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张伯伯的“非典型”养老生活
今年69岁的老人张伯伯形容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原来从事卫生检验方面的工作,1998年办理了离退休手续,退休以后,张伯伯将自己90%的积蓄放在证券市场,所以观察股票行情就成了他的每日必修功课。
张伯伯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退休金,他有三个资金账户,一个账户上有2000元左右的活期资金,用于平时开支;第二个账户存有三个月退休金,大概1万元;其余的积蓄全部放在股票账户中。
在理财方面,张伯伯除了股票之外,还准备购买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或者将自己不动用的钱去银行办理通知存款。和大部分老年人习惯将积蓄定存在银行不一样,他认为“定存是最没有价值的闲钱打理方式”。在开销上,张伯伯独自一人的生活支出不大,但平均每月固定支出的医药费超过300元,因此,张伯伯认为医药费是目前他比较头疼的开支。
老人理财“稳”字当先
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只领取养老金,不再有固定的收入,但是又需要正常的日常开支和突发的医疗费用,所以在投资方面应该“稳”字当先。案例中,张伯伯由于自己在股市中的投资经验比较充足,仍然在股市中小有盈余,但并不推荐给70岁以上的老人。
一般来说,风险程度较高的资产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黄金、外汇及其他特殊投资项目,风险程度较低的资产包括储蓄存款、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老年人在投资时应当加大对稳健项目的比重。
有不少老年人看到银行的利率表显示存款期限越长、利息越高,便将自己所有的钱都存成定期存款,但一旦突然生病住院,急需用钱,就只能从银行将定存的钱取出来,造成利息收入的损失。其实,对于定存也可以“取巧”,举个例子,老人可将自己的积蓄分成几份,分别选择三个月、六个月或一年等不同的期限定存,到期后再分别转成1年的定期存款,这样假如突然要用钱,也可以保证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有钱可取。
预留3个月退休金作为应急资金
巴菲特80岁还是“股神”,这完全说明只要风险承受能力较好,且具有投资经验,90%以上的积蓄放在股市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必须做好风险防范和自身保障。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开支并不大,张伯伯以3个月的退休金作为应急资金是比较科学的,但应急资金必须放在活期存款,或者可以随时支取的理财产品上,以备不时之需。
50岁以上的人储蓄率较高,但理财意识相对较弱。理财产品没有好坏,只有合适不合适,对于老年人来说,切忌偏听信高收益的产品,或盲目跟风,而应选择自己熟悉的、市面上常见的产品进行投资,流动性较高的投资手段有货币基金和通知存款等。
养老规划越早越好
养老规划越早开始,需要付出的金额就越少,对生活的影响也最小。目前,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最基本的,也是覆盖面最广的养老方式,但社保只能保障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开支,无法保障老年生活品质,假如在此前为自己配置过养老方面的商业保险,便可作为退休金的有力补充。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普通人在为自己做保险计划时是有层次的,最基础一层的是意外险,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配置;其次是健康险,优先考虑为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购买;第三层次是养老方面的商业保险和投资分红类保险的组合,然后再是更高层次的财富传承。此外,家庭规划的保险资金不应超过家庭收入的20%,在购买多份保险时,养老方面的保险支出占比总保费的50%至60%是比较科学的。
技巧一:理财有目标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目标,理财也是一样,理财理的是资产,规划的是生活。而如何生活,从大的层面说,它决定于你抱有什么样的生活目的和人生观,从小的方面说它受制于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反过来说也影响到你的成就感、幸福感,影响到家庭成员未来的发展。所以,从你所追求的生活和目的出发,在现有的家庭结构基础和条件上,尽可能多的考虑确定和不确定的因素,对未来生活做策略性的总安排,就是一个理财目标明确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理财规划。
技巧二:消费有规划
消费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但是要注意理性消费,理性来自于自己对家庭财务状况的清醒的认知,将整体的财务规划和目前的收入状况结合,用从上到下的思维方式决定合理的消费水平。
技巧三:生活有保障
对于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有所保障,强调日常应急备用金的准备,即:家庭宜准备3到6个月平均消费费用的金额,应对意外发生的需要紧急支付的情况。这笔钱应该用最方便提取的方式储存,如活期账户或银行卡,收益不是重点,具体金额视具体消费水平和家庭资产情况而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