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升级 踩稳区域踏板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物联网,产业,升级,踏板
  • 发布时间:2010-10-12 10:12
  9月20 日,中国物联网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主题为“打通物联网产业集群到应用的桥梁”。此次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主办,《计算机世界》报社、上海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上海物联网中心承办。

  来自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分析机构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探讨物联网产业升级的方向及动力。

  物联网发展

  需统筹

  “我国经济正从回升向好朝着稳定增长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处于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本次论坛以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为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评价道。“加快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不仅需要信息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科研机构、教育部门、应用单位、金融界,也包括新闻界的大力支持。”

  周子学透露,工信部将针对当前物联网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一是要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推动出台国家层面的统一战略规划,积极争取财税等政策的支持;二是将围绕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品牌;三是加快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密切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增强国际话语权;四是选择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积极引导示范应用,逐步探索以应用带动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我国著名的实战型电子商务专家王汝林认为,物联网应用最典型的特征是向末端的扩展和延伸,物联网把末端控制起来,而且能把末端的信息有效地反馈回来并集成分析,从而进行反向控制,这样就解决了我们很长时期以来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中的难点,解决了对机械制造业进行有效控制、对自动化进行有效管理的重大难题。

  不难感受到,物联网正成为一种风潮,在各地生根发芽,思科公司大中国区总监殷康很冷静地指出:“我们有的时候过分去追赶物联网的潮流,就会使物联网变成为一个大箩筐,大家把什么东西都往里面放,因为东西放得非常杂,可能会忽视一些最根本的方向性问题。我们要把战略方向弄清楚,如果不清楚,就是在黑暗中射箭。我们在这么大一个产业面前,尤其需要理性思考,找出哪些是关键问题。”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研究出统一的架构、统一的技术,进行方向明确的改进,而不是简单地照搬以前某些行业应用的专网中那种物物相连的概念。

  “之所以物联网会兴起,是因为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使IP 的应用无处不在,而且将使更多、更新和更全的物件、物品上联到互联网,并产生形式、规模和能力更为强大和广泛的应用和业务,这就是人们期盼的物联网。”殷康认为。

  在物联网高速发展的态势下,各地都在制定区域物联网规划,但是,举国发展物联网,需要聚合各方面力量。聚力的前提,就是要明确方向,并找准区域优势,重点应用放在重点区域,追求差异化发展才能达到聚合效应。

  上海

  打造物联网中心

  上海市在推进物联网方面独树一帜。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介绍说:“上海发展物联网产业,跟别的地方有所不一样,例如北京物联网战略会特别关注首都的安全,上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现在要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所以必须以产业为主,着重于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今年以来,上海着力打造物联网中心,推动技术研发力量和产业集聚,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在世博会的安全保卫、交通管理、楼宇节能、客流分析、环境监控等应用领域,物联网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4 月,上海市发布“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明确了上海物联网产业发展目标:“到2012 年,传感器、短距离无线通信及通信和网络设备、物联网服务等重点领域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大力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系统集成企业和解决方案提供企业,扶持一批具有领先商业模式的物联网运营和服务企业,聚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占领技术高端的专业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空间布局。

  邵志清坦言:“在推进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新的应用、新的业态必须有新的配套,我们除了传统的资金投入,还将打通物联网和云计算的通道,更要把很多软件和集成电路涵盖进来。此外,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人才,上海要利用好人才的优势。”

  据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子信息产业处贺奇介绍,上海将从八个方面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一是加强全市统筹协调,由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导小组统筹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工作;落实示范工程牵头部门和专人,推动相关项目建设。二是加强规划引导,做好短距离通信无线频谱的规划,制定短距离无线通信发射功率标准。三是发挥区县作用,加强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引导物联网优势企业向基地集中。四是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环境监测、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流管理、楼宇节能管理、智能电网、医疗、精准控制农业、世博园区、应用示范区和产业基地十个方面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据悉,目前在三个应用示范领域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方案,已经准备启动实施,还有6~7 个领域正在积极开展研究。五是建立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对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产品等第三方测试和认证。六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物联网产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享受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政策。

  七是加强物联网产业领域人才引进和培养,引进技术、创意和创业团队,吸引国内外创新企业来上海发展。八是面向全国征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创意方案,并推进优秀创意方案实施。

  可以说,上海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和示范应用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成为了物联网发展的一块强有力的区域踏板。

  打通产业到应用

  的桥梁

  邵志清认为:“产业化的一个前提是必须要有很好的应用,所以我们通过示范应用,在示范应用过程中,再利用集群的方式,这是在后工业时代乃至后经济时代都很有效的途径。”

  为了挖掘物联网好的创意与应用,2010 年4月27 日,中国物联网创意和应用设计大赛在上海嘉定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之后,上海物联网中心和《计算机世界》报社作为大赛承办单位共同建立了大赛官网并投入工作,面向全国广泛征集来自不同企业和个人与物联网相关的创意作品,包括商业设计、应用案例和创新的商业模式。

  在作品征集期间,《计算机世界》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等地的30 余所高校进行校园行的宣传活动,反响热烈,并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在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共征集到作品2500 余件,经过网上公示及专家评审,初选出优秀作品共计107 件进行展出,其中,个人创意作品87 件、机构作品20 件。

  在此次会议上,除了发布中国物联网创意和应用设计大赛的阶段性成果外,还有众多厂商展示了自己的应用,比如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工业业务领域楼宇科技集团总经理安晓杰做了《西门子致力于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主题报告。未来物联网在楼宇中有多功能的传感器,以分布式方式实现无缝连接,通过开放式的现场设备协议进行整合,使整个设备实施更加快捷,调试更加方便。未来的绿色大楼,不仅是能源的使用者。还将是能源的产生者,楼宇不仅充分高效利用自然照明,还能利用太阳能、风能转换成电能,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作用。

  安晓杰介绍说,智能电网离不开智能楼宇,采用先进技术的楼宇复合管理技术,通过加强楼宇中的暖风空调系统和能源的管理,从而高效使用智能电网,并且系统还将帮助业主制订有效的用电策略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西门子的解决之道就是集成,不但提供完善、低压的产品系统,还能实现系统集成,方案涵盖楼宇及完整的电力集成,这个平台可以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应用基础。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医疗IT 与健康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宫昌华讲述了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沈阳东软成立的熙康数据库中心由健康终端、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三部分组成。健康终端可整合各类先进的医疗设备,实现个人健康生理指标数据的实时上传,实现远程的健康监护和服务交互;技术平台实时在线存储个人一生的健康记录,提供开展健康服务的框架和接口,可允许第三方基于该平台开展和构建面向个人、企业和城市的健康管理服务;服务平台提供智能、专业、权威的健康知识服务,可以使得医院、社区、体检中心机构等以最少的投入服务于更多的人群,迅速开展健康服务。

  上海龙创自控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文龙为大家带来了《用芯感知,推进楼宇节能——物联网技术推进智能楼宇持续发展》主题报告。物联网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包括绿色建筑群管理、楼宇级清洁能源、智能低压配电和智能监测网、能耗实时感知和需求预测、楼宇耗能的预计和能源管理策略运行等。从而达到按“需”供给,平衡能源与环境。

  这些应用,有的已经落地开花,有的只是个别行业的个别示范,还没有大量铺开,物联网产业链冗长,如果要打通产业到应用的桥梁,资金层面的力量不可忽略。而来自投资机构的专家也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投资总监徐飞杰认为,发展物联网有几个大好机遇、硬件与通信成本显著下降、开展物联网应用需要的全球移动网络漫游条件已经具备、政府给予大力推动、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绿色环保理念的推广、移动通信网络IP 化、运营商积极投身于物联网大潮。

  徐飞杰表示,适合投资的物联网企业应当具备以下特征: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导向、以演进为策略。适合关注的投资的方向是低成本、高效能的物联网终端,包括传感器和芯片;开放式的物联网应用管理平台;以及智能交通/ 车载通信、远程健康监测、智能家居等行业应用。

  申银万国高级分析师尹沿技认为,那些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领先的技术优势、已有大量用户积累的信息化提供商,将受益于物联网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推进,并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

  “结合国内各行业信息化发展状况,我们认为智能城市、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等领域的信息化厂商值得关注。”

  毋庸置疑的是,物联网像个大吸盘,将政府、企业、科研单位、投资机构、行业用户都吸附到了一起,不过,要建立起良性发展的自我适应机制,物联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