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草壟:禁地變成觀景台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夏季,新界北部,馬草壟
  • 发布时间:2020-11-30 13:15

  在2013年夏季之前,新界北部邊陲的馬草壟一帶曾是邊境禁區,這裡與世隔絕,空有曠世美景卻無人知曉。直到2013年6月10日,6個邊境村落一起解禁,馬草壟終於被外界發現,原來這裡有星羅棋佈的魚塘、田園和濕地,交織成絕色美景,令人驚艷!

  城鄉相映構成絕色美景

  馬草壟在深圳河之南,位於羅湖以西、古洞以北,鄰近上水市鎮,南接元朗新田鄉村。屬於新界北區,歸古洞管轄。

  馬草壟北面是密集的魚塘,與深圳福田僅一水之隔。魚塘區西面為落馬洲河套地區。蜿蜒流淌的深圳河成為香港與深圳的分界,這邊是新界的樸素村野和田園魚塘景觀,而對岸則是深圳的繁華城市,高廈林立,對比何其強烈!

  馬草壟一帶有兩個村落,分別為馬草壟新村和坐落其北面的信義新村。在信義新村北面的山崗上,有一座建於1950年代初的「馬草壟麥景陶碉堡」。

  與「馬草壟麥景陶碉堡」平行的地段有一連串山崗,其中7個山頭建有「麥景陶碉堡」,是昔日作邊防用途的堡壘。而在這些山崗上,因為景觀開揚,自然被攝影愛好者發現,成為拍攝日落及夜景的好地方。

  在馬草壟的山頂制高點上看,魚塘景觀主要在西面,因此最好是利用傍晚霞光燦爛的時間拍攝,這時可以見到彩霞倒映魚塘水面,如一片片明鏡。當深圳華燈初上,又是另一種景象。這時香港新界的鄉野田園、水塘濕地與深圳五光十色的繁華都市交相輝映,豐富多彩!

  「麥景陶碉堡」的滄桑

  昔日港深邊境禁區的7座英式碉堡,分別屹立在港境的落馬洲馬草壟、米埔白鶴洲、沙頭角伯公坳、蓮麻坑礦山、香園圍白虎山、打鼓嶺瓦窰及文錦渡南坑。它們的設計大致一樣,7座建築物皆為兩層高,頂層為八邊形或圓形設計。屋頂有瞭望台,可居高臨下眺望深圳河一帶。碉堡外有鐵絲網包圍,鐵絲網內設有生活區(煮食區、休息室、洗手間)、發電機房、水塔,還有防彈牆。主要作用給警察注視邊境的一舉一動,同時堵截非法入境者。

  事緣1949年起,有大量非法入境者湧到香港,時任警務處處長麥景陶下令在香港邊境範圍內多座山嶺上,興建防禦工事作為警察的哨崗。1949年至1953年期間,共建成7座碉堡,俗稱為「麥景陶碉堡」。這些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屹立山上,四周並無其他建築,顯得十分突出,被英國人戲稱為「麥景陶教堂」。7座警崗目前仍在,並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但隨着時代變遷,警崗已由人工值勤轉為以電子監察系統運作,大部分警崗已無警員駐守,形同廢堡。2013年,當局縮減落馬洲邊境管制站至梧桐河段的邊境禁區範圍,有6條鄉村被劃出禁區以外,包括得月樓、料壆、信義新村、馬草壟村、落馬洲村及下灣村。

  7座麥景陶碉堡屬香港警察新界北總區。根據《2015邊境禁區(修訂)令》,已於2016年將這7處警崗剔出禁區範圍外,但因保安理由不對外開放。然而,這些「年屆古稀」的老警崗卻成為邊地秘境遊客的探尋目標。

  交通

  馬草壟位置十分偏僻,過去居民只能依靠由上水巡撫街乘開往馬草壟的鄉村車出入。2015年鄉村車已停駛,現在有51B專綫小巴提供服務,由港鐵上水站來往馬草壟信義新村。服務時間:05:20-21:00;行車時間20分鐘;但班次疏落,15-50分鐘一班。

  自駕遊:可從古洞河上鄉路進入馬草壟路,至信義新村後向右入料壆路,再轉左上斜坡小路到達馬草壟警崗。

  注意:馬草壟警崗下的停車及迴旋處地方狹窄,只可停泊幾輛汽車,而且常有警車來巡邏,千萬不可阻礙道路。

  陳一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