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未央歌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未央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1-03 09:25
杭州 忆江南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柳永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来文人墨客为杭州倾注了太多赞美的文字,但这座人间天堂对于溢美之辞总是担当得起的,因为它曾是皇权的象征,它承载了千年的历史变迁,也留下了一段段和爱情有关的故事。
“杭州”之名源自隋代,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偏安东南的吴越国定都于此,经过多年建设,杭州逐渐成为全国经济繁荣文化荟萃之所。后人欧阳修在《有美堂记》中这样描述了当时的盛况:“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到南宋定都杭州,杭州发展到鼎盛,这里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不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
杭州的富庶就这样一直延续至今。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让杭州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走在杭州的街道上,道路两侧是作为杭州市树的香樟,那些西子湖畔的女子卸下珠花钗环,素颜漫步,多了一分清逸率真。
“宜雨宜晴,宜西子淡抹浓妆”,词人化用苏东坡的诗句惊叹西湖美景无限,无论风雨阴晴,西子湖都能幻化成一幅绝美的风景画。阳光普照之际,这是一幅色彩明丽的油画,湖上泛着粼粼波光,游人在长提上走过,眺望远方的景致。倘若淫雨霏霏,这就是一幅水墨图,墨迹自眼前的景致向远方晕染开来,水天相接处苍茫一片,使人感觉如在梦中。西湖,给予了这座城市无限的灵秀生动。
游西湖不可不泛舟。西湖的游船不同于别处,船夫总是背对游人,听导游说这本就是一则故事。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一日便衣带着自己的宠妃泛舟游湖。摆渡的船家见到妃子这般花容月貌,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一举动自然是让旁边的皇帝大为不爽,只是不便发作。回宫之后越想越气,于是下一道旨:自此之后船夫必须背对游人。故事归故事,但泛舟游湖确实令人迷醉。自苏堤码头登船,且不说湖上清风本已醉人,又可在沿途见雷峰塔耸在重翠之中,远远望见苏小小与阮郁相遇的地方,若是在皓月当空之时夜游西湖,还能见到三潭印月的美景。
如果泛舟仍然让你意犹未尽,不妨在湖边租一辆自行车环湖游览。这样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这西湖十景几乎都可以一一见识。累了倦了,你也可以停下脚步,走进西湖旁的茶室或咖啡店休息一下,西湖的魅力也就在于此,虽然杭州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但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却是恰到好处的,街边的西餐厅绝不会让你觉得唐突了这里的历史底蕴,反而增强西湖的生命张力。
来到杭州,也就不妨近距离感受江南的水。千岛湖位于杭州西郊的淳安县境内由1078座芊芊翠岛组成而得名,东距杭州129公里,驾车约两小时即可到达。如果说西湖胜在古典,那千岛湖则胜在清秀。178亿立方米的水体,是太湖的4倍,西湖的3000倍,水体能见度常年保持在9~12米,属国家一级水体,水质清澈,可让游人掬水饮用,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
如果一方游览名胜只能成为文人笔下的唯美文字,未免有失单薄了。来到杭州,就要吃在杭州。杭州菜历史悠久,它与宁波、绍兴两地的菜肴共同构成浙江菜系,成为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一,而且是浙菜的代表菜色。其饮食文化基本包括烹调文化、茶文化和小吃文化。杭州规模较大的饭店以楼外楼为代表,开设于清道光年间,现在就在西湖边上,以西湖醋鱼、龙井虾仁闻名。西湖醋鱼这道菜选用鲜活草鱼作为原料,烹制前一般先要在鱼笼中饿养一两天,使其排泄肠内杂物,除去泥土味,鱼肉结实。宰杀后,去掉鳞、鳃和内脏,洗净,从头至尾片成两片,再打上刀花,放入沸水中煮3分钟,用筷子扎鱼的颌下部,能轻轻扎入时即捞出,鱼背相对装入盘内。然后再用多种调料做成汁浇在鱼身上。这个菜的特点是不用油,只用白开水加调料,鱼肉以断生为度,讲究食其鲜嫩和本味。烹制时火候要求非常严格,仅能用三四分钟烧得恰到好处。鱼肉嫩美,带有蟹味,特别鲜嫩。除了醋鱼,我还想告诉那些不吃肥肉的朋友,来到杭州千万不要错过东坡肉。记得那天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看着坛中烧的通红的猪肉,我说什么也不肯动筷,直到朋友们坚持让我尝尝,细细品来竟是肥而不腻,等我再次举筷时,整整一坛早已被诸人一扫而空。
不吃龙井茶,就不要说你去了杭州。即使对茶文化一无所知的人,也会知道西湖龙井是茶中极品。其实现代人泛称的龙井茶是有很严格的品级之分的,其中以西湖龙井为最,而清明节前采摘的雨前龙井更是个中极品。由于当地特有的水土,西湖龙井才有独特的清香,因此杭州龙井、省外龙井在品质上都稍逊一筹。品西湖龙井,不说“饮”,要说“吃茶”,由于西湖龙井营养成分很高,即使几盏茶之后依然会有30%的营养存在叶片中,况且龙井--茶叶片鲜嫩,嚼在口中,唇齿留香。吃茶宜用玻璃杯,用约85~95℃的山泉水或矿泉水冲泡,看着碧绿的叶片舒展开来,感受袅袅的茶香氤氲了一份宁谧的心境。
旅途盘点
1 如果你是夏天游杭州,千万不要因为天气不好就不出门。晴天的西湖有明亮的色彩,雨天有别样的情致。宜雨宜晴,不是诗人忽悠后人的。
2 游西湖建议你在湖边租一辆自行车,只有10元,却可以让你游湖一周,还没有太大的体力支出。
3 自杭州至千岛湖约两个小时的车程,尤其是北方的朋友你可千万别只顾着睡觉了。沿途的各个村落家家有荷塘,你可以好好看看江南水乡的农家小院。
洛阳 蝶恋花
掷柳迁乔太有情,
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
多少工夫织得成?
——《莺梭》刘克庄
说起盛唐时代的都城,人们总容易想到的是长安,却总是忽略了当时的东都洛阳。其实洛阳之繁荣早已源远流长,洛阳片区遗址群,包含了自夏商至隋唐人类文明变迁的文化遗存,记录了中华民族三千余年的历史兴衰。洛阳,因为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现在的洛阳城市面积虽不大,但它以其悠远的历史吸引了大批游客,每年四月更有大批的中外游人来此赏牡丹花开,更有现代文人在此时节以文会友,对花吟唱。
龙门石窟与山西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甘肃麦积山石窟并称我国四大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是使得这里游人如织。石窟所在位于香山和龙门山对峙之地,伊水从中穿流而过,石窟临水而处,使这里的千年历史积淀多了一分灵动。石窟至今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远远望去佛像端庄慈祥,听导游说这佛面是以武则天为原型雕琢而成;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为了便于游人观赏,景点已设有相应的望远设备方便后人仔细品读千年前石雕匠人传神的手工技艺。除了雕塑,“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这些镌刻的文字给这里又平添了浓浓的墨香。
洛阳最经典的特色风味当属洛阳水席。所谓水席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都是汤汤水水的;二是热菜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所以即使肠胃不好、出门在外不敢乱吃东西的游客也可以尽情地享受这里的美食,热汤热水吃到胃里顿觉周身舒坦。洛阳形成这样的饮食特色也与当地的水土不无关系。这里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时间久了,这种经济实惠、汤水丰富的宴席也被王公贵族所接受,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它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这就是牡丹。相传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贬去洛阳的。那本是寒冬腊月,武皇却命百花盛开,百花屈于淫威只得绽放,唯有牡丹不肯低头,于是被贬,谁知来到洛阳的牡丹竟找到了最适宜自己生存的土壤,于是岁岁年年,每到春日浓浓之时,洛阳的街头园林花开遍地。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自1983年起,洛阳市委将每年的4月15日至25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在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去赏牡丹的地方有很多,例如洛阳牡丹园、西苑公园牡丹园、王城公园牡丹园、牡丹公园牡丹园、中国国花园等等,其实即使你没有打算进园赏花,只要你在四月初春的季节走在洛阳城的街道上,仍然可见处处繁花盛开,那种雍容华贵的美丽足以让你惊艳。我拿出相机,试图将牡丹花开之胜景定格,这就需要足够的摄影技巧了。碰巧的是旁边的一位爱好摄影的朋友告诉我,如果要拍摄同一品种牡丹花,因为种植的牡丹花以单株为主,每朵牡丹花之间都是有距离的,所以就要将单株牡丹利用多次曝光的手法集合在同一画面里;如果要在同一画面中体现牡丹花开富贵的特点,可以将不同颜色的花朵集合在同一画面中,但在构图时就要事先考虑好不同颜色间的搭配,既五颜六色却又不能显得凌乱无章。
旅途盘点
1 洛阳龙门石窟规模恢弘,不可不去,由于交通便利,你可以选择自己坐公交车前往,到达之后再找导游。如此你可以自己安排时间,没有人催促你赶快走。
2 别觉得水席是汤汤水水吃不饱似的,其实它开胃暖身,当然如果你不习惯这种吃法+可以找服务员要求把其中的部分汤菜更换为自己所好。
南京 金陵怀古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刘禹锡
没有人怀疑过这座城市的历史积淀。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雨花台下筑城史称“越城”,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记载,至今已有2470年历史。公元229年,三国东吴迁都于此,始创建业城,而后,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在此定都。1700年来,南京曾是十朝都会,六朝金粉之地。吴宫花草、晋代衣冠、明祖殿堂、天国烽火,这里留给了历史众多遗迹,记载了太多惊心动魄的史话,传颂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伟绩。
谈起南京时我的思想总是很矛盾的。它曾是六朝古都,金陵王气直射得中国历史熠熠生辉;但秦淮河上,脂粉气也弥漫了半个天空,这座城市到底是一部英雄史诗,还是一则儿女情长的故事,恐怕谁也说不好。
这里曾是六朝古都,那些先时的帝王将相都已化作沙堆一座,他们昔日的桂殿兰宫都已成为后人玩味的对象。曾经的豪情万丈有意义吗,他们建立的基业都已破碎。但是,在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却是永远的不朽,因为这就是中山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奉安于此。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中山先生虽故去多年,但自1929年6月1日奉安大典以来,每年都会有来自天南地北的人拜祭悼念,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愿望一直勉励后人追求幸福与自由。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当年的诗人夜游秦淮河,在那样一种朦胧的魅惑中也感受到那里的靡靡之音消磨了须眉锐气。传说当年秦始皇东巡,见金陵上空紫气升腾,认为是有王气。于是开凿秦淮河,用汤汤江水冲淡金陵王气。后人在这里风雅够了再说起秦淮河,却也总是带着些许鄙薄的神色。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尤其是明清之交时期的秦淮八艳,说的是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这八位兼具了美貌与才情的奇女子。但她们的爱情和生命注定要遭受太多的苦难,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她们只不过是在男权社会中求生的弱女子,但在朝廷的命运即将颠覆之际,她们不曾吝惜生命,直让那些衣冠楚楚的须眉男子汗颜。金陵脂粉虽浓,但从不缺少风气。
旅途盘点
1 秦淮河是南京的乳名,无论如何不要因为要夜游秦淮而放弃了。河上的船不论大小,都用悬挂着彩灯,所以你一定要乘灯船为快,
2 中山陵也好雨花台也好,请你走进去,让自己知道中国从这样的历史中走来,游览是放松身体,而这里是要荡涤灵魂。
西安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恩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李白
这座城市少有高楼,虽然它是一省省会;这座城市的建筑古朴悠远,虽然它的经济也在飞速发展;这座城市的市民粗犷豪爽,虽然它曾是千年帝都。它,就是西安。
走近西安,必然要先看看西安城墙。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当年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采用谋士朱升的建议,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修建于明代的城墙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当我到达城墙脚下的时候,已见夕阳西下,不再耀眼的光线打在斑驳的城墙上,原本灰色阴冷的墙体似乎也有了庄重的生命。透过相机镜头,古城墙在凄红的夕阳下的身影似乎也成为了一张张历史的见证。历史的恢弘、历史的苍凉与悲壮,都在后人面前漫卷开来。
也许你曾从电视中的镜头领略过秦陵兵马俑的气势,或者从他人的字里行间知道过兵马俑磅礴气象中又不失细致,但如果你不亲身走进去,你就不会真正了解这片土地上曾经有怎样豪迈的故事、有过怎样大气魄的人。1974年,中国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发掘出土,被认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二十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秦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考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它对于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兵马俑与真人大小相仿,严格按照古代军队阵型排列,最让人惊叹的是,如此大规模的兵俑塑像竟没有雷同,可谓千人千面,神态各异,若不是千年前匠人的精巧细致,我们也不会在工艺发达的今天仍然叹为观止。
碑林是西安文化的见证。这里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它于北宋二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1087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甚至还有明清时期的珍惜墨迹。现在,你如果酷爱书法,只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请管理员为你拓一幅墨宝带回家,慢慢品读。
在西安找当地特色美食你可以直奔小吃一条街,穿过一座城楼,那条小街并不起眼,但它却有西安最有名的小吃。“老孙家”羊肉泡馍就是其中代表。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让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饮食即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性格,泡馍味道醇厚,吃时人人端一碗,热气腾腾,个个埋头不语,不多时即馍尽汤干,西北人的豪爽也尽显其中。
我曾从西安市区一条普通的街道上走过,道路两侧的民宅是现代式的建筑,而街边的装潢则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而在街的另一头,会有那些卖乐器的人一路吹着埙走来,遥远的声音在街头回荡。在这条小街上,几乎家家门前都有一个孩子正在练习书法,一笔一划、一腔一声,穿起了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旅途盘点
1 西安古城墙凝聚历史沧桑,如果你要拍摄,我建议在黄昏时分。
2 为保护文物起见,秦陵兵马俑是谢绝游客拍照的。如果你希望留下相关的图片,就在附近买几张明信片就好,而且价格很合适的,还能送朋友。
3 碑林里面卖的字帖如果你觉得价位较高,还是建议出了大门之后再买,会便宜很多的。
开封 打开历史的尘封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
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隋堤枊》白居易
也许你没有到过现在的开封,不知道它现在的城市环境是怎样的,但我打赌,你一定知道它过去的情景,因为你不可能没见过《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北宋时期的都城东京即是开封,那是中华文明的又一座高峰,创造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故都”,只是在北宋时期达到极盛。宋王朝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宋体字,这些都让后人视为瑰宝。虽然宋王朝不能抵挡北方铁骑,但这个文弱的民族,但仍留给我们很多铁骨铮铮的形象,例如杨家将、包青天。
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占地达500余亩,辖64个禅、律院,养僧千余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现在的大相国寺每日晨钟暮鼓,香客不断,尤其适逢初一十五,人们前来敬香还愿,或者善男信女前来做法事,使得这座千年古刹愈见其盛。
旅途盘点
1 去大相国寺不比他处,千万尊重其佛教信仰,如果师傅不乐意,别死乞白赖地要拍照,
2 开封有一个清明上河园,在城市的西北角。是以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感觉不错可以考虑去一下。
北京 一端王气,一端民俗
前不贴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北京是一方分裂的尘世。一端是皇家王气,另一端是市井民俗。
好比颐和园是皇家消暑之所,前门是百姓的娱乐购物之地,但昔日的皇家气象已不复存在,这里不再对世人禁足,而前门的繁华却不曾改,笑迎八方客。这也是时间的痕迹吧,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短暂的辉煌与长久的淡然,我也只能走在这里,循着历史的车辙慢慢摸索。
颐和园,一个王朝的苍凉背影。这里的历史可以追溯数百年,这里的记忆却总也逃不开悲怆的过往。乾隆帝为母修建清漪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尽其所能体现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务使之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于是,这里的苏州街透着江南的灵秀气,这里的福山寿海可以张扬出皇家气象,这里的长廊回射出中华的千年文明……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的排云殿,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站在排云殿门外向上仰望,看到葱郁的树荫无法遮掩的砖墙,灰色的墙体矗在石阶一侧,过分的高度似乎是在恐吓着说这里的无上威仪不可逾越。举起相机,仰头拍摄这里的建筑,蓦然发珊镜头中的建筑高大、孤独,渗透着清王朝的末世气息。顺着层层升高的阶梯向上走,抬眼只见天上的流云远去,不再回来。在昆明湖上,一座150米长的石桥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它就是十七孔桥。那时候帝王偏爱“九”这个数字,十七个桥洞无论从哪一头看过去,总是看到正中的一个孔,这个孔正好是第九个。听说在明月当空之际,透过十七个桥洞,水中会有十七个月亮的倒影,影随风动,摇曳出一串串的往事。后人在桥上穿行,慢慢品味着已经远去的历史,不知是不是都能够像水中的月影一样,在脑海中映射出种种不同的场景:曾经风光无限的帝王纵然阅尽人间,享尽华衣美食依旧化成沙堆一座;权谋与心术的较量终于熬不过岁月的蚕食,只沉淀出史书上几行端正的字迹;功名路上的人在慌乱中向权力中心靠近,凌乱了读书士子原本平稳的步调,现在那些足迹都已斑驳,偶尔湖面上吹来的清风似在诉说过往尘烟……
大栅栏,还是那条街、那些老店。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儿叫,伴随他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如今我海外归来,又见红墙碧瓦,高高的前门,几回梦里想着它……”相信很多人是因为这首《前门情思大碗茶》知道了北京的大栅栏,知道了北京的市井生活。“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这是早年间老北京的顺口溜,说的是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如今,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仍旧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道路两侧是那些百年老店,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六必居酱菜店徐徐透出百年的光泽之外,青云阁小吃、同仁堂、张一元茶庄、长春堂、月盛斋熟肉店都已经门庭更新了,诸多外来的风味饮食也各据一方,形成了新型的饮食文化特色。
这条老街、这些老店,它们都在不知不觉中陪世人走过了百年沧桑,这种坚持就足以令人动容。走进那些古老的店铺,出乎我预料的是,这里看不出百余年的烟尘,窗明几净得不见沧桑。在同仁堂的门前,我停下了脚步。这是一家创立于康熙初年的药店,至今已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今天在我眼前的红色的大门在阳光下更见鲜活明亮,光线透过窗把大厅照得通透明亮。四面的药柜上是种种叫不出名的中药材,丝丝药香在大堂中缭绕,我和朋友谈笑说跳槽来这里工作多好,每天让药熏着把医药费都能省下了。在大堂的一侧,是几位坐诊的老中医,白发白须、精神矍铄,一脸平静地望闻问切,不乱分毫。
走在大栅栏不尝尝京味小吃就不算来过这里。说起北京的食品,豆汁可能最容易给外地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了。北京人爱喝豆汁,并且把喝豆汁当成一种享受。这次来北京我第一次品尝豆汁,看着这浅灰色的糊状流食,感觉一副很好喝的模样,但入口之后才觉得它泔水般的味道真让我难以下咽,只不过怕自己浪费粮食才捏着鼻子把它喝完,那种干涩的味道倒真是没齿难忘。虽说我不敢再次尝试了,但听说有很多人喝豆汁上瘾,每天都有人排队也要买豆汁。不过如果要是配上切成细丝的咸菜,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也是风味独到的。
旅途盘点
1 北京的历史与游览之地似乎不消多说,驴友们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但北京的古建筑总有大量在修复建设中,建议你提前探听消息,免得走冤枉路。
2 大栅栏集合了北京经典小吃,所以你不要自备口粮,而是要走到哪吃到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