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人才开创新局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重视人才 开创新局
  • 发布时间:2010-10-27 09:55
  历史上,澳门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培训基地之一,也是西方人才进入中原大地的一个枢纽,是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一扇窗口。西方人来华贸易传教,需要学习汉语言文化,澳门因而设有包括远东最早西式大学———圣保祿学院在内的中国最早一批西式学校;利玛窦、马礼逊等在澳门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汤显祖、吳渔山、林则徐、郑观应、梁启超、孙中山、冼星海等则在澳门受到西学的启迪。顺治、道光年间,香山人郑玛诺、容闳分别通过澳门前往欧美留学,成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並带动随后的第一波留洋高潮。唐绍仪、唐国安等公派留美幼童学成回国后,更成为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现代转型影响重大。

  鸦片战争以后,澳门的中介角色随着香港开埠和上海崛起而逐渐減弱。1980年代祖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澳门的传统功能再次彰显。特别是澳门前途明朗后,过渡期要解決的“三化”问题(即中文官方化、法律本地化和公务员本地化)以及经济投资活动的活跃,使澳门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吸引大批人才陆续返澳和来澳服务。半官方机构澳门基金会1984年成立以来,也一直致力推动澳门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各项事业的发展。下面拟就澳门基金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协助建立澳门高等教育体系

  1988年,澳门基金会受政府委托收购並接管在1981年成立的私立东亚大学,根据澳门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大学进行了全面重组,不仅强化了原有的课程,还相继设立科技学院、法学院和教育学院,同时为本地学生減免学费,大大增加了澳门学子的入读率。1991年,东亚大学正式易名为“澳门大学”,开始以公立大学性质服务澳门,並将原东亚大学理工学院和公开学院分别独立为澳门理工学院和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澳门高等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自此以后,本会一直对大学的建设和科研活动仍给予大力支持。

  近30年来,澳门的高等学府不仅为本地发展、也为祖国内地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2、设立各类奖学金,促进人才培育和升级

  澳门高等教育体系初步建成后,澳门基金会先后设立研究生奖学金、澳门中学毕业生赴葡就读语言、法律计划及进入世界名校特别奖学金,支持澳门人才培训,促进澳门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本会也向在澳就读的内地、葡语系国家及亚洲发展中国家高校学生发放奖学金,至今已培养了数以千计各种专业人才。澳门回归前,本会还与外交部合作,培养了两批共数十名葡语翻译和外交官。本会现时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葡语专业学生提供到澳门大学修读为期一年的葡语课程的支持,使他们能在一个更好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提升葡语水平,澳门也因此逐渐成为中国培养葡语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

  3、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和学术研究网络

  支持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是本会一直以来的重要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本会已初步形成一套与澳门各类文化组织、学术机构及民间社团的合作机制。通过组织和资助研究课题、举办研讨会及出版刊物等方式,积极促进本地文化及学术发展,並在此过程中推动人才的成长和研究队伍的形成壮大。

  除了联络本地学术机构和社团、搭建本土合作网络,我们也努力开拓与外地尤其是与内地的合作关係。多年来,本会与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开展课题合作,不仅催生了一批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也带动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2006和2009年,本会分别举办了两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挖掘人才,拓展成果。

  澳门特区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要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和质的飞跃,正如胡锦涛主席去年在澳门回归祖国十年庆典上所强调,“必须着力培养各类人才。

  人才是各项事业发展之本。不断提升澳门竞争力,最关键的支撑因素是人才,使‘一国两制’事业后继有人”。因此,人才培养必须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为澳门融入内地、打开新格局、创造新局面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澳门必须以新的思维、策略和机制推动长远发展,进一步履行其历史使命,发挥其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2009年末,值澳门回归十周年之际,澳门大学已率先进驻横琴新区,期望三年后可以迁入。新校园面积为原来的20倍,可容纳一万多名学生,是现有学生人数的约两倍。学校将会引入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制,争取探索成为珠江三角洲首个合作举办高等教育的成功模式。在产业培育方面,粤澳双方领导人在今年举行的粤澳合作联席会议上,确立以中医药产业为粤澳产业合作试点。利用澳门在过去一段时间培养的中医药人才,透过与广东省在质量评估及国际认证方面的合作,在横琴设立国家级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希望将中医药产品推向世界。

  我们从澳大横琴校区和中医药科技园两个项目中,深深感受到中央政府对澳门在粤澳合作中寻求发展的莫大期盼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我们需要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区域合作中寻求产业多元化的突破,为国家建设作出新贡献。但是,这些项目要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还需要通过不断培养人才,不断吸纳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参与。

  当今,世界各地都在争夺专才。

  吸引人才,不单需要优厚的物质待遇和科研条件,更要把软环境做好。

  澳门在薪酬和对外开放程度上有一定优势,国际关注度也日渐增加,但过去不太重视对人才信息的管理和激励制度的建立,导致专业人才引进不足,而归澳人才的作用也发挥得不尽充分。我们衷心希望,随着澳门国际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更加重视专业人才,人才也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使“一国两制”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澳门特区得以可持续发展,澳门的人才平台功能也得以全面施展。我们还希望,澳门可以成为中国留学生回归祖国内地和引进外国人才的一个中转站,为祖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