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不知道的城市轨道交通
- 来源:微型计算机Geek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城市轨道交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2-20 15:12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拥有运量大、速度快、环保节能、安全准时等特点的交通方式,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应对城市交通问题的一剂良药。而伴随着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浪潮下,各式各样的轨道交通也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人们出行的第一选择。而无论是地铁,还是轻轨、磁悬浮。轨道交通在国外早已经远远大于其本身的交通属性,进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个城市的名片。今天就让GEEK君带你来细数国内外的轨道交通,扒一扒那些你不知道的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主要为城市内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伴随着大流量的客运量带动了城市沿轨道交通廊道的发展,形成多个副部中心,从而缓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住房紧张、绿化面积小、空气污染严重等城市通病。
而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都针对自身城市的特点和发展建设了拥有自己特色的轨道交通系统。存在形式大体上来说可以分为有轨电车(Tram)、地铁(Metro)、轻轨(LRT)、磁悬浮(Magnific Levitation for Transportation)等。而事实上不论是高大上的磁悬浮还是国漫中引发争议的高铁侠。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的距离因为它而缩短,时间的长度也因此变得有迹可循。
莫斯科
那么要是提起国外的轨道交通。最有代表性的莫非是“战斗民族”俄罗斯的地铁、日漫中刷屏的霓虹新干线以及现代艺术感爆棚的北欧地铁了。
来自苦寒之地的“战斗民族”俄罗斯,并没有因为常年的冰雪而吝啬自己在轨道建设中的想象。今年已经是莫斯科地铁开通的81个年头。从斯大林时代举国体制下建设地铁站的奢华风到近现代的极简风。“战斗民族”在城市轨道交通上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能力的展现,更是饱含了历史和时间的印记。目前莫斯科地铁有195个车站、325.5公里的运营里程,其中有44个站列入俄国文化遗产。要知道早在苏联时期,莫斯科人口就已经达到400万,在30年代初甚至出现过持续一周的全城交通大崩溃的重大危机。而地铁作为一个时间和成本都能得到保障的出行工具,迅速成为大多数人的首要选择。而作为公共空间的地铁站。莫斯科地铁在设计时,就被赋予了以交通工具之外的使命。即“在建筑艺术上有重要意义的地下宫殿式的建筑群”。地铁站必须是轻松的、富丽堂皇的、引人入胜的大厅,不能出现身处地下的不舒适之感。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设计师大量采用彩色大理石等天然石料,并且尽可能地使用水晶灯、卷草涡纹、马赛克镶嵌、湿壁画等各种富丽堂皇的装饰手段,最终达到了所需的艺术效果。在这之后,“地铁风格”的构思在剧院、商店、餐厅、疗养院、影院等许多公共建筑上都得到了流传。
这其中5号线环线共青团站、2号线莫斯科河畔线马雅可夫斯基站等都以富丽堂皇的极强的代入感和艺术性为所有登门拜访的人赞不绝口。
日本
说完了战斗民族,我们来看看另一个邻居日本。霓虹国将克制守时、准确冷静的民族特性在一个以时间为生命的运营体系上做到了极致。但其中又不乏许多闪光点让人啧啧称奇。首先,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地铁,有轨电车,轻轨这些各有所长,特点不一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日本统一叫做电车。什么?你说我信口开河?明明那么多日漫里的经典桥段发生地—新干线到哪里去了?是的,没错。日本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就是这么有个性。首先,不同于其他国家,日本的轨道交通如果要分类,那么就是“新干线”、“J R”、“私铁”、“地下铁”、“其他”这么几种。JR指以前的国有铁路。后来被拆分成几个不同的公司,JR在国铁时代担负着长途客运和城市近郊通勤客运两个机能。但是后来修建了新干线,JR的功能也逐渐变得只有一个。在东京和大阪,JR的一些线路担任着市内的交通运输任务。比如经过东京各个主要地方的环状的山手线和大阪的JR大阪环状线。而各位心心念念的新干线,也是属于JR的。新干线遍布在全国且在大都市圈以外的地区。有点类似于我们国家的高铁,是日本人民出远门儿不二也是唯一的选择。
而除此之外,日本轨道交通中另一个大的门类—“私铁”,顾名思义就是私人企业修建的铁路。一般只有几个中心的特大型城市才会有。比如东京或者大阪。东京有“东急”、“京急”、“京成”、“东武”、“小田急”等公司。每家都有很多条线路甚至构成网络(当然也有仅一条线的),每家公司各自有各自的票价系统,各自的车辆规格和车辆涂装(有时轨距都会不同)。以大阪为首的关西都市圈的私铁有“近铁”、“阪急”、“阪神”、“京阪”、“南海”等。私铁的功能就是担任大城市与近郊的通勤客运。也就是说和JR城市线路一样,只是多了一种选择而已。
在霓虹国强大的守时性面前,地铁的时间准确到秒。而唯一出现的差错可能就是延误。而延误的原因,大部分都是一个糊涂的酒鬼导致了线路的停运。所以说,无论在哪都是喝酒不开车……啊……不!坐车最好也不要喝酒!
斯德哥尔摩
说完了我们的两个邻居,让我们把地球仪转起来,来到高冷的北欧代表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这里有一条号称“世界上最长的艺术长廊”的地铁线路。斯德哥尔摩地铁并不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城市交通系统,仅有三条主要线路,100 个站点(其中 53 个在地上),承载着这个北欧重要城市的都市公共交通。而在100个地铁站里,超过90个都有着各式各样的艺术装饰。其中包括雕塑、墙绘、马赛克拼贴、灯饰等等。其别出心裁的设计常常博得乘客们的暗暗赞叹。斯德哥尔摩政府相信,地铁里的艺术能赋予每一个地铁站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并且带给乘客们美的感受。于是从1950年代开始,一共有超过150位艺术家参与庞大的地铁艺术创作,造就了今天斯德哥尔摩这深藏于地下,却熠熠夺目的艺术长廊。自1997年以来,他们甚至还聘请了一些专业导游每星期沿着某条线路为游客免费介绍沿途四至五个地铁站的特点和故事,为旅客们细细介绍这些艺术、建筑和工程背后的艺术家。所以在这里,搭乘地铁中就像穿梭于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中。这同时也是一个有趣且性价比颇高的方式,用来探索和发现斯德哥尔摩城市的艺术和文化。无论是选择了烈焰般炽热的绯红与静寂而坚忍的墨绿的Solna地铁站。还是交会了红、绿、蓝三条地铁线的T-centralen 地铁站,每日上下班的人潮汹涌,脚步匆匆。你都会不经意间被这些杰出的艺术作品所打动,仿佛内心忽然获得安静的力量,也更将为整个城市感到骄傲和自豪。
北京
北京地铁规划始于1953年,工程始建于1965年,最早的线路竣工于1969年,1971年开始运营,是中国的第一个地铁系统。截至2016年底,北京地铁共有19条运营线路(包括18条地铁线路和1条机场轨道),组成覆盖北京市11个市辖区,拥有343座运营车站(换乘车站重复计算,不重复计算换乘车站则为286座车站)、总长574千米运营线路的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帝都人民出门办事最好的选择之一,北京地铁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扮演者这个城市至关重要的角色。经过艰难卓著的“一期建设”;“两条线二十年”;“奥运城市飞速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的北京地铁还在继续的扩张,这也与北京作为祖国首都以及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不谋而合。
要说起现在这个星球上建设速度最快的国家,怎么能不看看我大中华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呢?作为一个飞速发展的国家,每一个人,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并入了快车道。不知几时起,曾被认为大城市的象征的地铁慢慢走进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截止2016年9月30日的数据,目前国内(大陆地区)开通地铁线路的城市有26个,如果加上香港和宝岛台湾之后全国是29个(港铁还有台北和高雄的捷运),共计开通115条线路(内地98条线路),通车里程总计约3700KM。而已经过国家批复可以修建轨道交通的城市有43座(包含已开通的26座城市,及新批复的城市)。已经批复的43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案中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直辖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5个计划单列市;大部分的省会城市;苏州、东莞、佛山、无锡、常州、徐州、南通、芜湖、洛阳、包头等经济、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这一系列迹象说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在向二三线城市蔓延。截至目前,这43个城市的规划总里程约8600公里,目前在建的里程超过3000公里。
如此规模庞大,令人咋舌的规划建设不仅展示了我们国家充满活力的建设力,更多的则是表现了一个正在腾飞的国家对于发展速度的渴望。
上海
上海地铁,截至2016年12月,上海轨道交通共开通线路14条(1-13号线、16号线),全网运营线路总长617公里,车站366座(不含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3/4号线共线段9个车站的运营路程不重复计算,多线换乘车站的车站数分别计数),并有5条线路延伸规划、4条线路新建计划。其第一条线路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于1993年5月28日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中国大陆投入运营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从1964年衡山公园附近的“60工程”到近乎科幻的磁悬浮。上海这座中国的经济中心正用难以想象的速度向前疾驰,而这做城市的每一个人也都在日复一日的搭乘这地铁磁悬浮这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这座城市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重庆
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城市轨道交通的第一条线路于2004年11月6日开通观光运营,于2005年6月18日正式开通运营,是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截至2016年12月,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4条,包括1、2、3、6号线(含国博线、空港线),线网覆盖重庆主城区全域,共设车站126座,运营里程213公里,里程总长度位居中国第六位、中西部第一位。其中,1、6号线为地铁系统,共98公里;2、3号线为单轨系统(跨座式单轨),共115公里。截至2016年12月,重庆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5条,包括4、5、9、10号线和环线,以及其它延伸线(如1号线尖璧段、6号线支线二期等),在建里程220余公里;除9号线外,其余主要在建线路计划于2017年底先后通车,届时预计运营里程将达350公里;到2020年,预计运营里程近500公里;总体规划共18条线路。无论是刷爆朋友圈的穿楼而过的2号线还是火爆拥挤的3号线,重庆,这座火辣的城市也因轨道建设的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山城的称呼不再是交通的阻碍。相反,身坐轻轨穿山而过,更能看到这座年轻有活力城市的可爱之处。
PRT
说了这么多世界各地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国外有国内的,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当然不是!还有更劲爆的在后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异类!
Morgantown PRT
Morgantown Personal Rapid Transit。个人轨道交通系统。受够了排队买票?受够了都能挤怀孕的上下班高峰?来看看这货吧!在美国West Virginia州有一个名叫Morgantown的小镇,常住人口三万,还有两万West VirginiaUniversity (WVU)的学生。WVU在镇上有两个校区,相隔3公里,学校提供了大巴往返于两个校区之间。可是虽是小镇,交通却经常发生堵塞。大巴经常堵在路上,耽误了一心只有学习的少年郎。于是60年代末,WVU工业工程系的系主任Samy Elias就带着一帮老师学生在校园里修建了一条14公里长的私家地铁!这就有了Morgantown PRT,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个人轨道交通系统。别看车小,Morgantown PRT的效率其实非常惊人,日均载客量可以达到1万6千人次。而这个蠢萌的小黄车,一条线五个站,简约不简单。现在不仅方便了上课的学生,更成了当地的一大风景。
千叶
千叶空轨
见过在深不见底的地下疾驰的地铁,见过穿山而过的轻轨,甚至见过高大上的磁悬浮,你以为这就是人类想象的极限吗?太森破了少年!来看看这货吧!千叶单轨电车,共两条线路,1号线自千叶港站至县庁前站;2号线自千叶站至千城台站。其中1号线是一条位于日本千叶市的悬挂式单轨电车路线,全线皆位于千叶市中央区的范围内。是的,你没看错,悬挂式单轨,也就是说,这货上天了……小编第一次看到这个电车的时候,内心是拒绝的。最早在动漫新番里看到这货还以为又是霓虹国脑洞大开的杰作,仔细搜索,没想到确有其人!悬挂式电车的优点就是造价低、工期短以及节省空间,不影响原有地面建筑,十分适合日本的城市环境。缺点也显而易见:第一是承载量有限,第二就是无法快速处理突发状况。这不用说大家也应该能想象出来。没错,它的站点,也是在天上的……
海法
海法
如果你觉得挂在天上已经是想象的极限了,那么下面这条线路会更让你目瞪口呆。你可以尽情想象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形态,无论怎样,它都应该是依附于轨道建成的吧?轨道的形态或曲或直,但是你见过阶梯状的地铁吗?是的,并不是天方夜谭,它来自以色列的海法市。只有6站,这条地铁线的奇葩之处在于,它是一条阶梯状的地铁,以便市民上下山,无论是列车,站台,轨道,全部都是斜的!坐着这样的地铁的感觉会是怎样的呢?不知道坐这个下山会不会有种坐过山车的错觉……
好了,说了这么多城市轨道交通,既有宏伟庞大的地下建筑,也有代表着城市风采性格的公共艺术空间,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城市轨道交通都会在扮演着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角色。那么看完这篇文章的你,是否会在上班上学的路上,对着飞逝而去的轨道沉思,想想自己的过去和将来呢?
文、图/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