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语文教师肩负着适应语文新课改的重任,面对着新课改,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调整和改进,已成为当前重要课题。面向《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应该寻找自己的应对策略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语文运用能力和教学水平,使成为适应语文新课改的合格教师。语文新课改的特点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自主性和互动性。实施新课改,关键是教师,而教师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教育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掌握以下几种能力:

1.加强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在使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发生变化。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再现功能、集成功能、交互功能、扩充功能、虚拟功能等优异功能,它能在整个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宁夏银〣市第二十小学的陈晓秋老师谈她古诗教学:“古诗的写作跳越性比较大,给学生留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引导学生引入这种想象空间的途径,是由表现艺术画面的事物所构成的艺术境界。教学中学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译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民族文化敬仰之情。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现代教学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集文本、图表、动画、视频、音乐于一体,生动形象的优势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通过示意、写实、虚构、拟人等表现形式,以多姿多彩,有声有色的画面,给学生以鲜明的直观感、动态感。”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是新的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新教育技术在被引进教育领域之后,作为教师就更应该加强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使自己成为现代技术的教育工作者。

2.具有综合研究能力

由于语文教育的开放形式,教育信息技术先进性,语文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研究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涌现,学生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对于教师来说,知识更新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来进行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新的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实现“专才”与“通才”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具有独立进行语文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具有独立分析、判断、解决语文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横向知识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自觉志培养、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并且把它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同时,教师还要培养自己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因时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其他相关学科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这样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的学生,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知识领域里自由翱翔而又不被书本知识所局限和僵化。教师科研能力随之不断地得到提高,也将大大有利于推动未来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组织和管理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建设方面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才能有效地开展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的组织能力在于教师具有对学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而这种能力的来源则在于教师对儿童具有的吸引力。一个号的班级管理者,应该让班里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自由而有活力的奔腾。尽管学生学的时候需要安静,但是安静本身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活力、有激情。在新课改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因此,从而做到“在课堂上学生时时有事做,人人有事做。”教师在学校的现实生活中,要学会“自我管理”, 建立教师的威信,培养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尊重、深刻了解与接近,来培养自己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从而培养自己集结学生的指挥能力和合理地调度学生,做一个让学生敬畏而喜欢,做一个有魅力的管理者。

其次,现代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靠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智慧,还需要基本得管理智慧。教师的管理能力取决于教学掌握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所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就要培养自己组织班级集体、引导集体形成健康舆论,组织多样形成的活动等,在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教师成功的组织管理能力。

4.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有学者说:“观察力是窗口,记忆力是仓库,想象力是翅膀,判断力是钥匙。”观察是智慧的源泉。一个正常人的 90%的知识来源于视觉的观察。敏锐、精细的观察是创新的起点,如果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在工作岗位上,正确断定学生在行为习惯、身体动作、学习能力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的内在本质。但问题在于如何观察和分析。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善于仔细的观察生活抓住特点,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在观察到某种现象后,还必须加以思索、分析、归纳,确定其隐藏在现象后的本质,从而扩大知识的眼界,获取丰富的知识。

5.创造性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已知事物和观念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事物和新观念,这是一种借助大脑对已知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与推理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语文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鉴赏力。所以教师不断地培养自己创造性的想象力,才能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放飞想象,创造独特、新颖的新形象,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语文新课改对语文教师极大挑战,语文教师要适应语文新课改的要求,就应该具备以上的多种能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