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特色小镇

  • 来源:旅游会展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2-19 11:25

近两年由浙江推向全国并火遍全国的特色小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小镇也因重视自身文化个性的的特色建设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在我国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店、宾馆。然而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我国将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旅游产品多元化,从建设单一的景点景区转向建设美丽乡村、旅游小镇、风情县城、优秀旅游城市等全域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提升游客的幸福感。

特色小镇应因地制宜,避免“千镇一面”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前司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兵弟在“特色小镇政策与发展趋势”专题研讨会上表示,建设特色小镇,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创新建设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元立方金服的研究员发现,国内普遍存在的“脱实就虚”之风,对特色小镇的设想规划之初就产生了较深刻影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想到特色小镇,就想到欧陆风情或者江南水乡,将特色小镇“诗”化、虚拟化、梦幻化。旅游特色小镇大多选择的是以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或者农副食品加工等为特色,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也盲目出台政策,以此推广旅游为主题所谓的特色小镇,似乎只有与旅游相结合特色小镇才能是人们印象中的那样,这就犯了思维定势的错误。除了旅游,小镇可以去培育和推进例如高等教育、科研、金融、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各种产业。

特色小镇的建设需“顶天立地”和多样化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靳斌在中国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论坛上提出,在特色小镇规划、设计、运营、产业培育各个环节当中,一定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有宏观的视野,要有战略的思维,要摸清国家的政策,要做好顶层设计;“立地”指涉及到的概念和项目要落到实处且接地气。

方塘智库研究员文孟君表示,特色小镇拥有多个功能,除了旅游功能之外,特色小镇还具有文化功能、产业功能、社区功能等。“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特色小镇的建设,以多种功能叠加的方式,解决了传统旅游景区开发模式的弊端,特色小镇一定要注重功能叠加,只有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等功能的叠加才能展现出特色小镇的重要内涵和特点。

政府管理特色小镇的策略须区别于城市管理

为了消除特色小镇建设中出现的种种乱象,住建部发布通知强调: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区;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在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评选中还进一步明确,以房地产为单一产业,政府大包大揽或过度举债,以打造特色小镇名义搞圈地开发等情况的,不得推荐为特色小镇。

曾任杭州市市长、住建部副部长的仇保兴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表示,特色小镇应避免“以 GDP 论英雄,用投资来论英雄”的观念,他指出,城市和小镇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特色小镇不能用我们传统的产业规划所覆盖。政府管理小镇的基本策略要改变,要激励而不是取代,要简政而不是专政,要护航不是包庇。

旅游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

旅游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的一个重要类型,近几年它的开发逐渐成为了旅游产业的掘金热点,旅游特色小镇有以下几点要素:1. 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或花团锦簇,或湖光山色;2. 依托当地悠久的历史资源,增加了景区的文化内涵;3. 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通过大型节庆等增加景区吸引力;4.浓郁的艺术氛围;5.自然悠闲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商业化。

文孟君认为,特色小镇本来就没有特定的行政区域,也不会受制于区域框定,可以发挥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充分利用区域空间上的整体性、文化上的同源性、资源上的互补性,实现各个特色小镇组团开发的有机协调,从而实现区域的联合和合作,构建出协调联动、互利互惠的区域旅游合作体,并进一步推进“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旅游的空间结构,形成具有更强竞争力的旅游大板块。

编辑手记

虽说各地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很火热,但特色小镇重在“特色”,一个地区如果拥有旅游资源,并把旅游选定为特色产业,从当地文化中挖掘出特色,从而形成旅游资源和产品,它所形成的竞争力和带来的经济效益都是可观的。可若地区并不拥有旅游优势,却盲目跟风,这样造成的结果想必会得不偿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