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摄影略谈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鸟类摄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1-03 09:43
应记录野生鸟类的种群数量和地理环境
长期以来,很多鸟友习惯于用长头拍鸟,忽略了记录鸟类的生存环境,可以说是一种失误。拍鸟人应该有一种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鸟类的社会责任感。
在不同的地方将你所看到的某群鸟或某种鸟群记录拍摄下来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同时还具有见证事实价值。因此,我拍鸟时总是带上两套相机,一套是配400mm或600mm长焦镜头,用来拍摄鸟的种类和细节,如图1《雨中的孤沙锥》,其个体、色彩、花纹甚至背上的雨水珠都清晰可见;另一套是配70~200mm变焦镜头,这样,当大群鸟儿出现时,可以迅速利用短焦距镜头拍摄,并尽量将地方标识物构图在画面中以证明鸟群所在的地域,如图《和谐生态》,在拍摄大群白鹭和鸥类时,将游人如织的观海场面一并拍进画面,到过北戴河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北戴河湿地人与鸟的和谐景象。
要抓住鸟儿的形态、细节和生活情景
鸟类的社会生活也像人类一样丰富,在不惊扰鸟类的前提下抓拍鸟儿丰富多样的生活情景,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人的某种遐想或反思。
由于鸟类(尤其是小鸟)觅食和飞行速度较快,因此最好使用长焦距镜头和高速快门来拍摄,抓取精彩瞬间。如图《起跑的凤头鸊鷉》,使用400mm长焦距镜头和1/2500秒的快门速度,抓拍到极其清晰的动感图像。又如图《喜鹊东南飞》,利用仰拍角度净化画面,截取好看的松枝作为画面陪体,等待时机抓拍喜鹊舒展翅膀时的形态。
若要记录生活情景,只拍单鸟的觅食、休息、梳理羽毛是不足以感人的,应去抓取求偶、筑巢、育雏、争食、打斗等生动好看的情景。如图《打斗》《筑巢》《爱抚》这些画面记录了鸟类动人的生活情趣,并在散射光条件下使用适当慢的快门速度,拍摄出中国水墨画的视觉效果。
可运用技法美化环境背景烘托被摄鸟儿
记录类作品主要是抓住事物特点,纪实拍摄,相对比较容易获得。艺术类作品的主旨则在于主观思想对客观存在的概括提炼和美化升华。正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不一定非要拍摄艺术类摄影作品,但应尽量在摄影作品中体现出艺术性。鸟类摄影作品中,环境背景不仅可以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也是营造意境,美化画面的重要手段。
我的做法是通过细心观察,提炼艺术语言符号,再设定快门速度、拍摄角度和拍摄方位。如图《白眉林鸲》通过观察调整自己的拍摄位置,将画面中的鸟刚好放到透光叶子的中间再行拍摄。兴起时还可以玩一些物虚、动虚、焦虚和多次曝光等技巧,如图《等待》利用前焦虚营造大面积的单一色彩来烘托被摄鸟,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图《夕阳下》利用两次曝光创造画面意境;图《漫步》利用逆光隐去细节净化画面,以达到版画的视觉效果;再如题图《百鸟戏雪》利用后期制作升华图片视觉艺术形象,将源于生活的形象上升为艺术作品。
鸟是美丽的,我们用照相机记录鸟类时不妨学习使用一些艺术摄影表现手法,为记录鸟类的生态环境拍一些大场面的作品,为塑造鸟的美丽和生活情趣拍一些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运用技术技巧创造一些光画作品。然而,真正的好作品还要凭借自己的艺术修养在生活中有感而发地去创作。综上所述,如有谬误,请不吝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