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老西藏精神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 来源:新丝路(下旬)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0-11 10:46
摘 要:西藏全区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根据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规律,“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包含知、情、意、行四个因素。老西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爱党、爱国、爱藏、爱西藏人民的集中体现。弘扬老西藏精神,促进“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从认识到行为的转化。
关键词:老西藏精神;四讲四爱;知情意行
老西藏精神,在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为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爱党、爱国、爱藏、爱西藏人民的集中体现,是确保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7年3月,西藏自治区启动面向农牧民群众、青少年学生、寺庙僧尼开展“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下简称“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 。根据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规律,“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包含知、情、意、行四个因素。弘扬老西藏精神,促进“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从认识到行为的转化。
一、弘扬老西藏精神,正确认识“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知,即认知、认识,是行的前提基础,通过认知人们确定对具体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准则。正确认识是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广大群众对“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明确为什么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深刻认识“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开展好“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对西藏全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推动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广大群众知党恩、才能感党恩、报党恩;正确认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的中国包括中国各民族建立的政权,例如吐蕃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方政权,西藏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认清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才能坚决反对分裂,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全面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既是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受益者也是建设者,明确作为一名公民思想道德上的基本要求和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才能热爱西藏建设家园,讲文明爱生活。
弘扬老西藏精神,借助群众广泛认同的老西藏精神,增强“四讲四爱”教育实践活动的说服力。我们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美丽家园、繁荣发展的新西藏,关键在党的领导,是老西藏们和老西藏精神的继承者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注重民族团结、长期建藏、边疆为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根植于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宣传教育活动中,弘扬广大群众普遍认同的老西藏精神,提高广大群众对“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增强“四讲四爱”教育实践活动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弘扬老西藏精神,通过平易近人的语言、简洁直观的逻辑和实实在在的事例,帮助广大群众深刻理解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说服引导群众强化“四个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等思想认识,为“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从认识到行为的转化提供前提基础。
二、弘扬老西藏精神,情感激励“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情,即情绪、态度,对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是认识的表现和反映,而情感态度往往又制约着正确认识的形成。情感激励是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2]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地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激起群众的积极情绪和态度,促使群众认真对待并转化为积极行动。广大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建设家园的责任感,对生活乐观进取的态度,必将促进“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扎实推进。西藏全区对“四讲四爱”教育实践活动的正确认识,从知升华到情,情感激励强大动力作用下,有助于切实有效地推动“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弘扬老西藏精神,以情感人,增强“四讲四爱”教育实践活动的感染力。在“四讲四爱”教育实践活动,弘扬老西藏精神,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热情洋溢的态度和推心置腹地帮助关心融化群众,用真诚的情感激发广大群众情感上的共鸣。通过信任、尊重、关怀、理解、支持等激励群众的方式,使群众产生自尊心、自信心、兴奋感、满足感等多种美好的情绪体验,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老西藏精神中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对党无比忠诚,对祖国和西藏的热爱之情,对劳动奉献的光荣感,对工作和生活昂扬乐观的态度,在这些情感氛围的感染熏陶下,激起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情绪,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自觉把爱核心、爱祖国、爱家园、爱生活作为是非标准和行为准则。
三、弘扬老西藏精神,意志支撑“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意,即意志,是体现认知、情感并调节人们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表现为排除干扰、战胜困难、顽强坚持的毅力,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意志支撑是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既包含了对未来目标的向往、理想信念方面的内容,也包含了实现奋斗目标、理想信念的顽强意志。人们确定了奋斗目标、理想信念,在坚韧意志的支撑下,突出体现在行为上,坚定、勇敢地排除万难,锲而不舍为实现目标而奋斗,表现出坚决、坚定、顽强、勇敢等品质。“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组织动员、宣讲教育、实践活动和建章立制等各项工作,培养群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韧顽强的意志,为“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弘扬老西藏精神,锻炼坚韧意志,促进“四讲四爱”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扎实推进。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物质基础薄弱,生存条件艰苦,面临着分裂势力的破坏,老西藏们勇挑重担戍边卫国,甘当“生命禁区”的拓荒者,让天堑变通途、河滩变良田、荒山变绿洲 [3] ,废除旧制度、解放百万农奴、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老西藏们在西藏极为特殊的自然环境、复杂的政治情况和恶劣艰苦的生活条件中,铸就了坚毅品格,实践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老西藏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坚韧的意志,是保证西藏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关键。
老西藏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据不完全统计,有5000多名同志牺牲在西藏的工作岗位上 [4] 。一代又一代的老西藏们,不畏艰难险阻、不顾生命安危,在强大的意志支撑下,长期地、持久地扎根西藏、建设西藏。“四讲四爱”教育实践活动,不是只在于一时的活动,而是要建章立制使之常态化,是要管长远的工作。弘扬老西藏精神,学习和传承老西藏们的坚毅品格,培养群众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核心意识,敢于同分裂分子作斗争、坚决维护社会稳定,争做贡献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勇于克服陋习、坚持科学文明生活方式,促进“四讲四爱”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扎实推进。
四、弘扬老西藏精神,行为实践“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行,即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情感和意识的基础上,采取的行动。行为是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外部表现,在多次重复行为的基础上形成习惯。习惯形成后对思想认识的形成、情感的培养和意志的锻炼反过来又有促进作用。行为实践是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运用各种媒体资源营造良好氛围,倡导向先进典型学习,引导广大群众行为习惯的形成,切实在行动上贯彻落实“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弘扬老西藏精神,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践行“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证实,人们的行为普遍地受到模仿心理机制的作用 [5] 。人们会自发地互相模仿、重复别人的行为。人们在看到别人做好事时,会受到一种良好的暗示,出于模仿意向常常也会去做好事。弘扬“老西藏”精神,典型引领“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正是依据人们的行为普遍地受到模仿心理机制制约的规律,调动人们潜在的向上的积极性。弘扬老西藏精神,调动各类宣传资源、传播载体,推广、宣传老西藏精神的典型代表,引导广大群众学习、对照和效仿,在身体力行中形成习惯,反过来促进思想认识的提升、情感的培养和意志的锻炼。
老西藏们,忠诚于党,正如阴法唐书记所说:“党组织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需要干啥就干啥,从不讲任何价钱”;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正如“生为西藏献心血,死为西藏献生命”的谭冠三政委诗中曾言:“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长期建藏,边疆为家,正如诗中讲述:“将军殉职三陇途,战士奋筑三陇路;将军岩前立誓言,定叫天堑变通途。”,“三陇”公路旁的“将军岩”见证了司令员张贵荣为修建“三陇”(三安曲林至陇站)边防公路而牺牲在边防线上,同时也见证了筑路官兵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创造的世界屋脊奇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正如张国华司令员的誓言:“坚决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让幸福之花开遍西藏!”。弘扬老西藏精神,发挥老西藏们的典型引领作用,凝聚广大群众知党恩、感党恩、报党恩的广泛共识,汇聚治边稳藏、富民兴藏的强大正能量。弘扬老西藏精神,倡导积极向老西藏精神先进典型代表学习,激发人们见贤思齐的能动性,引导广大群众把“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行为准则,自觉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成业.在全区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N].西藏日报,2017-03-27(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9
[3]杨金山、郎友良.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 忠实履行戍边卫国使命[J].求是杂志,2012,(14)
[4]孙玉华.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N].西藏日报,2014-08-30(3)
[5]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