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城市排水系统现状运行问题调查分析
- 来源:科技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宜昌市,排水体制,污合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10-21 09:43
一、城市水环境治理现状
宜昌市目前已经完成了城区 11 条河的黑臭水体治理,2019 年编制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实施方案。
黑臭水体治理,“黑臭在水里, 根源在岸上, 关键是排口, 核心是管网” [1],然而我国排水管网实际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国城镇排水管网在理论和规划设计上的分流制与合流制, 在实际中都是不存在的[2]。面对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2021 年污水处理厂进厂 BOD 浓度不低于 80mg/L 的目标,排水系统现状运行问题十分严峻。
二、城市排水系统现状运行问题调查分析
2.1 排水体制不合理问题。
宜昌老城区按雨、污合流排水体制建设,利用原有排洪通道作为合流排水主通道,旱天清水未与污水分流。导致旱天大量清水被收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一方面增加了污水处理系统负荷,增大事故性污水溢流污染风险;另一方面增加了污水处理厂出厂水量,增加了水环境的污染负荷。如运河截污干管水系收集了黑虎山、大树湾村明渠等大量清水。合益一路与江景二街水系上游新建区域均为雨、污分流排水体制,但下游老城区东山大道、夷陵大道区域全部合流,整个水体则实为合流制运行,收集了上游松林路雨水管道、合益路雨水箱涵、中南一路排水明沟等雨水系统的大量清水。 图 1 运河截污干管、合益一路、江景二街水系区位图2.2 排水系统复杂、管道关系不清晰问题。
因不合理的建设、改造,部分排水管道没有形成清晰、明了的体系,排水管道复杂、混乱的问题导致排水系统难以有效维护、管理。如胜利四路排水主箱涵在世纪花园小区处分两支下排:一支沿胜利四路下排,一支穿世纪花园小区下排天官桥泵站;黄河路(三峡大学后门~大学路段)雨污水主管道均位于道路南侧,并且另有 2 道平行窜联支管,道路一侧共有 4 道合流管道,检查井密集,且管道纵横交叉,又相互连接;朝阳路(沙河路~高速公路)分流的雨污水主管道自行连通。2.3 污水断头管网问题。
存在部分污水断头管网,污水无法下排至处理设施,最终排水自然水体造成污染。
如东山大道东站片区段污水管末端未能接入下游污水系统,共强村安置小区、兴润秋雨台、温馨家园等小区接入的大量污水无法正常下排,污水管道污水漫于井筒自寻出路进入雨水系统,最终排入柏临河污染水体。长岭河截污干管收集了宜昌监狱的污水,但下游长板坡路尚未实施,目前污水直排长岭河造成水体污染。
2.4 排水系统维护困难问题。
造成排水系统维护困难的问题主要有几类:1.部分倒虹吸管道难以清淤维护。2.部分固定式截流堰过高,上游淤积严重,不易清理。3.部分设施的建设对后期维护便利考虑不足。4.部分排水明渠因用地开发暗埋,支管接入、淤积问题相对明渠较难排查、清理。5.部分管道埋深过大,问题排查、清淤、维护难度大。6.部分排水管道检查井缺失。7.井盖混乱,管道辨识难度大,部分井盖开启难度大。
2.5 污水泵站高液位运行问题。
由于设施建设运营成本等原因,较多污水泵站高液位运行,一是导至上游污水溢流污染风险较大;二导致是上游管道长期高水位、低流速,容易淤积,不易维护。
如大公桥泵站高液位运行导致高峰期污水从上游三江桥排口溢流;洋坝泵站高液位运行导致污水从合益一路、江景二街排口溢流风险较大;花艳污水处理厂厂外泵站高液位运行导致柏临河污水干管水位过高,管道淤积严重,管道破损大量漏排柏临河。
2.6 雨、污混接问题。
朝阳路(夜明珠路~东山四路)全线按雨、污分流体系建设,但是夜明珠路~沙河路段因支管混接严重按合流体制运行;沙河路~高速公路段因雨、污主管连接按合流体制运行;高速公路~东山四路段因市二十五中污水错接按合流体制运行。桔城路雨水混接入污水系统 25 处,污水混接入雨水系统 17 处,因为全部按合流体制运行。汉宜路 15 处污水混接入雨水系统直排花艳排洪沟进而污染柏临河水体。同强路 7 处、东站路 4 处、共谊一路 4 处、东山大道 1 处污水混接入雨水系统经博物馆处排口直排污染柏临河水体。
2.7 管道功能性、结构性缺陷问题。
对东站片区 25 公里管道进行 CCTV 检测,发现功能性、结构性缺陷共 261 处。其中,管节破裂 38 处;管节变形 25 处;管道内障碍物 31 处。这些缺陷可导致雨水渗入污水系统加大污水系统负荷、污水渗漏污染环境、管道有效断面不足降低排水能力、引起管道塌陷等严重病害。2.8 水生态、水环境绩效不佳问题。
目前的排水系统建设侧重于排水安全与排水功能,对水生态、水环境顾及较少。部分区域完成雨污分流改造、雨污混接改造之后,水体污染仍然较重,如云池河紧临 318 国道,初期雨水对水体污染较大。因过度截流,城区普遍存在清水被截流,旱天水体水量过小的问题。
三、排水系统建设建议:
1.环境优先,加大环保比重。在新建排水项目设计、排水改造项目设计中,应加大环保比重,设计方案优先考虑水环境因素。对老旧管网的利用应持谨慎态度,不可因工程造价因素迁就勉强;对泵站控制液位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上游排水的通畅性,避免高液位导致的管道满水运行。
2.系统建设,避免断头管网。目前排水管网的建设主要随市政道路同步建设,由于道路建设存在的各种客观障碍,其建设时序可能与排水需求不一致。但是为避免断头管网出现,应合理调整道路建设时序,或者建设临时管网保证排水通畅。
3.提高规划落地性,高标准一次性建设。排水工程建设应适当提高标准一次性建成。减少主管网建成后小区排水无法接入、排水系统能力不足等需要二次改造的情况。
4.建、管协调,便于维护。市政排水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维护管理的易操作性。排水管道位置走向应明确、明显、有序,减少高埋深管道,避免过高固定式截流堰,避免倒虹吸管道,检查井间距应基本一致,且不被覆盖。
5.利于监督。尽量保留常流水明渠不加盖,排口不沉底。
参考文献:
[1] 张悦, 唐建国等.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排水口治理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 唐建国,张悦,梅晓洁.城镇排水系统提质增效的方法与措施[J].给水排水,2019,45( 4) :30-38
李 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