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联志:专注“定制化”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航天联志,专注,定制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1-09 16:12
相比PC 的同质化竞争,中国的服务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国外巨头的打压下,国产服务器厂商一直成绩平平。尽管这样,还是有几家各具特色的企业在一线拼搏,航天联志就是其中的一家。自2000 年成立以来,航天联志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努力和突破,在服务器定制化市场慢慢开枝散叶。它究竟是一家怎样的企业,又有哪些独特的生存之道?近日,本报总编辑许传朝与航天联志总经理韦立忠进行了深入交流。
依托航天 提升品牌
在并入航天信息集团之前,联志是民营企业,生存完全依靠市场竞争;现在,我们是国有控股企业,从这个变化来说,我们的收获不少,毕竟拥有了航天这个品牌。
许传朝:航天联志已经有了10 年的发展历程,而这10 年间,中国的服务器市场也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航天联志也有过一些收购传闻,当一切迷雾都散开,您认为航天联志经过了怎样的历练?未来企业的目标是什么?
韦立忠:联志投身服务器行业已经有十二三年的历史,从公司成立到现在,经历了与航天信息的合并重组,然后确定产品定制化战略。经过10 多年的发展路程,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晰。
在并入航天信息集团之前,我们属于民营企业,生存完全依靠市场竞争。现在,我们应该算是国有控股企业,从这个变化上来说,我们的收获不少,毕竟拥有了航天这个品牌。而且航天信息在航天军工领域,特别是一些政府行业有独特的优势,有的还是规模相当大的国企。并入航天信息之后,这些企业对我们的接受程度比以前更高了。一方面,客户主要看中我们的产品;另一方面,有这样一个品牌对扩展业务是有一定帮助的。
在并入航天信息之后,我们确实还有过一些行业并购的想法,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双方对市场的看法不同,最终没有成功。所以目前联志只是航天信息控股的一个子公司,我们是在航天信息集团下面一个独立的做专业化服务器产品的公司。
从今天来看,主要的市场还是靠我们自己去开辟,不可能完全依靠母公司给我们带来的那些份额。如今,我们也正在积极开辟新兴市场。
许传朝:航天联志是一个专业做产品的公司,但是现在很多行业和企业的需求方向是整合方案型的服务,在这个方面您有没有一些规划,或者一些方向性的改变?
韦立忠:在这方面,联志是分成两块业务的,一块是传统业务,服务器和存储等硬件产品,在这个方面,我们是跟着英特尔这种领先的上游芯片商走;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单纯的产品已经越来越不具有竞争力。一些国外大型企业,像戴尔、惠普、IBM 等,在国内市场的看法和做法与我们都不一样。近年来,他们不仅在产品方面做了很多调整,整个产品线也越来越宽阔,从这个方面来说,对于我们的挤压也是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也在寻求其他方面的突破。
在拥有了航天这个品牌后,我们也拥有了很多解决方案,航天信息也拥有多种产品线,包括产品和服务,我们也获得了一些软件著作权,像银行应用软件以及针对互联网的应用软件。这两个方面,我们都会结合服务器业务,力争为客户提供一个小型的、适用性强的、相对完整的解决方案。
许传朝:航天联志的生产模式是一种定制化的模式,在PC产品领域,戴尔也是这种模式。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定制化需要一定的量和规模,这与大规模的批量生产相比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劣势?
韦立忠:事实上,是戴尔最早在业界推出了这种定制化模式,由客户来提需求,比如PC的配置,但是戴尔会有一些备选零部件,就像是在饭馆里点菜一样。而我们更倾向于为客户分析需求,然后再为他们打造一种更适合的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主动,因为我们会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建议产品。
服务器不比PC,它实际上更专业化,更具有技术含量,我们的售前人员会深入到用户的应用当中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联志有很大的客户群,我们也可以把一些经验分享给客户。
按需定制 主抓行业
联志还是比较倾向于走专业化的道路,我们会给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产品。如今,我们用自身产品的品质与服务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并将定制化的触角延伸到新兴行业,我们希望能够走出去。
许传朝:面向国内市场,相对于国外的服务器厂商,国内厂商应该更具优势,因为对国内市场需求有更好的把握。联志在这一方面有没有形成一些体系,来更好地深入到中国的用户,包括行业用户?
韦立忠:联志的产品如果延伸的话,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Aisino”这个品牌的通用产品,这类产品实际上是跟所有厂商推的通用服务器差不多;还有一部分是联志多年的积累,就是按需定制。这种按需定制是更深一层的,不是简单停留在硬盘、主板等零部件的选择层面。
重要的是,我们会围绕用户的具体应用,针对机型、电源、控制部件等核心组件提出优化的产品方案,根据应用需求来给客户提供产品定制,这个领域我们主要针对政府、公安等行业。
现在,随着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母公司(航天信息)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制化的服务器实际上在硬件、软件上跟传统的服务器是不太一样的,在这个领域,航天信息在国内是有自己知识产权的。
许传朝:联志在服务器领域做了这么多年,目前在国内的哪些行业是做得最成功的?未来还希望在哪些行业做一些突破?
韦立忠:目前,联志最大的行业市场还是互联网,包括互联网的各种应用领域,尤其是最近两年发展很快的视频网站,还有一些小区里面的视频点播应用,这一块是我们做得比较好的领域;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行业,比如税务、教育,还有公安,他们的需求是做网络培训、监测信息,这对国家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一块需求量也非常大,在这一领域我们进入得比较早。
许传朝:您是否关注到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除了提到产业升级,还提到了整个社会将向服务转型,并对加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建议,这些可能都会对未来IT 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您认为未来5 年,中国IT 行业最大的机会在哪里?
韦立忠: 我觉得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这一点意义重大。IT 产业不应该是单纯地搞一些基础建设,大量的工作是要靠服务来做,怎样能够让目前整个社会的IT 系统达到一个平稳的更新换代,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联志也深有体会,很多客户是一直跟着我们走过来的,他们的一些设备最长的已经用了七八年,如何把服务做好,让客户减少IT 重复投入,这也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重点,这是单纯从硬件角度来讲。
从服务角度来讲,联志现在也在专注IT 服务外包,这方面以前都是一些国外客户有需求,尤其是在一些重点行业。现在随着IT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对这种服务的需求更迫切,这就给了我们机会。如今,联志提供IT服务业务已经有两三年了,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也想把这个业务复制到另外几个行业。
许传朝:我们现在注意到,未来IT 企业可能会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大而全的业务,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另外一种是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那么联志未来会走哪条路?
韦立忠:我们还是比较倾向于走专业化的道路,给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客户提供服务,给他们提供更专业化的产品及方案,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联志能够走出去。
软硬齐发拓展新市场
航天联志已经获得“系统集成(三级)资质”,同时在行业应用的配套软件方面拿到了六个软件著作权,“服务器定制专家”的形象已经越来越全面。
许传朝:我们知道联志其实还做一些3G 手机应用、游戏等行业的业务,公司出于什么考虑会涉足这样一些行业?
韦立忠:这个实际上大家有一些误会,有一些报道说联志在参与3G 手机游戏的工作。实际上,那是我们在上海的一个会议,把国内比较知名的3G 手机游戏厂商招进来,我们的目的是给他们提供一些针对其行业需求的硬件产品,而联志本身并没有想去做3G 手机游戏的想法。
许传朝:前两年,国内的服务器厂商都在讲挺进国内服务器“高端应用市场”,比如金融、电信等行业,那么,联志看中的是中低端市场还是高端市场,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规划?
韦立忠:高端市场我们也在关注,您可以看到联志的整个产品线是高中低端产品都有,但是提供哪种方案呢?现在我们的做法是,不管是高端还是中低端,都要把客户需要的产品做得更专业化,和其他厂商做出差异化。
现在,我们重点关注两个行业,而在这两个行业上我们也实现了一些新的突破点。一个是医疗,一个是煤炭。这两年,在国家的各种政策方针的引导下,这两个行业比较活跃,比如煤炭业,因为近年来国家矿井经常出事,这需要大力加强安全检测系统,而现在还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安监体系,这方面联志也在参与制定一些标准,并且也在自主研发相关产品。
关于在专业化发展方面,现在国家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航天信息也在做集团的“十二五”规划,这里面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
最近,联志也在制定一个规划,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传统的自主品牌服务器和存储产品。
这一块我们会主打集团品牌,在IT 领域发展;另外一块是加深走专业化道路。在这方面,我们将重点打造行业用户,结合行业应用配套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在行业市场里,如果没有几年功夫,很难在一些行业做好,仅凭联志一家力量会比较单薄,所以,我们会与集团、合作伙伴,甚至一些兄弟公司合作,共同去挖掘行业市场。
许传朝:一个企业发展的历程,往往在国内成功以后,想到的就是要做国际化,联志有没有一些类似的规划?
韦立忠:坦白地说,联志暂时还是会做自己的这一块市场,对于国际化还没有太多的规划,可能要等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再考虑这个问题。
许传朝:近日,IDC 发布了IT 投资的预测,明年会达到2.5万亿元,5 年之内会达到4.5 万亿元。预测认为,是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这种类似的技术出现,提升了整个计算量,从而引爆了IT 投资,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联志会不会对云计算、物联网等热点技术做一些跟踪?
韦立忠:我们完全赞同这个观点。随着三网融合这些新概念的出现,数据量有了新的突破,而从企业的IT 成本角度来讲,企业对一些设备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数量也会越来越大,对于现在炒得比较热的云计算,我们也在涉足一些领域,一方面是由硬件来构建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在尝试做云计算中心。
……
依托航天 提升品牌
在并入航天信息集团之前,联志是民营企业,生存完全依靠市场竞争;现在,我们是国有控股企业,从这个变化来说,我们的收获不少,毕竟拥有了航天这个品牌。
许传朝:航天联志已经有了10 年的发展历程,而这10 年间,中国的服务器市场也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航天联志也有过一些收购传闻,当一切迷雾都散开,您认为航天联志经过了怎样的历练?未来企业的目标是什么?
韦立忠:联志投身服务器行业已经有十二三年的历史,从公司成立到现在,经历了与航天信息的合并重组,然后确定产品定制化战略。经过10 多年的发展路程,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晰。
在并入航天信息集团之前,我们属于民营企业,生存完全依靠市场竞争。现在,我们应该算是国有控股企业,从这个变化上来说,我们的收获不少,毕竟拥有了航天这个品牌。而且航天信息在航天军工领域,特别是一些政府行业有独特的优势,有的还是规模相当大的国企。并入航天信息之后,这些企业对我们的接受程度比以前更高了。一方面,客户主要看中我们的产品;另一方面,有这样一个品牌对扩展业务是有一定帮助的。
在并入航天信息之后,我们确实还有过一些行业并购的想法,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双方对市场的看法不同,最终没有成功。所以目前联志只是航天信息控股的一个子公司,我们是在航天信息集团下面一个独立的做专业化服务器产品的公司。
从今天来看,主要的市场还是靠我们自己去开辟,不可能完全依靠母公司给我们带来的那些份额。如今,我们也正在积极开辟新兴市场。
许传朝:航天联志是一个专业做产品的公司,但是现在很多行业和企业的需求方向是整合方案型的服务,在这个方面您有没有一些规划,或者一些方向性的改变?
韦立忠:在这方面,联志是分成两块业务的,一块是传统业务,服务器和存储等硬件产品,在这个方面,我们是跟着英特尔这种领先的上游芯片商走;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单纯的产品已经越来越不具有竞争力。一些国外大型企业,像戴尔、惠普、IBM 等,在国内市场的看法和做法与我们都不一样。近年来,他们不仅在产品方面做了很多调整,整个产品线也越来越宽阔,从这个方面来说,对于我们的挤压也是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也在寻求其他方面的突破。
在拥有了航天这个品牌后,我们也拥有了很多解决方案,航天信息也拥有多种产品线,包括产品和服务,我们也获得了一些软件著作权,像银行应用软件以及针对互联网的应用软件。这两个方面,我们都会结合服务器业务,力争为客户提供一个小型的、适用性强的、相对完整的解决方案。
许传朝:航天联志的生产模式是一种定制化的模式,在PC产品领域,戴尔也是这种模式。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定制化需要一定的量和规模,这与大规模的批量生产相比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劣势?
韦立忠:事实上,是戴尔最早在业界推出了这种定制化模式,由客户来提需求,比如PC的配置,但是戴尔会有一些备选零部件,就像是在饭馆里点菜一样。而我们更倾向于为客户分析需求,然后再为他们打造一种更适合的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主动,因为我们会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建议产品。
服务器不比PC,它实际上更专业化,更具有技术含量,我们的售前人员会深入到用户的应用当中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联志有很大的客户群,我们也可以把一些经验分享给客户。
按需定制 主抓行业
联志还是比较倾向于走专业化的道路,我们会给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产品。如今,我们用自身产品的品质与服务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并将定制化的触角延伸到新兴行业,我们希望能够走出去。
许传朝:面向国内市场,相对于国外的服务器厂商,国内厂商应该更具优势,因为对国内市场需求有更好的把握。联志在这一方面有没有形成一些体系,来更好地深入到中国的用户,包括行业用户?
韦立忠:联志的产品如果延伸的话,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Aisino”这个品牌的通用产品,这类产品实际上是跟所有厂商推的通用服务器差不多;还有一部分是联志多年的积累,就是按需定制。这种按需定制是更深一层的,不是简单停留在硬盘、主板等零部件的选择层面。
重要的是,我们会围绕用户的具体应用,针对机型、电源、控制部件等核心组件提出优化的产品方案,根据应用需求来给客户提供产品定制,这个领域我们主要针对政府、公安等行业。
现在,随着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母公司(航天信息)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制化的服务器实际上在硬件、软件上跟传统的服务器是不太一样的,在这个领域,航天信息在国内是有自己知识产权的。
许传朝:联志在服务器领域做了这么多年,目前在国内的哪些行业是做得最成功的?未来还希望在哪些行业做一些突破?
韦立忠:目前,联志最大的行业市场还是互联网,包括互联网的各种应用领域,尤其是最近两年发展很快的视频网站,还有一些小区里面的视频点播应用,这一块是我们做得比较好的领域;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行业,比如税务、教育,还有公安,他们的需求是做网络培训、监测信息,这对国家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一块需求量也非常大,在这一领域我们进入得比较早。
许传朝:您是否关注到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除了提到产业升级,还提到了整个社会将向服务转型,并对加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建议,这些可能都会对未来IT 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您认为未来5 年,中国IT 行业最大的机会在哪里?
韦立忠: 我觉得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这一点意义重大。IT 产业不应该是单纯地搞一些基础建设,大量的工作是要靠服务来做,怎样能够让目前整个社会的IT 系统达到一个平稳的更新换代,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联志也深有体会,很多客户是一直跟着我们走过来的,他们的一些设备最长的已经用了七八年,如何把服务做好,让客户减少IT 重复投入,这也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重点,这是单纯从硬件角度来讲。
从服务角度来讲,联志现在也在专注IT 服务外包,这方面以前都是一些国外客户有需求,尤其是在一些重点行业。现在随着IT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对这种服务的需求更迫切,这就给了我们机会。如今,联志提供IT服务业务已经有两三年了,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也想把这个业务复制到另外几个行业。
许传朝:我们现在注意到,未来IT 企业可能会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大而全的业务,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另外一种是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那么联志未来会走哪条路?
韦立忠:我们还是比较倾向于走专业化的道路,给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客户提供服务,给他们提供更专业化的产品及方案,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联志能够走出去。
软硬齐发拓展新市场
航天联志已经获得“系统集成(三级)资质”,同时在行业应用的配套软件方面拿到了六个软件著作权,“服务器定制专家”的形象已经越来越全面。
许传朝:我们知道联志其实还做一些3G 手机应用、游戏等行业的业务,公司出于什么考虑会涉足这样一些行业?
韦立忠:这个实际上大家有一些误会,有一些报道说联志在参与3G 手机游戏的工作。实际上,那是我们在上海的一个会议,把国内比较知名的3G 手机游戏厂商招进来,我们的目的是给他们提供一些针对其行业需求的硬件产品,而联志本身并没有想去做3G 手机游戏的想法。
许传朝:前两年,国内的服务器厂商都在讲挺进国内服务器“高端应用市场”,比如金融、电信等行业,那么,联志看中的是中低端市场还是高端市场,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规划?
韦立忠:高端市场我们也在关注,您可以看到联志的整个产品线是高中低端产品都有,但是提供哪种方案呢?现在我们的做法是,不管是高端还是中低端,都要把客户需要的产品做得更专业化,和其他厂商做出差异化。
现在,我们重点关注两个行业,而在这两个行业上我们也实现了一些新的突破点。一个是医疗,一个是煤炭。这两年,在国家的各种政策方针的引导下,这两个行业比较活跃,比如煤炭业,因为近年来国家矿井经常出事,这需要大力加强安全检测系统,而现在还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安监体系,这方面联志也在参与制定一些标准,并且也在自主研发相关产品。
关于在专业化发展方面,现在国家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航天信息也在做集团的“十二五”规划,这里面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
最近,联志也在制定一个规划,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传统的自主品牌服务器和存储产品。
这一块我们会主打集团品牌,在IT 领域发展;另外一块是加深走专业化道路。在这方面,我们将重点打造行业用户,结合行业应用配套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在行业市场里,如果没有几年功夫,很难在一些行业做好,仅凭联志一家力量会比较单薄,所以,我们会与集团、合作伙伴,甚至一些兄弟公司合作,共同去挖掘行业市场。
许传朝:一个企业发展的历程,往往在国内成功以后,想到的就是要做国际化,联志有没有一些类似的规划?
韦立忠:坦白地说,联志暂时还是会做自己的这一块市场,对于国际化还没有太多的规划,可能要等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再考虑这个问题。
许传朝:近日,IDC 发布了IT 投资的预测,明年会达到2.5万亿元,5 年之内会达到4.5 万亿元。预测认为,是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这种类似的技术出现,提升了整个计算量,从而引爆了IT 投资,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联志会不会对云计算、物联网等热点技术做一些跟踪?
韦立忠:我们完全赞同这个观点。随着三网融合这些新概念的出现,数据量有了新的突破,而从企业的IT 成本角度来讲,企业对一些设备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数量也会越来越大,对于现在炒得比较热的云计算,我们也在涉足一些领域,一方面是由硬件来构建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在尝试做云计算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