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已然英雄迟暮?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AMD,显卡
  • 发布时间:2016-08-06 11:10

  显卡的世界一直都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有一段时间AMD/ATI处于统治地位。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英伟达与AMD各自在显卡市场的份额一直都维持在六四分,轻微波动就不提了。然而最近AMD的市场份额开始急剧下降。

  AMD的落败并不仅仅是因为其输在了与英伟达的交锋上。还因为它的胃口太大却能力不足。

  AMD一直以来都开辟了显卡与CPU的双战场分别于英伟达及英特尔对打,但悲伤的是从来都斗不过人家。曾有一段时间,AMD的产品在与英特尔对比时是性价比之选,售价适宜且配置不低。英特尔反击了,但胜之不武。于是AMD提出诉讼状告英特尔非正当竞争。当等到法律文书下来英特尔被判罚款14.5亿美元之时,AMD的市场竞争力已经被大幅削弱了。AMD在CPU市场的失势也同时影响了其显卡的销售。正因为AMD在其他战场的消耗过多,导致其显卡创新后劲不足,难以为继再与英伟达竞争显卡市场的统治地位。

  在试图追赶英伟达和英特尔时,AMD的无以为继分别表现在流程结点和技术实现上。过去AMD的新技术升级一直是依靠单一产品而非主板的更迭。这也使得AMD不得不将芯片市场区分的格外细致,分别做芯片系列升级,而不能系统化一次性升级主板。

  【打价格战……然后输了】

  过去几年AMD竞争策略的核心便是让消费者感受到自己花的每一分钱都值回了票价。它曾是那些不想给英特尔交英特尔税也不想买高价英伟达的经济型DIY群体首选品牌。然而,AMD大滑坡的初始转折点便是其改变价格策略的时候。

  当时AMD发布新品显卡时有加R5/R7/R9等前缀的传统,2013年他们只向市场推出一款新作即“夏威夷”核心的R9-290和R9-290X。其余R9系列则只是前作AMD Radeon HD系列的重命名版本,后来2015年其发布的R9-3xx系列也只是前作的更名版本。

  但是AMD当时的旗舰显卡R9-290X是它的野心之作,其性能直逼那一年英伟达的旗舰GeForce GTX 780但价格却只相当于GTX 770。AMD为了吸引玩家回AMD平台爽利地在牌桌上亮出了价格战的底牌,本来这一策略没理由不奏效但事与愿违……

  【数字货币之一的莱特币】

  在AMD轰轰烈烈打出价格战招牌时,当时数字货币挖矿对显卡的要求也极高。而AMD的新显卡,哪怕是重命名的Radeon HD系列都是挖矿工们的首选。

  在当时看来AMD的显卡不仅卖得好而且还价高似乎是AMD取得了胜利,但现实却完全是另一幅光景。随着数字货币挖矿泡沫的出现,AMD需要面临的难题是一桩接着一桩。

  失去游戏玩家的市场份额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支持AMD技术的开发者。比如不再优化的AMD Mantle API,尽管AMD承诺一直支持Mantle,但开发者们已经不再关注。与此同时这也带走了AMD长期以来的竞争优势。

  AMD显卡虚高的售价破坏了原有的声誉,它不再被经济型消费玩家视作同盟,买不到实物也等于将这批用户推向了竞争对手的怀抱。

  当数字货币泡沫的出现开始影响显卡销售时,二手市场也涌现了大量AMD显卡。

  【英伟达开始对打价格战】

  2015年英伟达发布其Maxwell架构GTX 9XX全系列显卡时,他们也用价格狠狠虐了一把AMD。

  发布GTX 970时英伟达公开其330美元定价着实惊到了业界所有人。当时人们都认为GTX 970作为GTX 770的继任者价格也会一如既往定格在400美元的区间。英伟达GTX 970的性能接近AMD R9-290但价格却便宜接近100美元,这让AMD不得不为了减少库存而大幅降价AMD显卡。如今GTX 1070的售价已经几乎回到了每年次旗舰标准的400美元定价区间。

  而就是在这段时间里,AMD和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开始发生急剧变化。游戏玩家纷纷跳转英伟达阵营,并开始扎根这个绿眼睛的品牌。

  【负伤累累却一错再错】

  自R9-290X登场后AMD接下来又断断续续发布了一系列显卡,但其中R9-285的发布实在是AMD的一步差棋。它看似是R9-280或R9-280X的继任者,但性能却PK不过它们。原本这些都可以等到R9-380X发布就解决的。

  不仅仅R9-285,AMD向高频宽存储转型投放的R9-Fury系列显卡在口碑方面也反响平平。虽然AMD的显卡依然能与英伟达的高端系列一较高下,但很明显仅仅赢下旗舰显卡的战役对下滑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很大帮助。同时,大规模重命名上线的R9-3xx系列由于针对现有显卡升级微乎其微所以市场反馈更加平淡。而最新的R9-4xx系列同样市场反馈较差。

  【份额下降但还未退出市场】

  AMD将大部分研发精力全部投放在了一小块蛋糕上,而其主攻的这些领域正是AMD的救命稻草。AMD Crimson显卡驱动的出色表现为其赢得了不少品牌青睐。同时,AMD已经说得很清楚,就像其CPU/APU生产线全部往Zen架构迁移一样,显卡生产线也会全部往接下来即将发布的也更有竞争力的Polaris架构转移。AMD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尝试更新换代,现在看起来新架构已经足够成熟了。

  但英伟达并没有坐以待毙,Maxwell架构大幅提升了显卡性能,这使得其旗下的显卡在过去两年里不仅成为了台式游戏玩家的选择,也帮助公司提高了在笔记本显卡市场的地位,还获得了诸如Alienware Alpha等迷你游戏台式机的青睐。

  同时英伟达还在不断利用这种自身优势。AMD已经开始将自己定位在VR游戏玩家的首选显卡。而英伟达即将推出的Pascal架构则旨在向AMD发出反击。这对VR玩家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可以让VR硬件设备比之前稍微便宜那么点。同时,AMD还取代英伟达成功搭上Apple,成为Apple全部产品线的显卡提供商,相信AMD接下来的市场表现将随着Apple的销售水涨船高。

  【战争并未结束】

  一系列偶然和必然的失误将AMD从之前与竞争对手相当的位置逐渐拉下马来,但是必须认清的一点是:这只是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并不是说AMD就已经无力回天。

  英伟达的确已经拿下了显卡市场,他们所获得的巨大成功没有人可以否认,而且英伟达似乎也有信心一直保持领先。如果AMD两边分开交火却两边同时疲于应战,那么最后CPU与显卡只会成为公司内部彼此消耗的负累。如若AMD无法重新夺回相当份额的市场,新产品竞争力不足,它还是只能再走一遍研发用更新的架构和技术来替换现有产品。要是这之后新一轮产品发布 AMD 依然无法取得消费者的喜爱,到那个时候AMD现在还只是谣传的收购便会成真,最终落得个满盘皆输的下场。

  (本文来源:forbes,有删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