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阅尽江湖
- 来源:娱乐·品味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张震,电影,绣春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9-12 10:32
时隔三年,电影《绣春刀》第二部已经上映,一起回归的,还有久违了的张震。
他落拓气质不改,但笑容多了,面色也从容,左手无名指上一直戴着一枚素环戒指。
开始学习烹饪、变身晒娃狂魔,生活的烟火气放在他身上,也是莫名的动人。
这个阅尽江湖、千帆过尽的中年男人更稳妥,也更丰富,对『未来』、『理想』、『意义』这些词汇,却仍保持着一股赤子之心。
从少年『凶猛』到中年『纯直』,他说,『我仍然期待着,最好的张震,在下一部戏里。』
分寸
把力用在对的时候,就好
变成常态
在不谙世事的年代一头扎进电影的熔炉里,20多年已从指缝间流过,无法准确地说清到底是从哪一部戏开始,张震找到了自己创作的习惯,就是“学习这个角色的专业,让他变成生活的常态。”打拳、练功、对弈、弹琴……他说要学的不仅是某项技艺,更是与这些专业的人打交道,接触他们,观察他们,了解他们。
坊间流传的一个段子:“拍《赤壁》,为演孙权他熟读三国;拍《建党伟业》他又把民国史熟记于心;拍《深海寻人》,他考到了PADI潜水执照;拍《吴清源》,他的围棋已能压制专业三段;《一代宗师》杀青,他拿了全国八极拳一等奖;《聂隐娘》拍完,他学会了近身剑术……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张震了。”张震的功夫真真地长在了身上,就像他说的,“练拳,五年和十年,每天练和每周练,那个累积是不一样的。”那些过去的时光、枯燥的练习、无尽的等待,最终磨练的是他对“分寸”的体会。“练一个技术,练到最后都是自己的内心。最后都会体现在角色里。”
3年前的《绣春刀》上映后口碑一路走高,成为了当年最受好评的华语电影之一。拍摄之前,张震提出要练刀法。真要说起原因,张震的那股“老实头”的劲儿就又显出来了。既然片名中带有‘刀’,那肯定得在刀法上下功夫。他说,“如果只为了几个镜头练个两三天,那么也太没有诚意了吧。”为什么不选轻松的方式来演?“我觉得是我的个性使然了,既然有这个机会可以接触,为什么不好好把它学好?”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每天都要练。如今拍到第二部,他的刀法又继续提升。“这次的打戏更加纯熟,因为这部戏的主创是一样的人,我们动作组的动作指导包括武行都是同一组人,大家都比较熟悉,也比较有默契。大家一起去探讨,拍得很过瘾。”
留出余地
张震的认真和分寸感,像是与生俱来的。“我觉得应该要坚持的方向,就是每次你看到一个东西,你第一眼看到它那个热情在哪里。那个故事最可以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这个东西是不可以忘的。”
当年拍侯孝贤的新戏《聂隐娘》,张震心甘情愿地等待和重来,时日久了竟也生出些自省和长进。他看懂了侯孝贤的高级:“他的电影不是要告诉你他的什么感受,而是你要从这个电影里得到什么,是你跟这个电影之间的互动。拍他的电影也是,他不是让你去演他的电影,而是让你主动地去问自己,对这部电影、这个角色的感受是什么。”
他曾经也是信心不够的,在刚出道的时候,老是被导演骂,去香港工作还被摄影师骂,说走个位都不会,跳个弹床也不会。“那是一种磨练啦,在一种工业的状态里面,每个演员都要有一些基本的底子,不会的东西就要去学,不学就永远都不会。”
拍《道士下山》他学会了吊威亚。而他所言的成长,也并不是从一个本来“威亚感很差的人”变成了一个高手,而是知道了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张震不是那种力大无穷的英雄型选手,关于做演员的分寸,他心里很分明,脑袋一直清醒,“该专注的时候还是要专注,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把力用在对的时候,就好。”
从大众的、或者“流量”的标准来看,张震可能从来没有大红大紫过。但与一年拍好几部电视电影还要上综艺的明星相比,作为演员的张震,还是比较喜欢自己的步调,他也再次提到了分寸,“我自己的步调与整个产业的步调,不是说跟不上,就是没有那么相符。老是在拍戏其实挺消耗,要和生活有一些碰撞一些刺激,才可以带来更好的表演品质。对我而言少量但是非常精致,这样在工作跟生活的比例上,我觉得比较适合。”
疏离
观察一切,是很重要的
保持好奇
一直作品不断,依旧神秘感加身,和嘈杂的外界保持距离,张震是怎么做到的?他对这个问题显然并不陌生:“我一直被教育演员要有神秘感,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好不好,总之这么多年来就是这样,对我来讲也比较自在。”
有时也会在网络上看到一些粉丝晒出跟张震微博的互动、私信,张震说这些都是自己发的。“我不是一个很专业在维持粉丝的人,有时候也比较性情一点,就是觉得今天想写一些东西,就把它当成我生活或工作记录下来。大家都是铁杆粉丝,所以我把他们当成朋友一样看待,有一些交流还蛮重要的。”
网路社交变化很快,在张震眼里,有点像是一个热场,他不想盲目跟着去做所谓的改变。还有真人秀,也有不少邀约找到他。“我要知道那个东西的意义在哪里,不然我不会去做。”
相比于热络的分享,他显然对默默的观察更加感兴趣。“我的个性是什么事情都会观察,从小养成的习惯就是这样。做演员,去观察一棵树,一把椅子,观察一切,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你才不会去停止想象力,会让表演比较扎实。”
比如,他至今还保持着和外祖母聊天的习惯。“那个过去的年代有很多故事发生,那些事情是对她来说印象非常深刻的,小时候太姥爷家有人来做客,谁谁谁来的,哪一天来的,她都可以记得。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哇,原来有这么多重要的回忆在她的脑子里。”
张震多次提到好奇心。就像旁人对他充满了猜测和兴趣一样,他亦对周遭世界如此。“我喜欢去听人家讲什么,别人的生活对我而言永远是陌生的。和家人聊天尤其是,我觉得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到我的角色里。”
偶尔文艺
别让“自我”溢出电影。演员藏在电影里,是张震认为的本分。而拍戏之外,张震也乐于享受自己不被太多人注目的文艺小日子。陆川就说过,“张震让我知道,在现在这么一个红尘名利场中依然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
在台北生活,他喜欢逛书店,他读伊坂幸太郎,谢尔盖·卢科雅涅科,喜欢山本耀司,他也常喜欢一个人去看早场电影,十点钟,戴个帽子买个麦记就躲在影院的角落里,为大银幕上的光影沉醉。
“我曾经坐在西门町一间电影院差不多的位置看过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那时候真是抱着挤破头想尽办法也要去看的念头”,说起这些张震兴致勃勃,“其实在大银幕看库布里克,感受会很特别,跟在家里看碟太不一样了!”
“好莱坞大片我也看的”,不愿承认自己是文艺男青年的张震震“狡辩”,不过,他很快“原形毕露”——“超级英雄我已经不看了,他们拍的都差不多,我就拒看了。哦对了,我之前在电影院前排看《变形金刚》,然后看睡着了。”
“像金马影展,香港电影节,特别是老片子重放的,我一定会去看,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弄到票!因为你错过这次机会就没有机会了!”
被称为“文艺男神”的张震并不认为文艺值得炫耀,他认为,文艺就是找到自己,这一点他做到了,而且很明晰,“推动我向前的,永远是内心的那个自己。”是不是文艺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自己。
通过文艺的链接,张震戏里戏外,邂逅着人生里认为的最美好的东西。
责任
现在的心,已不同过去
变得柔和
很少看到一个演员,在银幕上如此光芒四射,银幕下却如此松弛坦然,这与张震自身的平衡能力不无关联。如果非要挑一个演过的最像自己本尊的角色,张震觉得仍然是《牯岭街》的少年小四儿。年龄增长,而在张震身体里的永远是一个男孩,低调也好谦逊也好,都只是他人的评价。
对于自己,他说自己“很一般”,生活作息很一般,不把工作带到生活,甚至可以半年不接任何工作,就是在家里带孩子。变身爸爸没几年,张震已经十分担忧小孩很快就会长大很快就会“抛弃”自己,他要趁着女儿还听话肯留在家里,多尽父亲的责任。张震感叹自己在家其实“地位不高”,因为自己好喜欢猫,也养过好多只猫,现在却只能跟家人一起养狗,但“抱怨”中难掩幸福。
之前在《爱你爱我》中演面包师,张震最后只“学到了一点点”,原因是不够感兴趣。后来结婚,他却开始学习烹饪,想着每天换着花样,让怀孕的妻子吃得开心。晋升爸爸之后,新的技能学习围绕着女儿展开。“之前学做的是中国台湾的早餐,叫做蛋饼,孩子还挺喜欢吃的。我自己做完了也会吃,觉得还挺好吃的。”除了给女儿做美食,他还会和女儿一起听音乐。他最近几个月单曲循环最多的一首歌是《whistlewhileyouwork》,“是《白雪公主》里的一首歌,放给女儿听的。”
从给宝宝买推车,到为宝宝换尿布收获第一次“黄金”,张震也正在逐渐变成一枚晒娃狂魔。拍《赤道》时他还向老牌奶爸张家辉请教育儿经验,因为女儿的降生,他自认变得细心了,他会颇有心得地说,“真的,我有看医学报道的,上面说,如果你当父亲,身上会分泌一些什么荷尔蒙,男生也会变得更柔和的。”
更有担当
除了温暖,张震当然也承认现在会比较有责任感,“以前都是以‘我’为中心,活得比较自如,想喝酒就喝酒,想出去玩就出去玩,很放肆的。有了家庭之后想的比较多,有很多未来的规划,很多人生的方向,很多事情要更有担当,要为他们着想。现在的心,已经不同过去了。”
侯孝贤导演曾说过一个段子,《刺客聂隐娘》拍摄田季安抱起被纸人袭击昏厥的胡姬的戏,张震无论怎么抱起谢欣颖,都不会让手肘以上的部位碰到她,像是抓着她翻来覆去,片场大伙儿都看傻了。侯导问张震助理,“他是啥星座血型?!”得到天秤座O型的答案后,侯导大叹失策,“这个星座血型组合要怎么浪漫得起来啊!”
张震自己也承认,“我不是一个浪漫主义者,现在来说,比较务实一点,理性一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震不是不浪漫,而是他的浪漫,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务实的温度。张震结婚时,媒体都习惯于称她的妻子庄雯如为“前助理”。而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媒体说明,其实我们认识的时间很长,她实际当助理的时间很短。我们不是要去营造一种“麻雀变凤凰”的氛围,我们是真正建立在相处的基础之上,才会走到结婚这个阶段。王家卫也曾爆料,每次跟张震出席活动,他一定会在活动结束后赶飞机回家,因为“他每天都要煮饭给老婆吃。”他从不刻意提起自己的妻子,每每提起来,总是不动声色,但是爱意全部融在那些小细节里。比如,“我没有戴饰品的习惯,不过婚戒会戴,拍戏时就当项链戴在身上。”
不紧不慢地拍戏,留更多的时间给家人,他享受如今平衡有度的演戏与家庭生活。
不惑
作为男人,四十才刚开始
新的方向
时代像浪潮从他身上溜过去,姿态平滑。张震骑的还是他旧日的摩托车。他承认,电影演员有时很孤独。“分享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演员很多事情没办法分享”,连他太太都问,那种情欲戏怎么拍的?
张震答,拍情欲戏很痛苦,你要顾这个顾那个,还要帮人家顾这个顾那个。画面要好看,要浪漫,又不能粗俗,于是情欲戏就变成了一件根本不是大家想象中那样子的事情。但你要解释这件事,还是很难。不过他尽量不往孤独的方向想。“生活要开心一点儿,要有一个态度,让自己在里头过得舒服,那样比较真实。”
有感觉到四十不惑吗?他说还好,“但心态上面会蛮不一样的,比较会越来越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张震在最近的一个采访里说,《绣春刀2》是他这几年各方面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精华。此话不假,在越老越吃香的电影圈,没有什么比阅历与经验,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更宝贵的了。
今年在萨布导演的《龙先生》里,张震演了一名擅长做饭的杀手,片中与一个小男孩有很多对手戏。他说自己在这部电影里的状态跟以前都不太一样,好像可以演一些比较成熟的感觉了。“因为平常生活里我看不到自己当爸爸,在大银幕上看到后,我觉得这种感觉还蛮好的。”
“演员最大的资本是时间,每次都呈现不同的变化,让观众有惊喜,让自己也感到乐趣。”如今对张震来说,演戏不再排第一位。但这个天秤座,有一点完美主义的男人仍然会说,“电影对我来讲不只是简单的工作,电影对我来说还是保持着一种美感,这可能也是我做电影最大的动力。”
四十如茶
所以,张震想在现在自己状态比较好的时候,多接一些类型电影。“一方面我觉得性格上面也有改变了,可能有了家室以后,我觉得我在大叔的层面上会比较有新的方向。可能我自己也比较希望往这个方向去发展。因为往小的我可以演,往大的我觉得是一个新的区域,我要慢慢地去往那边走。”
让自己,慢慢去涉入另一种人物另一种心境,张震觉得很不错。“我仍然期待着,最好的张震,在下一部戏里。”
过了四十岁,张震也开始接触幕后的工作,监制的爱情题材电影正在筹备中,当然还是他自己主演。“接下来这两年就是拍戏的空档之余,会继续找一些编剧,慢慢去做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类型电影。”张震说自己很享受看电影,很喜欢当一个观众,“拿到剧本跟创作一个剧本,我觉得那个角度不太一样,这就是吸引我的地方。”有机会的话,他还是想演运动员,今后想演更多喜剧。不太想演黑暗的东西,也不太考虑再演情欲戏,因为不想给女儿看到这样的电影。
旁观张震的大半生,出道快三十年,大小作品皆有,留下经典若干。不急不缓地长大,从少年“凶猛”到中年“纯直”,恰恰浓缩成一句话:二十似酒,四十如茶。
酒是烈酒,茶是新茶。
小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