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应小心脑梗
- 来源:广东电视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脑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1-18 14:01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是当下许多老年人高发的疾病,特别是秋冬季,由于气温的不稳定等诸多因素,会使老人易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甚至会有脑梗的症状发生,所以,老年人应在秋冬季注意保暖、保养,让风险降到最低。
中老年是脑梗的高发人群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占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占本病的15%-20%。此外,尚有一种腔隙性脑梗死,系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部动脉深穿支闭塞形成的微梗死,也有人认为少数病例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崩解导致的微栓塞引起,由于CT和MRI的普及应用,据有关资料权威统计其发病率相当高,占脑梗死的20%-30%。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脑梗死的高发人群是中老年人,50-70岁尤其高发。
秋冬季是脑梗的高发期
一到秋冬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就要特别注意了,秋冬季是脑梗的高发期,一方面,在低温状态下,人体的外围血管会自动收缩,从而导致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促进了血栓的形成。对于原本就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的老年人来讲,会进一步促进脑梗死的发生。
另一方面,由于秋冬季排汗较少,因此人们喝水也比较少,尤其是老年人口渴的感觉较差,一旦水分摄入不足,将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也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发生脑梗死。
预防脑梗措施有哪些?
1.原发病的控制: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需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房颤的患者服用抗凝药物预防栓子脱落。
2.注意生活方式:平时饮食清淡,注意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避免情绪激动、劳累等。
3.适当锻炼: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的人患脑梗死的几率明显减少。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运动能扩张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的聚集性,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运动也可以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可以减缓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因为老年人年龄都比较大,因此适合慢性温和的运动,最好不要参加激烈的运动。老年人常见的运动有:步行、体操、自我按摩、慢跑、太极拳、气功、理疗、球类运动、跳舞。
指导专家:闾建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