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老 25周岁的ThinkPad还会更好

  对于很多Thinker来说,今年是特别重要的一年,25年前 ThinkPad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之路。为了纪念自己的25岁,ThinkPad在4月18日这一天发布了全新的ThinkPad X1 2017家族。ThinkPad以后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线,小黑以后会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新功能?这些Thinker们关心的话题,ThinkPad大家长—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Think事业部总经理赵泓先生在会后的媒体对话中也一一作出了解答。

  GEEK:泓总你好,作为一个忠实的Thinker,我发现ThinkPad比以前有越来越多的系列。从以前比较经典的T系列和X系列扩展到现在。特别是去年的X1家族化和游戏本黑将。很多Thinker会觉得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产品线。

  赵泓:经常会有人和我们一块去探讨这样的一个话题,为什么我们的产线越来越多,为什么我们会迎合不同的客户群?我举一个例子。我上中学那个年代,家里如果有一台索尼24英寸的特丽珑。你就觉得那已经是电视的极端了,不可能有能超越的产品。不过,当年用户可不知道会有液晶电视。用户对于技术没有太多的概念,无论技术端的实现还是产品端的实现。PC也是一样,起初是小众产品,大家认为应该拥有,但是不是个必须品?这可不好讲。因为当年有很多人用PC来做的都是非常简单的工作,或者是娱乐。如此算来,性价比得让人纠结一下。平面电视被认为是电视形态的极端,没有再能超越这样的产品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没有用户知道未来会出现更大更平,显示品质更好的液晶电视,用户对于技术没有太多概念,无论技术端的实现还是产品端的实现。

  对于笔记本也是同样的道理。早期的笔记本价格高性能一般,是典型的小众产品,大家认为它并非必需品,但值得拥有。很多人用笔记本就是工作,或者娱乐,精简的产品序列足以满足需求。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如今的行业变得越来越专业化,行业之间的专业属性越来越趋于不同。做设计的设计师,做房产的设计师和其他工程类的设计师的需求变得非常不一样。产品从以前适应绝大部分人,需要慢慢进入到适应非常个性化的人群的应用场景。从当年的便携易用的角度来讲,一台X系列或者T系列的笔记本已经足够,但今天则提出了进一步细化的需求。

  ThinkPad在看到这个趋势后,把整个研发体系面向用户的群体做了进一步区分,将用户重新划分为两大类。一类人使用笔记本是用来创造内容和价值,比如在座各位文字工作者。大家尝鲜过各种各样的新型终端设备做采访,或者写稿子,但最后一定选择回到笔记本。因为从码字的角度来讲,只有在笔记本上进行长时间的输入是最舒服的,没有人可以坚持在一个手机上敲一个小时。即使使用带附加键盘的平板也很难长时间坚持工作,因为实在不舒服。除了文字工作者,ThinkPad还发现在创造内容的过程中,也是对性能有要求的。比如3D处理,普通的设备无法满足需求,渲染时间太长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这部分人仍然需要综合性能很强的笔记本作为他生产力工具。另外一部分人则是内容消费者,主要用笔记本玩小游戏,而非竞技类游戏(这部分人群需要专业的游戏本);用它看看电影,看看电视;用它处理一些非常简单的家庭生活或者是简单的工作生活,这部分人纯粹是消费产品的过程。

  分析这两类人群,ThinkPad发现重度的笔记本使用者的要求就是速度和性能。比如CPU的升级,内存的改变。说到内存,从最早的传统内存到今天,内存定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以及行业最大的改变是硬盘—今天的笔记本不配备SSD,你都不好意思开机。未来ThinkPad还会推出支持英特尔傲腾技术的产品,可以让HDD接近今天SSD对于热数据处理的性能。至于轻度的笔记本用户,有的人习惯于键盘操作,传统的笔记本是他的最佳选择。然而,还有另外一类人更喜欢平板和手机的触屏操作,对于这类人,ThinkPad也有X1 Tablet可以满足需求。由于各自所处的场景和功能不一样,所以未来会越来越具像化到用户的个体化里面,这就是为什么今天X1家族内还有三大系列的原因之一。再以扩展坞而言,以前的扩展坞都是安装到笔记本上,再连上其他的显示器和终端设备。本次发布会ThinkPad全新的无线扩展坞完全改变了这种工作模式。只需要将X1 Carbon放到办公桌上,打开无线连接就可以通过无线扩展坞瞬间连接所有的外设。这在以前也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你会发现这些应用其实你都是需要的。随着技术的变革,ThinkPad逐渐挖掘出了用户需求,并让用户可以随时享用。

  GEEK:刚刚在旁边的展厅我看到从第一代ThinkPad到今天的所有产品。其实本质上,他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从去年X1家族化开始,ThinkPad产品的形态开始有了变化,包括传统笔记本、Tablet和Yoga这三个形态已经出现了。未来会不会有更明显的变化?赵泓:说到过去的这25周年,我们强调的是从第一代的产品到今天的产品,首先是ThinkPad血脉的传承。能够走到25周年的PC品牌屈指可数,ThinkPad有理由为此自豪,并且强调从第一代的产品到今天的产品的传承,能够产生延续。不能因为技术进步就完全没有了血统的延续,面目全非。然而,真正改变的东西其实也是很明显的。考虑到PC行业发展迅猛,25年已经不知道更新换代多少次了,2年后和5年后的技术其实有可能会完全不一样。所以,狭义来说,可预见的未来,ThinkPad即使形态不改变,也会更轻更薄。另外一个改变则是是可以随时随地的连接,快得多的开机速度,从而实现随时在线开机即用的概念。所以在信息消费上面,未来的ThinkPad会有很大的进步。比如说X1 Yoga其实跟纯粹的平板相比,便携性上已经在同一水平上了。

  在接下来5年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整个PC行业很有可能在人机交互的技术上行业上有一些真的突破。比如现在很热的语音识别;包括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用的手写;以及整个生物识别的技术,如人脸和虹膜—这里的定义是真正能够帮助用户,而不只是简单地记住一些指令。这些应用在接下来的几年将会实现质变。一般来说,新技术应用的初期,体积都不会太小。因此,笔记本电脑相对手机会更优先应用新技术必需的传感器和识别系统。赵泓也透露,ThinkPad已经开始布局未来,比如手写已经开始在X1 Yoga上面实现。X1 Yoga形态加触摸屏再加手写笔以及软件的结合,被认为已经是所有未来技术里面最接近于成熟的一个体系。

  除了短期未来,我们也发布了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长期战略,在新的智能设备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方面都做了很多投资。设备+云将是未来的方向。设备本身的独立存在性也许会越来越弱,未来更多的计算功都能在云端实现。尽管如此,终端很多本质化的东西在短期内仍然不会改变,5年后的个人设备仍然需要有块屏幕。现在的VR技术还无法解决人脑计算反馈到图象的过程,以及沉浸时间过短的问题。

  文、图/本刊记者 陈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