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音箱 也有大嗓门

  • 来源:微型计算机Geek
  • 关键字:音箱,创新,Creative iRoar Go
  • 发布时间:2017-02-20 15:05

  我还记得创新发布首款Sound Blaster Roar,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家伙发出的声音的时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事实上,当时现场的各位媒体嘉宾大概都被它吓了一跳—因为没有人想到这巴掌大的玩意儿能够发出如此巨大声响的同时还保证了相当好的音质,这与我们长久以来的经验和常识是完全不相符合的。自那以后,但凡有人问我推荐个小音箱,我都会把这货丢给他们参考。时至今日,创新又发布了新一代的Creative iRoar Go(声霸锣智能移动版),咱必然要来体验一番。

  大方面来说,iRoar Go的外观设计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是黑色小方盒子的造型—毕竟,基于声学考虑的外观不是你想改,想改就能改的。当然,细节上来说还是有一些变化的。首先,iRoar Go的尺寸缩小了40%,现在真的只有我巴掌那么大了。其次,iRoar Go两侧的双向低音共振膜表面采用了银色金属顶盖覆盖,不再像以往那样隐藏在金属网格内,配合音箱边缘的镶边磨砂铝环,比以往更加时尚年轻。更重要的是,两侧的低音共振膜金属顶盖表面采用精密工艺实现同心圆纹理,且会随着低音震动,火力全开的时候可以有流光溢彩的视觉效果,相当带感。之所以要这么设计不仅是因为看上去够酷,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IPX6级防水的要求,可以防范溅水(不是泡水)。现在,就算你要去海边度假也可以随时享受音乐了。

  尽管瘦身了不少,iRoar Go依然沿用了该系列传统的五单元设计,包括全新改进的2.5寸钕磁体低音炮、两个1.5寸的高灵敏度高频单元以及前面提到的位于两侧的双向低音共振膜。为了防止共振,机身采用了一体化硬壳构造,并减少了内部组件。当然,Roar系列引以为傲的双功放设计可没有简化—其中之一专注于驱动中低频,另一个专注于高频表现。

  iRoar Go还是第一款使用SuperWide超宽音效技术的产品,通过将音箱整套结构进行调校,确保音频处理算法能连同功率放大器与音箱结构一并结合,使小巧紧凑的音响系统实现出乎意料的宽广音场。打开该音效后,会马上感觉音源从正前方变换到了前方两侧,环绕效果相当明显。与此同时,Roar系列众多的音效,包括超大嗓门的Roar音效和超重低音的TeraBass依然保留。大家可以通过机身背面的“Roar”按键进行简单切换,也可以通过在PC/手机/平板上安装Sound Blaster Connect实现更多音效的切换。但不管什么音效,它的音质在便携蓝牙音箱中依然延续了Roar系列的强势表现,具有第一档的水准,低音够劲。中高音足够清晰靓丽,尤其它的大嗓门给人印象深刻—事实上,我在体验的时候调节到百分之四的音量就已经让整个办公室都能够听清楚了,偶尔几次操作失误开大音量差点没把我吓死。

  iRoar Go的音源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有线连接(包括AUX接口和USB接口),也可以通过蓝牙和NFC无线连接,还可以通过插入MicroSD卡(最大支持32GB)直接播放—除了常见的WAV、MP3和WMA格式,iRoar Go还可以支持无损FLAC格式。与此同时,它还带有麦克风适配器,还可以当做个人扩音系统使用—回想起学生时代大教室那绵软无力催人入睡的辣鸡扩音系统,我觉得iRoar Go至少不会让你睡得着。它的电量也出奇地持久,足足花了差不多十三四个小时我才把它榨干—顺便说一句,你也可以拿它给手机或者平板充电。

  坦白地说,iRoar Go并没有什么缺点。非要说有,也许就是1499元的价格了—事实上,以它的功能和性能,对比劣质便携音箱,我倒是觉得多花几个钱还挺值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