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克拉”的球道攻略

  • 来源:世界高尔夫
  • 关键字:“老克拉”,球道,攻略,湿地者
  • 发布时间:2010-12-29 11:00
  第一洞,270和260码左右的沙坑对非长打选手构不成威胁。第二杆没能攻上准炮台的果岭,只要可以避开右边密布的沙坑,第三杆切到旗杆3码处,登上果岭才发现其面积相当可观,最少也有600多平米吧。本特草葱绿密实,尚在试场阶段的球速大概只有7-7.5。

  第二洞,下坡果岭,前旗,考验第二杆的攻略。第三洞,相对简单的三杆洞。第四洞,球道宽得像足球场。罗斌3帕1柏忌打下来,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欣赏周围的景观。

  湿地者,wetland也,指“陆地上有长期或季节性薄层积水或间隙性积水、生长有沼生或湿生植物的土壤过湿地段”。登高而望,洞洞见水,开阔者若湖面,蜿蜒者似小溪。芦苇、毛蕨栖水而生,野鸭、白鹭戏游其间。有桥处多有石,有亭处必有树。看得出设计者在巧妙利用湿地景观和维护生态原貌上下了不少功夫。

  第五洞,挑战来了。444码的右狗腿洞,走到第一杆的落点才能看到左前方宽阔的湖面,球道向右蜿蜒,收窄于远端,200码左右的距离要求精准的木杆和过人的勇气。如果你选择了三上两推,赌性坚强的人可能心里会说,明天我会拼拼看。

  第六洞,524码的5杆洞,开球距离不够的话第二杆过不了第二道水,第三杆要跨水攻击190码的果岭就显得很难了。等七、八洞打完,已经清晰地感觉到了设计师的思路:宽阔的球道避免初学者过多的下水,偏长的距离挑战中差点的实力,面积大、多起伏的果岭则是给高手过招的真正擂台。

  第九洞,据说是特色洞。180码的3杆洞,所谓特色大概指的是湖面、木桥、果岭、会所和湿地植被等构筑的空间层次感。

  而第十三洞特色洞的重点则在于挑战球技和攻略的设计。615码,开阔斜长的水面会让人产生视觉误差,延绵无尽的沙道压迫人的神经。以260码处的沙坑为标的开出球去,实际上落球区足够友善。但第二杆就迫使每个选手必须做出抉择:是放在沙坑后的第一平台,再跨水攻过180码的果岭?还是先攻至170码水后窄小的第二平台,剩下150码争取打鸟的第三杆?相信大部分球友还是喜欢挑战球场的高难度!第二杆过水,争取冲鸟保帕。回首望,水天一色,纵然挥洒。

  第十七洞,看球道图,450码,大S型,双过水,刺激!细看下,球道图上还未标注难度系数,我就把它定为Handicap1吧。果然,第二杆攻击200码的水后果岭,不成功便成仁。果岭右前是陡直的斜坡,距离不够必下水。即使保守落在左面沙坑或长草,要高抛停球上果岭也充满悬念。当下和朋友说,如果我是设计师,如果这是锦标赛球场,这个洞我会放在第十八洞,一个随时改变战况的收官洞!终究还是一个休闲度假球场。最后一洞,乔木扶疏,水景通透,江南风韵的别墅倒影其间,远处的古寿圣寺红墙碧瓦,赏心悦目间打下收工帕,悠然而归。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