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机器换人”大行动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富士康,机器人
  • 发布时间:2016-11-16 11:17

  近日,一则富士康已使用4万台机器人的新闻引发热议。更有传闻称,富士康将因此裁员6万人。数万人的裁员并不太可能,但机器换人已是大势所趋,造成的影响并不会小。

  富士康大规模使用机器人,首要原因是招不够人。此前,大陆人工成本普遍较低,富士康一直保持在近百万人的用工规模。但近年来,人工成本迅速上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枯燥乏味的生产线工作,加剧了用工荒,迫使制造企业向自动化转型。

  上述传闻中裁员6万人,实际上富士康近年来在昆山工厂的员工缩水规模。据悉,昆山富士康工厂员工数最高时达到11万人,但这些年不断通过机器人替代,目前已减少至不足5万人。

  事实上,富士康用机器人代替是不得已而为之。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中国大陆终究要面临大量的劳动人口减少,预计到2030年劳动力人数将降至7.58亿。劳动力短缺将进一步推高人工成本,对本就薄利的制造业来说,用更具优势的机器人削减成本是不二之选,富士康只是这股机器换人的浪潮中的一员。

  况且,很多企业正把生产基地向东南亚转移,中国大陆工厂必须通过机器人来进行自我革新升级,重新获取吸引力。可以说,机器换人不仅是大势所趋,还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机器人优势明显,有效降低成本、提质增效】

  众所周知,机器人能够完成很多人类力所不及的事,例如在精准度、标准化方面。除此外,人类所从事的具有危险或危害性的工作,都可以用机器人代替。相比人类,机器人的优势十分明显,至少在制造业领域便是如此。

  对制造业来说,更为吸引的是机器换人可带来成本下降。例如,三个成熟焊接技工,每年成本达21.6万元;而相对应的焊接机器人,每年成本仅在5万元左右。再者,人工成本逐年攀升,而机器人收回成本仅需2-3年。在效益相同下,高下立判。

  使用机器人,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竞争实力,另一方面给企业盈利提供了增长空间。在政府推动产业升级下,未来会有更多的制造业朝向“智能制造”转型。

  【机器人市场需求巨大,增长迅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10年起,销量便节节攀升,从1.5万台增长至去年的6.8万台。同时,未来五年增速仍将保持在30%以上,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超过21万台。广阔的市场需求,吸引众多企业巨头加码布局。前段时间,上海电气便想收购意大利柯马,后者是知名焊接机器人公司。更早些,美的以约40亿欧元收购德国库卡。

  在制造业转型期,对机器人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未来几年内将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况且,我国在机器人使用密度上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中期内保持高速增长不会是问题。(本文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