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技之作 索尼WF-1000X

  尽管我们很早就进入了无线时代,但因为无线技术的限制,绝大部分无线耳机也只敢从声源至耳机接收端实现无线传输,左右声道之间依然还是使用有线连接。苹果AirPods的发布应该说重新激发了业界对于双耳分离无线耳塞的热情—前提是你得有那个能力。随后不久,索尼便发布了WF-1000X。随着迪巴拉,额,对不起,是迪丽热巴的频繁出镜,这款小巧精致的无线耳塞被人广为所知。当然,相比WF-1000X这个大名,“降噪豆”这个小名大概更为流传。

  所谓“降噪豆”,显然是说明WF-1000X具备降噪功能。这在如今的蓝牙耳机上算不得稀奇,大多数运动蓝牙耳机多少都具有一定的隔音性。真正为人称道的是,WF-1000X支持的是自适应主动降噪技术—要在这么小的耳塞,还是左右声道分离的耳塞中分别塞入自适应主动降噪电路那可是真·前无古人了,完全做到了极限。毕竟,就算B家的QC系列,以及索尼自家的WI-1000X都仍然需要设计一个项圈才能解决问题。WF-1000X则不一样,在设计之初就定下了在极小的空间内实现真正无线且同时具备自适应降噪的高标准,算得上是索尼的炫技之作了。

  要实现真正的无线,改善天线的特性是重中之重。传统的设计是采用耳挂式,不过这与WF-1000X追求的极小体积相矛盾。至于另外一种将天线配置在耳后的设计,会因为人耳的差异造成佩戴舒适性的下降,也被索尼放弃。最终,WF-1000X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天线设计。如果仔细端详WF-1000X的LED指示灯所在的环状突起,你就会发现这个透明树脂外壳中其实还有一根环状天线—如果不注意,你其实会以为那不过是一个单纯的装饰。在WF-1000X富有整体感的设计中,天线位置放在前面既提高灵敏度,同时又能被当成外观设计的要素。不得不说,WF-1000X的这种设计非常高明。

  佩戴舒适和音质也是WF-1000X关注的重点。它采用了新研发的6mm动态驱动单元,索尼的工程师利用模拟技术不断优化振膜形状,并采用高驱动力的外磁式磁路,使得这颗仅有6mm直径的单元具有很高的低频灵敏度,这也是要实现高降噪性能的关键所在。为了降低电源的噪音,电路布线和布局设计也经历了多次试听后进行反复修正。考虑到需要同时容纳降噪电路和电池,且过小的体积使其无法通过常规的添加电容等手段修正电源噪音,这其实也是相当炫技的。为了保证舒适的佩戴,索尼试制了多种形状的耳塞,最终选定了现在的环状耳鳍。插入耳朵后只需要稍微向下旋转,就可以挂在耳朵内侧固定住,即使长时间佩戴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舒服。与此同时,就算你拼命摇头,它依然非常牢固地固定在耳中,比起一不小心就丢失在地铁人流中的AirPods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开启降噪豆的自适应降噪功能需要在手机上安装Sony Headphones Connect这个APP。按照APP的指示连接完成后就可以在APP中对降噪等级进行设置:降噪等级分为环境声音-标准模式、环境声音-语音模式以及降噪三个等级,降噪强度逐级增加。WF-1000X的自适应降噪设定了四个场景模式,分别是停留、步行、奔跑和搭乘交通工具,每个模式都预设了相应的降噪等级,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某个场景的降噪等级进行修改—根据我的体验,预设的模式就很好用了。比如搭乘交通工具模式被预设为最高降噪等级,在拥挤的地铁上就可以滤除绝大部分车厢内的杂音,但报站音还是可以听得到的;步行和奔跑模式就预设为最低的环境声音-标准模式,以防止运动的时候无法听到外界声音导致出现意外。WF-1000X的降噪效果非常之好,和我之前用过的其他降噪耳机没有什么区别,以这么小的体量来说堪称黑科技。不过,体验的时候我也发现它在不同场景之间的切换还不够灵敏,经常需要自己手动切换。另外,由于过于小巧的体积使得它没法再增加音量调节开关,只能通过手机来调节音量大小,多少有些让人不习惯。至于接听电话也是可以的,虽然效果比较一般。

  如果你经常观看各种歌唱秀节目,肯定并不陌生“炫技”这样的评价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转折意思在内的。没错,从技术角度而言,WF-1000X在极小的体积内兼顾了音质、自适应降噪和纯粹的无线,确实展示了当前耳机工业在微型化的最高水准。不过,它也远远谈不上完美,无线干扰和延时就是其中的不足之一。咱们的办公室光无线路由就有5个,每一个还能分出好几个SSID,再加上包括笔记本手机等各种无线设备,是相当复杂的无线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WF-1000X的表现算不上好,偶尔会出现丢失信号,只有一只耳塞有声音的情况发生。随着耳塞电量的下降,丢失信号的现象会愈加明显。就算在APP中将无线连接改成“稳定连接优先”(此时将从高音质的AAC编解码器切换为SBC编解码器),也只是稍有好转。不过,在家里、户外以及地铁上,丢失信号的现象就很少见了—好吧,就当索尼是在教育各位,不要在办公室带降噪耳机,免得因为没有听到领导的招呼而挨骂。

  另外一个有待改进的就是延时,即使在信号最好的时候,它的延时也有至少0.5秒—光听音乐还好,如果配上视频,就是妥妥的音画不同步了。好在索尼也注意到这些反馈,并持续对固件进行更新,或许今后的固件能有所改善。电池时间则是第三个问题,在开启降噪功能后,它的电量可以坚持2个多小时—短途通勤问题不大,但稍微时间长点的航班就没法坚持完全程。虽然充电盒本身也可以当做电池盒充电,不过在航班上终归也是很不方便的。考虑到它极小的体积限制,这也算得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了。

  没有任何疑问,索尼WF-1000X是目前最轻薄最小巧的自适应降噪耳机,代表了当今耳机工业的最高水平,堪称索尼的炫技之作。虽然仍然有一些不足,但大概这也是进化路上必须经历的障碍。如果你的应用场景不会受到这些不足的影响,这对降噪豆还是相当值得购买的。至少,它着实很酷!

  文/Camp 图/Yu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