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信息集成的技术基石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物联网,信息,集成,技术
  • 发布时间:2010-10-19 16:47
  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 和云计算以及SaaS 一样,也是近年来IT 业界的热点,其受关注度甚至超过云计算和SaaS。到2008 年,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出,“物联网”、“传感网”、“M2M”这三个词在中文网站中受关注度猛然升高。

  焦点是集成SOA、EAI (Enterpris eApplication Integration)、M2M乃至物联网等技术的焦点都是信息集成,目标是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泛在的互联互通。物联网技术的要点是要消除“物-物相联的信息孤岛”,而SOA的目标是要消除所有的IT 信息孤岛。

  SOA 和EAI 作为重要的应用集成中间件技术,必然是物联网所依赖的重要技术之一。

  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独立应用系统”(PackagedApplications) 和“ 集成应用系统”(Integrated Applications) 两个主要阶段,随着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早年普遍存在的“独立应用系统”越来越少,或“被集成”为“集成应用系统”的一部分。集成应用系统和技术的发展和演变主要围绕EAI 和SOA 两个理念,SOA 是对更早出现的EAI 技术和理念的演变和提升。SaaS 技术也和SOA 密切相关,都强调“服务”,可以说,SaaS 是SOA 技术和理念的一种扩展和特有的存在形式。

  EAI 是一种将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和平台(CORBA、.NET、JavaEE、LAMP 等)构建的各种异构应用集成的一种技术和方法。国外往往习惯加Enterprise(企业级)这个词,说成是“企业应用集成”,但EAI 不只是面向“企业”应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IBM、Oracle、微软、SAP 等软件巨头都是EAI公司,早期的EAI 公司还有很多, 如BEA、WebMethods、SeeBeyond、TIBCO、VITRIA等等。

  从架构上看,EAI 主要有两种方式:Hub/Spoke 和BUS。Hub/Spoke 方式好比“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市”的构架,所有外延(Spoke)的系统都通过适配器(Adaptor)与中心枢纽(Hub)系统实现多点对一点(非P2P)连接和集成。BUS 方式是一种更开放和通用的架构,使用一个统一总线, 一般是MQ(MessageQueue)或ESB(Enterprise SericeBus),子系统把消息发送给总线,总线负责消息的路由,可实现P2P 服务或总体应用集成。

  SOA 将各种应用或子系统看成一个个独立的、自包含并良好定义的服务或组件(ServiceComponent Architecture),通过把这些服务进行组装,统一注册,并在网络系统中发布,让(泛在)网络上的别的应用能够查询、发现和调用这些服务,实现应用集成或构成新的应用。SOA( 包括相关的Web Service、SOAP、SCA 等理念)的出现,一统了CORBA、.NET、JavaEE乃至LAMP(Linux、Apache、MySQL、Perl/PHP/Python) 等几大技术阵营多年来“水火不相容”的“不妥协”竞争局面, 这也是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SOA 的愿景同样是实现“无处不在”的泛在计算和服务。

  业界一般认为SOA 这个理念和技术比EAI 晚出现,其实也不尽然,笔者记得SOA 的理念早在1996 年就在BEA 公司内部实现TUXEDO 系统的升级开发时就提出来了。从SOA 概念诞生之日起,围绕SOA 与EAI的重合、关联及差异所展开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顾名思义,EAI 以集成应用为己任,通过接口标准化整合应用,而这恰恰也是SOA 的核心任务。SOA 将一些EAI 功能模块进行封装,并使之标准化,以满足应用的整合、拼装和复用的需要。在Intranet(内网)、Extranet(专网)和Internet(互联网)部署环境中,独立应用一般运行在内网,EAI一般运行在专网, SOA 一般运行在专网和互联网上。

  SOA 和EAI 是一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EAI 理念近几年提得较少,笔者在这里再重提EAI,是希望其在物联网、M2M 应用中能够得以广大发扬, 以MAI(M2M ApplicationIntegration)的方式实现物联网的互联互通和大集成,进一步发展到以M2M as a Service(MaaS)或TaaS(Things as a Service)的基于云计算的营运方式提供大规模IOT 服务。

  SODA:将设备

  “统领”起来

  笔者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一书中提出并强调“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中间件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指出了面向于RFID 应用的RFID 中间件EPCIS、Savant 和Edgeware(边缘件),以及ONS、PML等标准对总体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借鉴意义。而基于SOA技术和理念的SODA(ServiceOriented Device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设备架构)的提出,包括类似的基于OSGi 技术框架的ECF(Eclipse CommunicationFramework)等,对物联网数据标准和中间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SODA 是一个由IBM 和美国Florida 大学发起的倡议(Initiative) 和联盟(Alliance),通过引入基于服务(SOA)的编程模型,以规范和简化智能设备(Devices)与企业应用的集成。

  SODA 致力于充分利用嵌入式系统和IT 领域已有的标准,为智能设备与SOA 技术的融合提供一个标准平台。 SODA 的目标是让软件开发者能够像用SOA技术实现IT 业务集成那样在诸如远程医疗、军事以及RFID 等物联网系统中实现与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集成。

  具体来说,SODA 提供标准接口,把硬件设备功能转换成与硬件无关的可调用的软件服务,实现如下目标:

  1. 将应用集成商与设备和传感器制造商无缝对接;

  2. Integrateonce, Deployeverywhere, 使用户专注于整体应用方案而不是陷于设备连接工作;

  3. 在应用和众多(泛在)设备协议之间建立一个通用接口和DDL(设备描述语言),形成统一数据交换标准;

  4. 作为一个中间件平台,为众多行业应用提供应用支持。

  在SODA 的系统架构中,设备集成接口定义是关键,也就是所谓的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 和设备描述语言(Device DescriptionLanguage)的定义。由于末端设备对实时性以及footprint 大小要求较高, 一般用REST 而不是用SOAP 来定义和实现WebServices 接口。

  目前SODA 的工作基本上还处在研究阶段,中间件和数据接口标准作为物联网的关键和核心,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统一标准。SODA 属于美国在开展的几个类似项目之一,欧盟已经有了基于SOA 的HYDRA 物联网中间件项目和EPoSS 项目。中国急需参与或自己成立一个联盟,开展类似SODA 这样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数据标准和中间件参考实现,这是占领物联网产业制高点的关键之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