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腿铁匠改行养鸡走出致富路
- 来源:当代生意经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单腿铁匠,养鸡,致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1-20 09:52
“今年鸡蛋行情好,能卖个好价钱!”近日,在龙水镇黄泥村6组,村民黄永福正在养鸡场里给鸡喂食。车祸致残,黄永福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倒,而是从铁匠转行养鸡,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用单腿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正值壮年,突遇车祸致残
1983年,高中毕业的黄永福接过祖辈的手艺,开始帮别人打铁,这一干就是9年。1992年,黄永福开始在自家的小作坊里干,锻打各种炊具。
由于行情不错,加之勤快,黄永福很快就修起了两层楼的砖房,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算红火。好景不长,2000年,一次外出,35岁的黄永福不幸遭遇了车祸。虽然死里逃生,但是车祸使他的左腿从股骨以下全部粉碎性骨折,无法正常弯曲,对于正值壮年的黄永福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生活,休息了近一年的黄永福决
定重操旧业。可他的身体却大不如前,左腿的伤势,让他无法正常蹲下,也不能久站、久坐。无奈,他只能请人到作坊里工作。
由于腿脚不便,黄永福打铁的效率也受到影响,加上工人的工资,使得家庭举步维艰。
转行养鸡,却赶上了禽流感
“坐以待毙是不行的,必须寻找一个既赚钱,又适合自己的项目。”2005年,黄永福将目光瞄上了养鸡。为了尽快熟悉情况,黄永福天天到朋友的养殖场“取经”,还买来许多书籍自学。
同时,他还对养殖市场以及附近村庄的养殖情况进行了考察。黄永福发现肉鸡和鸡蛋的销路都不愁,附近养鸡的人不少,可是没有一个成规模的养殖场。
说干就干,黄永福拿出最后的7万余元积蓄,并四处借款,共投资20万元开办蛋鸡养殖场。
2006年初,黄永福新修的鸡舍完工,他马上引进了“罗曼”品种的4800只鸡苗。第一批鸡苗成长相对顺利,6个月后便进入了产蛋高峰期,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由于受禽流感的影响,当年鸡蛋的行情非常差,原本可以卖个好价钱的鸡蛋,每斤的价格跌了2元,有时一个月之内就跌了6—7毛钱/斤,价格波动非常大。
养殖第一年,黄永福亏了8万元。
绝境中扩大规模,双重支持帮他走出困境“我当时可以说是骑虎难下,退出的话,血本无归,继续养殖,或许还有一丝转机。”说到往事,黄永福感慨不已:“那时养殖业已经到了最低迷的时期,许多养殖户都选择转行,而我脚也有问题,转行又能做什么呢?”
反复思考后,黄永福认为鸡蛋的价格一定会回暖,所以决定继续饲养蛋鸡,并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一笔钱,扩大规模养殖,再次引进4000只鸡苗。
区残联以及镇农技站在了解到黄永福的情况后,多次邀请他参加培训,并从鸡苗的防疫、通风、喂食、清洁等方面对黄永福进行了系统的培训。
“当时我把能借到的钱都借完了,连饲料钱都是赊账,不过通过系统的培训,鸡苗的成长非常顺利,到后来产蛋率达到了96%。”黄永福说,2007年,市场回暖,开始有赚头了。
之后几年,黄永福的鸡蛋销售更为红火,于是他决定另修一间鸡舍,再次引进4000余只鸡苗。
“从2007年到现在,除了2012年行情差,亏损了10多万,其余的时间鸡蛋的销售价格都还不错。”黄永福说,特别是今年,鸡蛋行情非常好,每斤可以卖到5元—6元,是历年最高的价格。
致富不忘感恩,解决6名残疾人就业
目前,在黄永福的养殖场内有蛋鸡13000余只,每天可产蛋500余斤,生意已步入正轨。从亏损到盈利再到致富,他也始终没有忘记感恩。
养殖场每天人工喂食、捡蛋、做清洁,因此,黄永福请来了8名工人负责打理,这其中包括6名残疾人。
“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大家都给予了我许多的支持和鼓励,我也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黄永福说,这6名工人全部都是肢残人士,找工作相对困难,而养殖场内并不需要重体力劳动,工作都相对轻松,他们也完全能够胜任。
对于未来,黄永福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养殖场越办越好,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文/肖国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