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面欧、美、日三大区块新旧 V8 试驾比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三种 V8 的进化足迹有了一定了解。在这里,我将着重谈谈我眼中的欧美日 V8发动机各自特色与发展出路。
欧式 V8 进化之路 :追求极致,自始至终如果说美国人对于 V8 发动机是从一而终打心底的推崇,那么欧洲人则是首先倾心于 V12 发动机随后才将目光焦点转至 V8 发动机的。在他们将不少堪称丰碑的 V12 甚至 V16 发动机发展成品牌 DNA 后,V12 发动机的潜力几乎已被他们挖掘到底了,再加上环保的严格限制与研发成本过高等诸多因素,现在V12 渐渐只有少量顶尖车厂为了品牌信念才可支撑,其他大多数则重点推动 V8。
但欧洲人对于欧式V8也并非之前一直漠不关心,事实上早在50年代,英国便是狂推V8发动机的国家,不过那时候 V8 技术基础大部分来源于美国,欧洲厂家更愿意将精力放在研究 V12 发动机上。如今有着丰富 V12 制造心得的欧系车厂,再来做 V8 就显得轻车熟路,并且把 V8 发动机作为未来车辆的配置核心之后,很快就能制造出不少强大又精致的 V8,好比法拉利就是最好例子。
与美式和日式 V8 有所区别的是,欧式 V8 的定义更为清晰,即豪华车用的 V8 与超级跑车用的 V8,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方向,前者是为能让车主享受在如德国无限速公路上以 200kmh 速度舒适巡航,后者则是赛车精神民用化的传递,是纯粹运动的 V8。不管是哪一种设计用途,欧式 V8 都绕不开欧洲人对于极致的追求,他们并不会过多考虑这款发动机日后维护保养是否容易,而是只在乎它是否更小、更轻、重心更低、动力更强、油耗更低,哪怕技术指标完全够档次了,不让发动机周边的进气系统、冷却系统……变得效率更好还不行,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较真?
因此,这就是不少欧系 V8 从以往到今天都一直存在的状态──在技术实力上挑不出问题,但当你用了那台发动机几年之后……
美式 V8 进化之路 :简单粗暴的背后是豪迈美国汽车文化似乎天生自带一种简单直接甚至一点点粗暴的性格。这一点从他们最受欢迎的NASCAR 赛车便可看出,而这种赛车便是统一搭载V8 发动机,是故 V8 发动机从未离开过美国人民的视线,甚至已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基于以上文化的沉淀与美国人工费高昂的背景之下,美国人对于日系车、欧系车追求精密复杂的新技术行径并不感冒,尤其他们还觉得堪称经典的V8 发动机不需要太多新技术加持来达到更大动力的目的,只要用扩大汽缸容积或加上机械增压这些最简单的办法弥补就好,这也是为何在提倡环保的今天,美式 V8 仍有很多惊天排量的案例出现。
从美国车价格低廉,美国人换车频率普遍偏高,可以看出美国汽车文化多偏向工具或者玩乐,汽车服务于我就好,为何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放在汽车上?这样的思维导致美式 V8 虽然起步早但是技术层面并没有太多可拿得出手的东西。然而这并不是说美式 V8 就是落伍的,在世界明星发动机的榜单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不少美式 V8 身影──在一款老的机型上不断升级调整并取得不错表现,而且可靠度也还行,这是美系车厂兼顾成本与市场需求换来的成功!
日式 V8 进化之路 :近乎偏执的讲究
日本人对于造车往往是带着匠心去看待的,且这种匠心是内敛的,许多先进技术甚至日系车厂都不会大力宣传,待你有一天在某些细节方面感受其厉害之处,才会被他们追求完美的匠心所折服。
日本车厂的匠心主要体现在感官设计与材料上,这也与日本文化相关,因为多数日本人对于 V8 是不感冒的,他们更喜欢小排量发动机+小车,更关注用车成本高低,于是乎车厂制造 V8 的初心第一是与欧、美系 V8 去比较来证明自己实力,其次是考虑消费者对于用车实用性与成本的斤斤计较,让机械性能极端可靠与耐用,这点从日系车厂对零部件严格的品控流程便可看出一二。
一台日式 V8 诞生的背后,有很多的亮点都可以拿回来细细品味的。但这当中似乎多跟马力无关,日本车厂不太愿意沉沦于马力制造机,相对他们会为发动机的运转声浪、最高多少转数断油、拉转速过程能有多快……这些形而上的感官体验去深挖,有时候不单单从工程角度去考虑,而是跨界多种行业,宛如打造工艺品一般。除此之外,日式 V8 大多数有着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双重性格,日常不激烈驾驶的情况下反而显得极为平常,这点与欧系 V8 一启动就蓄势待发的感觉截然不同。
正因日系车搭载大排量 V8 为数不多,车厂更加珍视这些 V8 的形象地位,对于设计、材料近乎苛求,不计成本的在许多看不见的地方狠下功夫,例如连杆、活塞采用昂贵的钛合金打造,涂层亦是费心去研究,这些执拗使得日式 V8 展现出一种工科男思维,同时可靠度更是无可挑剔,相反这些细节,欧式与美式V8 往往是不怎么在意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