008 年转型,为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电信运营商提供解决方案及相关运营维护服务。

  9100 万美元并购风波“中软国际收购了掌中无限?是PICA 吗?这可是个大事情。可我前一阵子还听说PICA在谋求上市呢,求证实......”这是Frost&Sullivan 中国区总裁王煜全在看到记者发出的微博后的第一反应。

  事实上,几乎所有人对于这一跨界并购都感到震惊和意外。

  鼎韬外包服务有限公司CEO 齐海涛评论说:“之前中软国际收购汉普咨询,是构建‘咨询+ 软件+ 服务’的业务模式,向微笑曲线高端迁移;而以9100 万美元代价涉足移动互联网,与中软国际现有业务很难看到互补和协同,风险很大。”

  而王煜全则认为,即使收购了PICA,中软国际试图通过与运营商的合作得到收入分成,前景也不乐观,因为这种商业模式“水太深”。

  而在移动互联网阵营,业界对PICA 团队的未来也颇为担心。知名IT 观察人士邓永强就表示:“此次并购,中软国际风险不大。而签署对赌协议的PICA 原团队完全不能控制风险,这很像汪洋中的一叶扁舟。”根据对赌协议,未来3 年,如果PICA 的净利润能分别完成630万元、910 万元和1183 万元,那么他们才能分年度拿到910 万元、1920 万元、1820 万元。

  也有人认为,PICA 单独上市无果,被收购是最好的结果。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就认为:“ 这个价格是对PICA 的投资者高位解放,高得难以置信。”而另有分析人士认为,“PICA 这样的出路,已经比大头、PINGCO,以及已经被遗忘的联龙浏览器等好多了,希望未来能顺利套现。”

  收购引发的风暴还在继续。

  在中软国际宣布以9100 万美元收购掌中无限公司之后几天,其控股股东中软即发布公告,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批准中软国际和掌中无限的交易;二是授权中软香港减持中软国际的股票;三是不再合并中软国际的财务报表。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软因股份遭到稀释而做出的反应。

  对此,中软国际CEO 陈宇红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专访时并未置评。但是,陈宇红强调:“每一次重大的商业机会我们都不能放过,不能说我们企业有这个规模就怎么样了。比尔. 盖茨也说过微软距离倒闭只有一年的时间。移动互联网软件服务与运营就是这样一次重大的商业机会。我们对待这样的商业机会,拼死抓住,如同求生状态的一根救命稻草!”

  PICA 充当“尖兵营”

  “我们发现,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这样的浪潮冲击下,我们服务的客户在变,大家都在变,如果我们不变,就会死。” 陈宇红表示,移动互联网将是中软国际必须抓住的重大商业机会,而掌中无限是中软国际杀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尖兵营”。

  在外界看来,中软国际主业是行业解决方案和外包服务,完全没有做移动互联网的DNA。中软国际2000 年成立,2003 年在香港上市,随后的几年,其发展可以用“狂飙突进”来形容——连续7 年保持57%的复合增长率,公司规模从200 人发展到1.1 万人,销售收入从4000万元发展到超过10 亿元。

  中软国际最新发布的2010年中期财报显示:上半年,中软国际实现收入6.86 亿元,去年同期为4.4 亿元,增长在50%以上。其中,来自政府制造行业解决方案的收入为1.34 亿元,金融银行业的收入为1.23亿元,外包服务收入为3.15 亿元。外包和行业解决方案仍是中软国际的核心业务。

  陈宇红透露,中软国际最近3 年的发展规划是:到2012 年,进入全球科技服务排名前100名,也就是实现服务收入约35亿元。“未来3 年,我们的一个方针就是,固本、开新、转型。固本,我们要在行业和外包领域做得更加扎实;开新,是指开拓新行业、新服务。”

  而开拓新业务,切入点在哪里?通过梳理中软国际业务分布的行业,陈宇红发现在业绩贡献最大的4 个行业金融、政府、电信和制造业中,惟有电信业务最弱,而电信行业的平均增长是80%。“我们要做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不可能在增长最快、利润最丰的行业中缺席,所以选择新拓展的行业,自然就锁定在电信。”

  接下来事情似乎就顺利成章了。中软国际收购掌中无限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一、电信行业的业务年增长在80% 以上,中软国际对这个新领域不能视而不见;二、电信业中的移动增值业务是少有的蓝海; 三、掌中无限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数百人的研发团队,有中软国际急需的移动互联网的DNA,还有服务于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经验。

  陈宇红强调说:“PICA 一直在为中国移动提供服务,它的占位比较独特。”他把PICA 比做是一个尖刀营,而原来的中软国际则是万人规模的主力师。

  “PICA 原来突击的速度很快,走得很靠前,但是他们如果再孤军深入,就可能壮烈牺牲。而我们会为他们提供坚强的后盾,协同作战,整体突进。同时,没有这样一个尖刀营,主力师也会迷失方向、贻误战机。”

  中软国际向移动互联网挺进的决心很大。“如果中软国际并购掌中无限失败,对于中软国际来说可能是自杀。”陈宇红决绝地表示。但他也坦承:“按照规划,移动互联网业务只是我们整体布局的一部分,可能占我们总体营收的20%,还有80% 是固本的业务。”言下之意是,中软国际愿赌服输,而且也输得起。

  中软国际是大树?一位叫“柒雨”的微博主评论说: “PICA 缺乏自身核心产

  品,对外业务链相对风险较高,

  长期来看不够稳定,筹备上市无

  果,压力很大,于是抱住了中软

  国际这棵大树。”

  掌中无限6 年间经历3 次转型,也足以说明移动互联网公司生存的艰难。据圈内人士透露,华友世纪前CEO 王秦岱是大头无线的天使投资人,为了力挽狂澜,现赤膊上阵当大头无线的董事长,带领着公司转型。

  根据中软国际公告中披露的财务数据,掌中无限在2008 年亏损了106.3 万元;2009 年却奇迹般地扭亏为盈,并实现收入5918.5 万元,净利润1822.3 万元;今年上半年收入4341.5 万元,净利润2142.8 万元。但就是在如此利好的情况下,PICA 的3家投资人却都选择了套现退出,3640 万美元与当初投资的2000万美元相比,只能说是不赔。

  投资人退出,把风险和压力完全放在了PICA 的管理团队上。据知情人士透露,PICA 之所以能在2009 年~2010 年之间实现较好的盈利,主要是依赖于为微软MSN、139 社区等运营业务的大订单,这也是中软国际看中PICA 的原因。但是,移动互联网领域还有相当多的不确定性,而PICA 管理团队可能对公司的业绩预期过于乐观。

  陈宇红认为,PICA 的技术实力和运营能力一直为业界所称道,但是一方面受制于自身的规模和实力,难以把一些产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销售,也不具备大客户量的运营维护能力。而中软国际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可以把PICA 的一些产品和方案稼接到行业里面,实现电信产品的行业化。

  陈宇红表示:“掌中无限有领先的技术,加上中软国际1 万人的规模,将很快在业界树立起竞争壁垒,使得双方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前进的风险都能得到降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