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传说 Nike Shox归来
- 来源:微型计算机Geek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Nike,Shox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4-26 10:13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文斯·卡特的那一记“世纪之扣”,让Nike Shox声名大噪。在那个年代里往球鞋中加弹簧(准确的说应该是弹力柱),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这种黑科技的诞生,无疑圆了80后、90后们对天空的向往。岂料Shox命途多舛,由于种种原因逐渐淡出视野,最后竟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今,就在Shox几乎被人们遗忘之际,Nike决定让它重出江湖。这一次,Shox还能重回辉煌吗?
Shox之前世
Shox技术的初衷是被设计用来吸收更多的地面冲击力,而使中底产生弹性支撑的历史还要追溯到1984年。当时耐克的设计师们慕名探访了哈佛大学六条富有弹性的室内跑道“tuned”。这些跑道很早就建成了,顶部为木质并覆盖了一层聚氨酯材料。耐克设计师们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跑道表面能从跑步运动员那里吸收冲击产生的能量,然后又将能量反馈到运动员的每一个步伐中。他们还意识到:提供太多缓冲会使能量浪费在跑道上,而缓冲不足的话腿部肌肉来不及释放充分的能量;尽管跑道并不能赢得任何比赛,但看上去似乎运动员都能从中获益。
打那以后,耐克开始了以优化能量回弹技术为目标的生物机械实验。Nike Air Force 1的设计师布鲁斯·基格尔(Bruce Kilgore)首先提出利用机械结构缓震的理念,随后设计团队便与哈佛大学一起用金属框架、实体弹簧与跑鞋结合的试验。刚开始时,耐克设计师和工程师在跑鞋的中底添加了钢制弹簧,想试验它能否提升跑步效率。一年后,他们试验了一款多层叶片式弹簧鞋跟,想看看能否找到最佳的缓震和平衡点。在之后的整个80年代,他们都在不遗余力地对各种合页和机械柱体进行试验。他们执意认为弹簧可以胜任跑鞋类缓震,却无法将弹性和支持性做到平衡。进入90年代后,设计团队尝试更改材料,舍弃了弹簧转而试验一种一体成型的发泡空心柱架构。最终他们成功将之与TPU后跟结合,以满足四根聚氨酯发泡空心柱的支撑性,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Shox科技。1997年采用双片式泡沫柱体结构的第一款Shox产品R4诞生了。
Shox弹力缓震柱采用了一种高科技的发泡耐磨损高弹性的材料,以往主要应用于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底盘悬挂系统。这些弹性缓震柱的原理就像蹦床,“吸收并控制”下落冲击的能量,并迅速向上反推。实际上它是一种物理减震科技,主要依靠橡胶柱和套在橡胶柱上的塑料环起减震作用。Shox有别于传统的中底技术,它不是一个单独的模块化部件,它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系统,由数个零件组合而成。简单来说,Shox是由上承托盘、弹力柱、下承托盘、前后掌与中底的连接组成。其中,承托盘一般是由聚十二内酰胺纤维、TPU和玻璃纤维等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制成。上承托盘主要起到代替中底以稳定弹力柱工作平面的作用,因为由发泡材料制成的中底是具备弹性的不稳定体,如果弹力柱直接连接于中底上就如同在松软的土地上直接盖摩天大楼。通俗点说,上承托盘的作用如同地基,为弹力柱提供一个稳定的连接平面,将冲击力均匀分散到弹力柱上。下承托盘的作用和上承托盘相似,主要应用于跑鞋,针对的是复杂的地面,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平面会避免弹力柱之间受力不均的现象。所以看起来很脆弱的Shox承托盘却能提供稳定的保护。
虽然气柱最初被定位为跑鞋缓震科技,但因为结构的复杂化,四根泡沫柱可以被赋予更多艺术表现形式,例如颜色,以增加其街头潮流属性,随后它才被带入另一大吸金品类—篮球鞋。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文斯·卡特凭借一双带柱子的Shox BB4篮球鞋,飞跃法国队中锋Frederic Weis完成一记飞扣,Shox在篮球界的首次亮相就改变了这项运动。耐克没有花多大功夫就将Shox技术运用到各个品类的鞋中,如Shox NZ便大受欢迎。然而,Shox自上市以来一直争议不断:容易崴脚、重心不稳、弹力有限……加上大众审美的不断变迁,导致Shox家族的矮粗胖兄弟们逐渐从用户的视野中消失,最终被耐克无限期雪藏起来。
Shox之今生
不计其数的试验和难以忘怀的审美风格让Shox鞋在许多鞋迷心中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地位(包括之后在其基础上推出的众多篮球鞋、跑鞋、训练鞋和网球鞋),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广告中鞋子走起来发出的“啵、啵”的声音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乐趣。如今,Shox以新的形象归来。最新的设计在2017年3月从零开始,利用八个月的时间将概念成型并且制造鞋款,并在今年正式推出。这双鞋的设计过程是耐克有史以来少有迅速的设计之一,也印证了耐克的专业技术和加速产品上市的能力。
亚伦·库珀(Aaron Cooper)、格雷格·汤普森(Greg Thompson)和布莱恩·法里斯(Brian Farris)三位参与了90年代产品设计、工程设计和市场营销的经验也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库珀之前曾参与过一款Shox产品的设计(Shox BB4),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汤普森和法里斯一直都是他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这次他们三人一起设计出了这双鞋的最新款Nike Shox Gravity。“毫无疑问,我们的经验帮助我们加快了设计过程,”库珀说道,“我们只需要根据数字或二维信息就能从经验做出决定,快速推动我们前进。”彼此的信任和他们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就像库珀所说的,他们三人在过去已经“失败”过很多次了,这为他们节省了很多时间。此外,他们的经验也帮助他们把这些短时间内设计出来的原型精确地转换成现实中的产品,例如产品在现实中的贴合性、触感以及测试。
库珀、汤普森和法里斯在2017年3月份提出了关于这双鞋的初步概念,4月19日便开始着手设计。刚开始他们在俄勒冈州比弗顿耐克全球总部,利用耐克快速开发原型样品的能力,迅速地把他们最初的概念变成了工厂级别的产品。用库珀的话来说,从耐克全球总部到工厂,这两点之间过程的一致性意味着“我们可以拿出一款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迅速地摸清它的分寸,同时生产出一款我们可以穿在脚上的鞋子。”在这一过程中,本能的认知也在帮助他们。“我们制作的样鞋是12码的,因为格雷格和我的脚都是12码,”库珀说道,“所以我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信息就可以做出决定。作为产品创造者和运动员,我们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直接地一对一地设计这款鞋子。”有趣的是,汤普森也曾是耐克麾下的一名铁人三项运动员。
在最新款Shox的设计过程中,创造一种独特的鞋内体验是三人的首要目标。“不管什么时候,当我们设计出一款创新产品时,我们应该为人们带来新的体验,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汤普森说道。 跑步者的反馈突出了两种独特的感觉,帮助设计师确定了他们希望创造什么样的体验。首先是轻盈,一位运动员对它的描述是“当你从新鲜松软的雪地上滑过时那种飘然的感觉”。南加州的跑者希望这双鞋子能够复制他们站在冲浪板上的感觉,他们说他们想“在人行道上体验冲浪的感觉”。
最新款Shox的设计对体验和审美的侧重是相同的。“我觉得以前我们太执着于Shox的四个圆盘带来的视觉效果。现在我们知道体验才是最重要的,”汤普森说道。库珀补充道,“这双鞋与布鲁斯·基格尔最初的理想和意图非常接近,我们回到了叶片式弹簧底的设计。”不妨把这双鞋想象成一个等式:鞋板+圆盘+柱体+外底=一个一体式结构,每个部分共同作用创造最终的穿着体验。“我们创造出了一种不可思议的足下体验,同时确保了鞋面出色的贴合性和包裹性,”汤普森说道,“这双鞋所带来的体验比之前任何一款鞋都更加完满。”对库珀来说,这双鞋也代表着“从汲取运动员洞见到穿到运动员脚上,从一张白纸到最后的产品,耐克有史以来最迅速的设计之一”。
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一双。库珀和法里斯主导这一项目,汤普森则帮助推出25双不同设计版本。这些鞋款会在2018年初随Shox Gravity发布,稍后还将推出更多配色。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Shox篮球鞋
Nike Shox BB4
众所周知耐克的Shox系列篮球鞋一直由文斯·卡特代言,他的第一双Shox篮球鞋便是Nike Shox BB4,俗称“漆皮四柱”。2001年7月上市,售价高达1250元,穿它打球、逛街在那时是一件非常拉风的事。它的配置和后来的四柱Shox差不多,只是气柱的高度比后来的稍高一些,这说明后来设计的四柱更稳定、更贴地。
鞋面:铸模成型人造鞣皮。
中底:轻质Phylon材料, 后掌可见式Shox弹性缓震材料, 前掌内置Zoom Air气垫。
外底:硬质橡胶, 人字形防滑花纹,前掌中后部配有外伸支架以增加稳定性。
Nike Shox VC
2002年耐克为文斯·卡特打造了第一双签名篮球鞋Nike Shox VC,售价为1480元。在放弃了Shox BB4的“后掌Shox+前掌Zoom Air”配置后,Shox VC成为了第一双前后掌同时应用Shox技术的球鞋。穿着时有很好的包裹感,打球时无论是缓震、弹性,给脚的保护都很好。内切时会有很好的支持,缺点是透气性不好。
鞋面:隐藏式鞋眼扣设计,外有弹性材料包裹,内置快速鞋带系统。
中底:中部防扭转TPU,内置袜套,轻质Phylon中底,注模成型的后跟支持挡板,前后掌Shox弹力柱。
外底:硬质橡胶外底,可见式TPU中掌承托盘,鞋底人字形花纹掌的TPU承托盘则将4个弹力柱的受力均匀分布,不仅起到了卸力的功效,也改善了Shox在稳定性方面的不足。
Nike Shox VC Low
卡特在2002年夏天来到中国,脚上的这款Nike Shox VC Low让大家眼前一亮,这是耐克第一次为除乔丹以外的NBA球员推出低帮球鞋,可见当时卡特对于耐克的重要性。Nike Shox VC Low的售价为1380元,采用了全掌Shox和全掌内置弹力鞋套。由于是低帮,卡特只在赛季间歇期的训练营和访问活动中穿着这款鞋。
鞋面:网眼布及注模成型的合成皮鞋面,隐藏式鞋眼扣设计。
中底:中部防扭转TPU,轻质Phylon中底,注模成型的后跟支持挡板,前后掌Shox弹力柱。
外底:硬质橡胶外底,可见式TPU中掌承托盘,鞋底人字形花纹掌Shox弹力柱上的TPU承托盘则将4个弹力柱的受力均匀分布。
Nike Shox VC Ⅱ
在经历了Shox VC的毁誉参半后,耐克对Shox和卡特的信心并没有丝毫动摇,第一款通掌Shox的篮球鞋Shox VC Ⅱ在2003年被推出,价格为1480元。它延续了Shox VC系列一贯的穿着舒适感以及良好的性能。可以说如果没有卡特在穿着Shox VC Ⅱ十几场比赛后的再度受伤,这款鞋很有可能成为Shox系列的经典代表作。
鞋面:全纹皮及真皮组成的鞋面,无拼接设计的鞋舌,隐藏式快速鞋带系统。
中底:中掌内置防扭转承托盘,全掌轻质的Phylon中底,后掌支持块,全掌Shox弹力柱。
外底:硬质橡胶外底,良好的底纹设计,外置TPU承托盘。
Nike Shox VC Ⅲ
经过耐克的不断改良,2004年诞生的Nike Shox VC Ⅲ在不改变气柱性能的前提下减轻了鞋的重量,变得更加轻便,甚至在整个Shox篮球鞋系列中无出其右。Shox VC Ⅲ的前掌小柱借鉴了类似Nike Shox TL跑鞋的气柱设计,主要特点有舒适、轻便、保护性以及功能性强。
鞋面:超轻质公羊皮及合成材料组成的鞋面,脚跟塑模装置给侧面以稳定性支撑。
中底:覆盖全鞋底长度的轻质TPU装置上又增加了一层减震平台,行走起来更轻巧,鞋底中部的外置式TPU装置可以给腿骨扭转时以力度,全掌Shox弹力柱。
外底:双层硬质橡胶外底,全掌人字形底纹。
Nike Shox VC Ⅳ
2005年耐克推出了Shox VC Ⅳ,售价990元,在整个系列里没有比它更便宜的了。它融入了很多卡特的个人元素。比如卡特的音乐天赋在NBA一众球员中是数一数二的,贯穿鞋身的五线谱线条,左、右脚底的高音谱号和强奏标记都充分体现了这种音乐情结,也为其略显平庸的外形加分不少。
鞋面:全纹皮和人造皮革鞋面,侧面稳定装置,快速系带系统。
中底:快速系带系统,耐用的全掌PU中底,脚跟6个Shox弹力柱,前掌有Zoom气垫。
外底:硬质橡胶外底,改良网络式样摩擦效果最大,中足TPU加强稳固。
Nike Shox VC Ⅴ
耐克进一步明确了Shox VC系列的中端定位,在卡特与基德联手将网队带回东部一线强队之列后,Shox VC Ⅴ在希望中诞生了。半掌Shox与Zoom Air的配置使Shox VC Ⅴ将上一代鞋款的成功元素继承了下来,这种近乎复制的做法直接体现了耐克对Shox VC系列的态度,即“不求突破,只求不失”。
鞋面:将“飞翔”主题玩到极致,,鞋头的卡特的签名以及鞋跟logo上的翅膀图案是点睛之笔。
中底:降低中底EVA夹层厚度,令前掌的Zoom Air快速反应特点得到进一步发挥。
外底:与上一代Shox VC基本相同。
文/halfm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