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前,中国是一个贵族社会,虽然有科举考试,但唐朝社会的精英仍由士族门阀的成员组成。到了宋朝,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通过读书考取功名。于是,文人士大夫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学而优则仕”,在崇尚文人的社会,书房自然也成为主人最为看重的场所。从隋唐开始,书房便以草堂、书楼、书斋等各种形式出现,成为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古代书房的器物陈设,也表现出文人的审美情趣。书房中的家具、小物以及他们的陈设方式,无一不受到文人影响。除了家具之外,在文人书房中,各种装饰也必不可少。例如书房用具就有文房四宝、薰炉、香炉、印盒……摆件有棋盘、座屏、花瓶、盆钵、古琴……还有饰物盆景等。整个文人群体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种以“雅”为中心的审美和生活情趣。而书房无疑是承载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
虽然说由于社会性质的改变,像苏轼那样集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于一身的文人士大夫在现代社会很难出现,但当代的文人可能拥有更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表达对社会的关切,同时又能在“自娱性”和谋生之间取得平衡。今天的创作者们大多称自己的领地为工作室,二者在功能上其实一脉相承。
冯唐,书写诗文也曾当过妇科医生,因其多元身份和文学作品为大众所知。冯唐年少时曾有过学习书法的经历,但搁笔已有 30 多年,近两年他重拾毛笔,以颜真卿字为底蕴,取一休宗纯笔意,并在墨笔中融入自己对日本书道以及现代书写等形式的理解。冯唐谈及以毛笔书写的初衷,是为酒醉神昏后的消遣与清醒,随后则逐渐成为他日常书写的一种方式。
冯唐认为,文字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发明,有关书法的艺术则只有中国和被中国影响的亚洲人才能欣赏。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和“笔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己作为使用汉字这么多年的文人,用毛笔进行创作,书道有可能是和自己最近的艺术。关于好书道的标准,冯唐表示,那应该是中国文人经过苦难之后的书法,例如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等。在中国传统的书法评论中,高古瓷器上的文字,或是汉简等文字,并不属于好的作品,但冯唐却很喜欢它们。“常规从来就不是为我辈设的”,冯唐希望在当下的历史环境中,再造对“书法”这门古老艺术的活泼见解。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文人的内涵需要不断地拓展和演变,而未来的“文人书房”也将经历它的变革与流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