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安德的“倔强”和“悲情”
- 来源:市场周刊•汽车公社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范安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12-24 09:58
范安德生于1957年,原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
与大众相爱了25年,分手只用了21天,范安德留给大众的只剩下一个倔强的背影。
最后一次听到范安德的消息,还是在大众排放门甚嚣尘上的时候。这位1957年出生的硬汉,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大众集团的一纸调令,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挥一挥衣袖作别服务了25年的老东家大众集团。
在大众汽车排放门火烧眉毛的时候,大众集团领导层在火速下线和重新上线中进行了交接班,前任CEO文德恩引咎辞职,现任CEO穆伦成为“救火队长”,与此同时大众集团还发出了一则人事信息:范安德被任命为北美地区高管,全权接管大众北美区业务。
要知道的是,北美区可是大众排放门事件的重灾区,美帝人民的一纸检举,不仅撸掉了2015年大众超越丰田登顶全球老大的机会,更让大众北美市场成为一个“烫手山芋”。
性格直率,从不喜欢按部就班的范安德用“申请离职”拒绝了这个安排,此后,范安德和大众之间从“相爱相杀”到“陌路不相见”。与大众相爱了25年,分手只用了21天,范安德留给大众,留给汽车圈的只剩下一个倔强的背影。
范安德的大众“进化论”
和一般循规蹈矩的德国人不同,范安德骨子里有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执着,他可以为了一个新技术便和狼堡怒目相对,也可以为了一个新车型和中方软磨硬泡,他的生活里没有“安静”的时刻,他的脑子里更没有,就像一个时刻保持高速飞转的转轮,思索着两天后的事情,两年后的事情,甚至十年后的事情。
或许正是因为范安德这个不服输的性子,才能把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从低谷拉了出来,大众5年任期内不仅刷新了大众在华新纪录超越德国本土,成为大众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甚至还终结了通用在华登顶王座的命运。
2005年,身材魁梧的范安德接任了“大众中国总裁”一职,彼时的范安德在大众已经走过了15年的生涯,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让范安德的工作能力有口皆碑。
然而彼时的大众在中国市场还没有戴上“神车党”的帽子,销售业绩跌到入华以来最差,市场份额从40%跌落到12%。不夸张地说,“到了崩溃的边缘”,决策流程冗长而缓慢,两个合资企业各行其是,在成本控制、市场销售方面,被来势凶猛的美国和日韩对手追得喘不过气来。
颇有点“慷慨就义”的即视感,范安德收拾行囊远到东方,过起了“救火队长”的日子。来中国之前,为了能够更好地“倾听”中国市场,范安德特地在德国报了一个学习班,不过他的老师说,“你的性格太直率了,可能在中国不会很适应。”
范安德清楚地知道,他这枚“欧洲空降兵”来到中国市场必然会面临无数的追问,新计划、新打算,以及“如何挽救大众……”然而面对这些问题,范安德几乎采取了“不回答”的态度。所以,人们担心这位还没读懂中国市场的总裁可能会水土不服,打道回府。
不过,范安德不在乎,“我没有调查,所以无可奉告”。沉默了100天之后,才真正烧起“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发布了奥林匹克计划。
这100天里范安德几乎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读懂中国”。奔赴各大城市,以顾客或者经销商的身份微服私访,甚至被当成“刺探军情的特务”而被驱赶。与此同时,他重新审视对手通用的成功之道,从中找出了“购买相同级别的车,通用的车更加物美价廉一些。”
捋顺了症结所在之后,范安德拿出了一场称之为“洗心革面”的奥林匹克计划--到2008年底达到降低成本40%,每年推出10~12种新产品,在2008年后使大众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品牌,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并主导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当时叫上海大众)第一次自主开发了新宝来和朗逸车型,他亲切地把两款新车称为“我的孩子们”。
为了让大众在中国市场回归领军地位,范安德可谓是不惜一切代价。据当时的老员工回忆说,跟着思维很快的范安德一起工作,没有不累的,问题没有解决方案,谁都别想走。范安德强悍专横的故事轮番上演,以至于员工背地里都称他为“法老”。
奥林匹克计划实施第二年,大众在华销量24.3%,刷新了大众进入中国22年以来的纪录。随着奥林匹克计划顺利实施,大众在华峰回路转,范安德烧了第二把火--携手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发布了“动力总成战略”、“2018战略”、“南方战略”,而且效果显著。
随着涡轮增压技术全面引进中国,范安德把中国汽车业带进了“T”时代,不仅为大众树立起“技术过剩”的标签,任期内也让大众在华销量翻一番,2009年达到了140万辆,市场份额稳定在18%左右,一时风头无二。
相爱25年,分手21天
范安德在中国市场的业绩不言而喻,但是对于他来说,五年任期太短,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完成。2010年卸任之期来临,范安德被狼堡召回之后,又拿到了新的任命和挑战--担任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
对于范安德而言,虽然大众在华的成绩足够光彩夺目,不过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柴油车推进迟缓,没能亲自领导“前方战略”的实施等等。对于曾信誓旦旦表示,一定要亲自对华南市场的工作进行领导的范安德而言,注定是一个永远遗憾了。
不过,范安德和中国的缘分并未结束,是他把斯柯达带到了中国市场,如今重新掌舵斯柯达,曾是斯柯达汽车董事会副主席的范安德回到了熟悉的战场,用另一种战斗再续前缘。
虽然范安德重回斯柯达,一方面可以看成大众集团对他工作能力的认可,希望他再创一个“复苏奇迹”。然而,斯柯达品牌定位低于大众,在集团整体销量里占比较低,大众集团此举在某种程度上也将范安德隔离在了权力核心之外。要知道,范安德曾是最被看好接任文德恩的下一任大众集团CEO候选人。
思维活络的范安德似乎也看清楚了现状,在这种情况下,范安德索性扎根斯柯达,致力于重现斯柯达品牌昔日荣光。制定了斯柯达品牌的“2018战略”--“到2018年年末,斯柯达在全球达到年销量150万辆,其中三分之一销量在中国”。
不过,范安德“爱折腾”的性子一如既往,不但将斯柯达的产品规划重新来过,就连斯柯达LOGO的图案和颜色都改了,随着新产品和新品牌形象的焕然一新,斯柯达销量正一步一步接近范安德的目标。
然而,就在一切正转好的当口,大众排放门危机触不及防地爆发,文德恩离职,保时捷CEO穆伦接掌大众集团,而文德恩的嫡系范安德被调任北美收拾残局,而且北美市场在大众汽车整体销量里不足5%。
虽然,文德恩下野之际,范安德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已经有足够的资本掌舵大众集团。但是从寒冷的捷克,再到寒冷的北美,范安德的待遇一降再降。再加上随着穆伦上任之后,郁郁不得志的范安德看到了“被架空”的未来。
拒绝“背锅”的范安德发挥了他强硬的性格,选择了火线离职,这位说着“我的激情是无限的”,大众不折不扣的功臣,终于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25年的大众。在范安德离开大众之后,业内人士曾饶有兴趣地猜测着范安德可能会来到中国,并参与一家新兴的造车企业,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都只是旁观者的臆测。
文/周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