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专注于不断扩大内需

  • 来源:国企管理
  • 关键字:疫情冲击,实力,未来发展
  • 发布时间:2020-08-08 15:37

  “疫情冲击使得中国经济增速指标与往年同期相比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不纠结于经济增长的具体指标,将专注于不断扩大内需”,2020 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表示。

  有实力有能力

  何立峰说,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地有力有序有效地复工复产复市复业,中国经济总体上比较快地复苏。近期,发电量、铁路日装车数量等指标稳步增长,一些重要企业生产经营快速恢复。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有实力、也有能力克服当前的困难。

  5 月小长假之后,各项先行指标,特别是发电量、用电量每天增长大概 5% -6%,铁路日装车数每天增长 8% -10%。有一些产业,特别是一些重要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在快速恢复。

  展望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何立峰表示,这次疫情突如其来,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虽然巨大,但这是短期的,是暂时的。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其中,第一产业继续向好,春耕夏种进度比预期的还要好一些。第二产业发展势头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发展势头也比较良好,传统产业恢复势头也比较好。第三产业中,一些消费行业受影响比较大,但正在有力有序恢复中。

  何立峰说,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是可以保持的,中国有能力有实力有信心也有决心,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向前发展。

  不设增速目标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的问题,何立峰表示,虽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到 GDP 的增长指标,但这一指标已经融入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中的相关指标里。

  一方面疫情突如其来,今年一季度到现在,很多指标跟往年同期相比不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蔓延,对所在国经济的影响有巨大的不确定性,还有待观察。

  他表示,在目前情况下,不纠结于经济增长的具体指标,将使我们更加专注于不断扩大内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加专注于做好“六稳”工作,实现“六保”任务;更加专注于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适应、引领、创造新的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更加专注于实现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决胜全面小康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我国迈向更高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起始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这道“加试题”,全国上下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凝心聚力、临难不乱、迎难而上,多方发力提速补短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夯实“六稳”“六保”基础。在加力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同时,多策齐发提升百姓获得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确保稳住经济基本盘。受疫情影响,今年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守住“保”的底线、夯实“稳”的基础、拓展“进”的态势,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只争朝夕成为各地经济工作的重头戏。

  何立峰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完整、系统、综合性的目标体系,不仅包括经济指标,也包括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生态文明特别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水平提升,还有改革开放等内容,特别突出的目标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些目标任务,具体量化到每个五年规划。”何立峰说,“十三五”规划包括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一共有 25 项指标,其中12 项是预期性的,包括 GDP、人均收入等;13 项是约束性的。到年底,通过努力,有一部分可以超额完成,有一部分可以全面完成,极少数可以基本完成。

  针对 GDP指标能否实现的问题,何立峰说,今年只要增长 1%,就相当于 2010 年 G D P 总量的 1.91倍;如果增长 3%,就相当于 1.95倍;如果增长 5%,就接近 1.99 倍,都非常接近预期目标。人均收入这个指标,如果增长 1.75%,就可以实现预期目标。

  突出“三个精准”

  针对通过投资补短板,何立峰说,今年投资工作意义非常重大,不同寻常。

  何立峰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过研究,今年投资工作将侧重于做好“三个精准”。首先要精准筹资。如果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能通过,整个中央层面筹集的资金将超过 5 万亿元,其中新增资金2 万多亿元,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6000 亿元,将比去年多 224 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安排了 37500 亿元,比去年增加 16000 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1 万亿元,其中一部分通过转给地方之后,也将用于地方相关的补短板、强弱项方面的投资。

  第二是要精准项目。首先是针对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短板、医疗应急物资短板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短板,尽快给予弥补,尽快给予建设。其次是“两新一重”项目,包括新型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以及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其中,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大中城市和县城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项目以及医疗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的短板弱项要尽快补上。此外,包括 5G 网络等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要进一步加大。另外,一些跨行政区、跨流域的特大型项目,包括川藏铁路、大江大河的治理等都要抓紧建设,因为这些都是迟干早干都要干的项目,都是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项目。

  第三是精准施策。一是抓紧做好这些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不能让项目等着资金。三是让要素跟着项目走,包括土地要素以及其他环境评估的要素等,都需为项目服务。

  “只要我们认真落实好现在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上下齐心协力,各部门、各地方、各企业一起配合,应该能够完成今年投资任务。” 何立峰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