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添加剂危害知多少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饮料,甜味剂,阿斯巴甜
  • 发布时间:2016-06-28 14:28

  超市内饮料的品种非常多,果汁类、茶类、汽水类,还有营养类,而产品成分表里标注的添加剂数目则更是繁多。

  一些饮料有不同的口味,橙子味、苹果味、葡萄味,这就涉及到香精和甜味剂。不同口味的饮料有不同的颜色,这就涉及到人工色素。一些能补充身体所需维生素的营养类饮料,这涉及到维生素添加剂;有功能类,称其成分与人体体液成分极为相似,这就涉及到矿元素等更多添加剂。但不少添加剂,如果食用过量,对身体也会造成一定危害。

  【阿斯巴甜】

  委内瑞拉卫生部曾经宣布停止在该国市场上销售零度可口可乐,原因是其含可能致癌的阿斯巴甜。国内消费市场当时也因此一片恐慌。

  阿斯巴甜是一种甜味素,比一般糖甜约200倍,且热量少,因此被广泛地作为蔗糖的代替品。随后,卫生部辟谣称,按规定在食品中使用阿斯巴甜是安全的。据介绍,阿斯巴甜目前已被全球近100个国家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甜味素和增味剂,一些国家批准使用已超过20年。

  在致癌性方面,尽管动物试验有报道其有诱发动物肿瘤作用,但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盟食品科学委员会等官方评估认为阿斯巴甜对动物无致癌作用。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台湾相关部门曾经在来自上海可口可乐饮料公司的零度可口可乐原液主剂配料中,检出台湾禁止掺入碳酸饮料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防腐剂。随后,该批可乐原液被禁入台湾地区。当时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向媒体称,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在我国大陆确为合法的食品添加剂,“除了台湾,在大陆、香港和美国都是合法的”。

  在台湾被检出问题的可乐原液,在大陆却是符合标准的。消息一出,也曾引来广泛质疑。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指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在内地属于可以添加在碳酸饮料中的防腐剂。“国家规定每公斤饮料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最大允许使用量为1克。”

  【塑化剂】

  就在“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事件”同年,台湾曝光多种饮料含“塑化剂”,事件震动全球食品界。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在塑胶中常用的塑化剂,大量食用可能会影响肝脏和肾脏,甚至致癌。

  台湾方面抽查检测可能含“起云剂(即塑化剂)”的问题食品为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果酱果冻、胶囊锭状粉状等五大类食品,受到牵连的受塑化剂污染的产品达到1002种。事件也逐渐升温为国际食品安全事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要求台湾产品须出具安全检验证明才能放行进口。

  而内地、香港的部分食品和药品也相继检测出塑化剂,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根据我国《食品器具容器包装卫生标准》塑胶类中规定,DEHP溶出限量标准为1.5ppm以下,而食品中则不得添加。按照惯例,目前各国可容忍的60公斤成人每日摄取量范围为1.2-8.4毫克,在该含量标准内,人体会将其以尿液、粪便形式代谢出体外。

  【可卡因】

  奥地利产红牛饮料在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曾被检出含有微量可卡因。随后,在香港也有3款红牛饮料检出含有可卡因,且含量比台湾地区高10倍。当时国内的红牛公司发表声明称:“内地与中国台湾和奥地利生产的红牛维生素饮料配方相同,但内地红牛产品绝不含可卡因。”

  可卡因,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可致心律增快、呼吸急促,出现呕吐、震颤、痉挛、惊厥等现象,大剂量则可导致死亡。

  当时黑龙江媒体报道称,红牛涉嫌添加的多种添加剂如苯甲酸钠、胭脂红等,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红牛生产的批文中并未涉及。此外,有消费者质疑,红牛饮料中的苯甲酸钠与咖啡因一起,可能生成国家二类精神药品安纳咖。

  对此,中国红牛表示不存在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中国红牛一直接受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和地方执法检查检测,其结果均为合格。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称,抽检显示红牛产品无非法添加,符合规定,尚未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对于红牛饮料中所含的苯甲酸钠和咖啡因两种原料同时使用是否会产生危害,国家药监局解释,“这两种原料按照批准的使用量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强调,“消费者按照标签标识的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食用量等要求使用是安全的”。(本文整理自网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