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这些年,我们的人生滋味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办案,人生
  • 发布时间:2017-02-14 17:03

  年前,出于对检察事业的无限向往,我选择成为一名检察官。从此,我的成长与蜕变无不打上了深深的职业烙印。从一名青涩学子到一名国家公诉人,我在人生路上体会到的酸、甜、苦、辣、咸点滴滋味,都因为公诉而有了别样的风貌。

  酸:那对丧子的善良老人

  “酸”字在中国人的语言文字中,会很特别地使用来形容某种疼痛、某种不堪以及某种纠缠而难以言说的苦难。

  一名19岁的学生持刀将同学砍死,而同学的父母是年过五旬才得的这个独子。年过古稀的他们在第一次接到听取被害人亲属意见的电话时,一个字都不想说。然而几天之后,这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校方和嫌疑人家属90余万元的赔偿,他们不想拿还是拿了。“拿了有什么用呢,我们都这把年纪了?”当被问及是否知道赔偿议协的达成会成为嫌疑人从宽处刑的依据时,他们回答:“我们没有写同意谅解。”

  最初以为是没有听清我们的问题,然而在他们的反复强调之下,我们突然明白了这对老人无法宣之于口的矛盾。对方的父母也只有这一个儿子,不想让他们承受同样的丧子之痛,所以拿了钱、签了协议,给嫌疑人从轻保命的机会;但是情感上,他们无法说出原谅杀子仇人的话,更无法写在纸上。那一刻,我们的心中满是酸楚。

  这之后,按照这两位老人的要求,将开庭时间和判决结果告诉了其指定的亲属。相信透过亲属的转达,他们会知道公诉人在发表公诉意见时对被告人所做的教育,对这两位老人的善良的尊重,以及被告人当庭的忏悔和感激。

  酸与“涩”相伴,往往尾随着一丝遗憾和嗟叹。一个刑事案件,实现了公平正义,给当事人及其家庭带来的创伤却难以甚至永远无法弥合。这种遗憾的酸楚,在一次次的电话、一遍遍的来访中,我们常常体会。

  甜:被害人家属送来的那杯热水

  甜代表着喜悦和幸福的感觉。那么公诉人的甜蜜是什么呢?

  是历经三次出庭,2次发回重审、2次抗诉后终将真凶绳之以法的喜悦;是开庭时旁敲侧击,引得被告人矢口袒露实情,而最终迫使其认罪伏法时的欣喜;是为了一个疑难问题百思不得其解、阅遍群书无果之后,与同事探讨辨析时灵光一现的惊喜;是在比赛中势均力敌、全力拼搏后终获胜利的欢喜。

  除此之外呢?有一次,开庭前我婉拒了被害人家属送的瓶装水,他们却特地跑出去买了一个纸杯,在开庭过程中传递到我面前,喝着这杯热水,你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觉得特别清甜?一个多小时的法庭教育,使得3名未成年被告人正视自己抢劫伤人的罪行,低下始终高昂的头,对被害人和父母道歉,听着庭后被告人父母的连声道谢,你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觉得欣然呢?

  作为一个公诉人,我们在执法办案中不一定能化解所有的社会矛盾,但是我们花费的每一点心血,都有可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温暖和公正。他们回报的理解和支持,不就是我们最大的甜蜜和幸福吗?

  苦:33万字一个审结报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事公诉工作的辛苦,不深入其中,难以体会。

  审查146笔事实,敲出了33万多字、长达723页的审结报告初稿和39页的补充侦查意见,每天朝八晚九、不停歇地坚持一个月,苦不苦?饥肠辘辘时,我们会说:苦!为了取一份口供,腊月二十四往返广东清远一个不知名的小渔村,连续坐了超过20个小时的车,苦不苦?晕头转向时,我们会说:苦!初出校门的小姑娘,第一次办理杀人案件,面对鲜血淋漓的解剖照片,吐得稀里哗啦时,苦不苦?嘴里只余苦味时,我们会说:苦!赛前集训四个月,夜以继日,面对如山的案例、法条、解释,越学越欠缺,越看越没底,高度紧张,夜不能寐,苦不苦?掉发成缕时,我们会说:苦!

  可是没有日常的积累钻研,哪有办案时的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没有细致的伏案审查,哪有法庭上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执着的探求推敲,哪有发言时的铿锵有力、有理有据?这些苦,值得!

  辣:这些问题很窝火

  作为湖南人,吃菜怕不辣。但是作为一名公诉人,有些辣却是我们难以下咽的。当我们严格依法办案、悉心解答家属的疑问,却被一句“公检法都一样,吃了原告吃被告”的话而噎到时;当我们因为证据不足而无法满足当事人的某些诉求,数十人扯横幅围堵机关大门而不得不写报告做解释时;当我们拒绝当事人的送礼并承诺会秉公执法,对方的眼神中明显透露着疑虑重重时;当我们接到家属一次次打电话来说“别人都说这个案子有内情”,重复解释声明到无话可说时,这种刺激有时也会让我们窝火。

  可是,窝火归窝火。想想这些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情感牵扯的老百姓,种种辛辣的言行何尝不是他们作为弱者的无助和焦虑的表现,我们又有什么不能担待呢?

  咸:是的,“家珍”

  说到咸,当数泪水和汗水。忙于工作而疏于照顾家庭,母亲身患重病却未能及时发现治疗时悔恨的泪水,很咸;白天连轴办案,晚上哺育小孩,在为孩子不知原因的夜不安枕而熬了三夜之后,难以自控地痛哭时焦虑的泪水,很咸;盛夏酷暑,在蚊虫叮咬、闷热难挨的看守所连续提审四天,不断浸湿的纸巾上的汗水,很咸;为把装有一百多本卷的四个大箱子一个个挪到法院的电梯间,不到百米的距离,在数九寒冬湿透了衣背的汗水,很咸。这种咸并不美味,却是我们不得不品尝的滋味。就如同酸甜苦辣一样,镌刻在一个公诉人心里。

  都说,公诉人对岁月的记忆,是由一个个案子串成的。如果你问一个公诉人某年某月做了什么事,他不一定能回忆起来,但如果你说起他在这个时候办的某个案件,他肯定能向你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是的,“家珍”!这些办理每一个案件时经历的喜怒哀乐,每一次追寻正义时品尝的酸甜苦辣咸。如此弥足珍贵,让我们不能或忘,也不敢或忘。也许,它不如个人办案数直观,不如重特大要案数醒目,不如挽回损失数耀眼,但它是我们办案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长鸣警钟,是我们求索公正时孜孜不倦、毫不懈怠的永恒动力,更是一个公诉人独具特色的人生滋味。

  湖南省长沙市检察院 方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