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员工持股计划为何能成功?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华为,员工持股
  • 发布时间:2016-07-17 14:25

  华为员工持股计划在公司成长过程中起了关键的吸引、留住和激励作用。华为员工持股计划是广覆盖,员工持股人数庞大,现在华为的员工人数超过16万,其中持有华为股票的员工接近8万,统筹在工会下面管理。

  华为曾经邀请美国一家专门做股权设计的咨询公司,调查发现对华为股权定性为“虚拟受限股”。所谓虚拟,就是它不是真正法定的股权。它的流通受限制,只有在你离开华为时,股票被公司回购,价格是以当时的每股净资产来计算的。

  【突出特点是高分红、低股价】

  吸引力何在?就是它的高分红。

  华为股票的分红,连续近几年保持在25%以上的回报率。而低股价的好处是,新员工在购股时,成本比较低,股票是不断配给新员工的。如果员工离开华为时,公司回购时成本也比较低。

  所以,盘子越做越大,老员工持股的比例越来越低。它还有意地设计了每个岗位有一个持股的上限,在华为内部叫做“饱和配股”,就是在这个级别上,你最多能够买到多少,再高了就不会让你购买。

  这种机制的设置,新员工作为价值创造的新生力量,把他们通过持股的方式留在企业里,从长远来看,是对老员工有利,这样支持了他的效益不断增长,高分红率能够持续下去。这对吸引和留住中青年的新员工有很大的作用。

  也许一些老员工的工资奖金只有分红的几分之一。老员工获得同样的股值,因为原来低价时,吸纳了很多股票,华为的宗旨是把当前贡献者和历史贡献者二者的利益平衡起来。在新老员工的矛盾突出阶段,要把分红降下去,给新员工涨工资,现在一二季度分红,三季调职级,四季度涨工资,公司每个季度都有打鸡血的方式。而激励和贡献之间差不多要有接近一年的延时,这样确保奖到实处。华为规定工作满八年,在45岁可以申请退休,三年之内最高级别保持他的股票,唯一的差别是每年仍享受分红。

  公司的未来通过战略规划补贴保障,哪些领域要投多少资金,包括员工的待遇奖金都设计在里面,这区别于很多公司追求中短期的经营效益,而未来战略补贴必须花完,落地必须有细则。

  【任正非仅持股1.01%,为什么并不影响控制权】

  还有一个特点,由于每年不断稀释、不断配股,盘子越来越大,所有者的持股比例越来越低,最典型的就是任总本人的持股比例只有1.01%,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对企业的控制权。

  所有者持股比例在一家未上市公司中是1.01%,这个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华为员工股票结构中没有一股外部股,没有国有股,没有外资的股份,没有战略投资者,全部是员工持股。所以任正非在维护所有者的控制权方面,并不因为股权不断稀释而被削弱。他敢把这个股票盘子再做大,吸引更多的员工,或者给更多的新员工,给他们授权配股。

  【华为员工持股其它企业难效仿】

  这个制度在一开始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地演化和完善,其它企业能不能模仿呢?比较难。

  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法律上的障碍,就是以内部员工购股的方式来形成员工持股计划,可能会被相关部门定性为内部集资。华为因为是有深圳市特区体改委的红头文件允许试点,红头文件之后就再不见红头文件了,所以这个制度并不是在其它企业能够广泛推开的。因此其它企业不是用购股的方式来给员工配股,而是用配股的方式来给员工配股,就削弱了他的股票风险。削弱了风险以后,员工也就不重视这个股票是亏了还是赚了,反正他自己是没有掏钱的。

  就像除夕夜打兔子,有它也过年,没它也过年。股票要成这样就没有作用了。所以华为的股票是买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有风险的机制在里头,员工很在乎他买股的钱。加上银监会终止了华为担保,银行给员工贷款,员工用贷款来购股,购股以后用他的分红来偿还贷款的成本,银行终止了这个机制,员工现在是真得用自己的奖金来购买,这个股票值不值得买,就要权衡了,买了以后他也会非常珍惜这个股票,非常关心回报的变化。

  但也有局限性,一是饱和配股本身的局限性,二是原有的融资扩股方式终止以后,对新员工购股的热情有一定的削弱,因为新员工购股的能力有限,财力有限。西方有这样的做法,就是用公司节余的现金借给员工,员工再用这个钱来购股,华为现在还没有这种机制。

  本文整理自和讯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