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也焦虑
- 来源:通信产业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腾讯,价值观,朋友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3-10 10:31
腾讯公司里面一直在强调的价值观,就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我们认为任何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好的工具就是应该最高效率地完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地离开。
前两天许多人都在朋友圈晒出了“我和微信的故事”的H5。很快就有人开始造谣,打开这个链接就会把你支付宝的钱给偷了。尽管我们紧急辟谣,但依旧有大量用户解绑银行卡。我们说它是一次蝴蝶效应。因为有一点的疏漏,可能就会在平台上被放大很多次,这个量级是非常可怕的,因此微信在很多规则、平台接口及系统方面会非常严格。微信团队也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微信对于产品和平台的价值观。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腾讯公司里面一直在强调的价值观,就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用户价值是第一位的,这句话看起来像老生常谈或者很普通,其实这句话是让一个好的产品和一个坏的产品拉开了差距。对微信和微信平台来说,我们现在更多的挑战不是在于我们再多做多少事情,而是我们能够挡掉多少事情。很多公司找我们合作,为了合作提出一个资源交换,但是把合作里面用户价值放在最末端,所以我们不会跟任何的,包括外部的、内部的去做这种资源的交换取代用户价值的情况。
关于用户价值,我曾经分享过亚马逊CEO的一篇文章,标题叫做《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欺骗用户是最容易做的事情,因为只需要聪明就可以了。欺骗用户虽然很容易获得流量,可以获得用户的点击,但是最终会把用户给赶跑了。
让创造发挥价值
公众平台从它的诞生到现在,大家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开放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以获得粉丝,可以做营销,可以做推广,但是可能很少会想什么是公众平台的价值观。公众平台的目标是要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发挥出它的价值。我们是希望让这个平台里面涌现出更多的有创造力的事情出来,而不是一个做流量的地方。我们希望所有围绕微信开发的第三方都能想一个问题,你到底是想要用这个平台来做什么,是想要给你的用户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服务,还是只是想利用它做一个流量的导流?
我们去年花了很多时间去扶持原创,很多文章写得特别好的人在互联网上其实是很难得到价值回报,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市场环境就会恶化,劣币驱逐良币。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把原创作为一个非常认真的事情去做,关于版权的保护、内容的保护,使得在过去一年里面原创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
好的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的
我们认为任何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对工具来说,好的工具就是应该最高效率地完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地离开。我的很多朋友、同事最近都有一些神经质的倾向,经常吃饭、开会都抱着手机看微信,即使放下坚持不了五分钟,他就会手足无措、焦虑焦躁,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业界很羡慕微信是用户的时间杀手,但是我们要考虑的则是怎么样更高效率帮助用户完成任务,而不是让用户在微信里面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一个好的产品不是黏住用户,让用户沉浸在里面,而是尽量让这个用户离开你的产品。所以大家会看到微信的朋友圈会限制很严,各种营销在朋友圈里面我们都会很严格地对待。因为朋友圈的进入次数特别多,平均一个用户每天大概有三四十次进入朋友圈,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我们希望每次进来用户都不是很快的刷屏,而是看到的都是他愿意看到的内容。
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它的商业化和用户的价值、用户的体验是并不矛盾的。好的商业化应该是不骚扰用户,并且是只触达他需要触达的那一部分用户,尽可能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很多人比我们还着急微信的商业化,我们要在不骚扰用户的前提下,促成用户微信广告,好的产品用户不会反感广告,反而期待。
很多人做微信公众号,而非App,因为App推广成本太高。这导致公众号现在更像是媒体化的平台。但我们本意不是传播内容,我们要提供服务,所以推出了服务号,但是服务号也没达到预期。我们在讨论一个新形态,叫应用号。用户关注应用号,就像安装一个App一样。这是我们在探讨的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这里只是提前剧透一点点东西。
(本文根据张小龙在2016微信公开课PRO版上的演讲整理,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未经本人确认。)
腾讯公司副总裁 张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