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和双手营造技艺之美
-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视剧,作品,创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12-22 10:46
从《小兵张嘎》到《天龙八部》《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再到《激情燃烧的岁月》《笑傲江湖》《走过旧金山》,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影视剧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在人们为影视演员的精湛演技喝彩的时候,殊不知有太多的幕后工作者为这些经典影视剧走上银幕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与艰辛,尤其是那些美术设计工作者,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视角,将现实与艺术融合,让符合影视剧剧情的场景永留银幕,给观者带来真正的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美术专业教授宋鸿荣,正是这样一位美术设计工作者,他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担任美术设计师,并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执着的创新,为人们呈现了一部部经典影视剧作品。
坚守初心,执着创新
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国家百废待兴,正值青年的宋鸿荣以优异的成绩走进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而这一年恰逢北影的电影美术系创立。因为自幼喜欢画画而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建筑师的宋鸿荣,因为分数差了一点而错过了清华建筑系,转而选择了北影美术系,并且成为其第一届毕业生。
据宋鸿荣介绍,当时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美术系的第一个班共有学生24人,并且名义上是一个班,却面临着“三无”的窘境,既无教材、无合适的教员,更无条件。教学采取的是师传徒的模式,每一位老师可以说都是“实干”出来的。当时设计课一学期的课程,老师只用两个小时就能讲完。系主任李居山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一套独特的电影画面透视学,并于1960年7月编辑出版了《电影画面透视学》,这也是宋鸿荣和同学们的第一本教材。
不难看出,宋鸿荣青年时期的学习是“不容易”的,学科的发展也是缓慢的,但是他们的热情和执着却是值得敬佩的。据了解,他的同班同学中不仅有后来导演了影片《开国大典》的知名导演李前宽,还有凭借影片《拉贝日记》获得2009年“德国电影奖”最佳美术指导的北影厂一级美术师屠居华等。可以说,人数不多的一个班级中,大多同学都成为了业内翘楚,撑起了中国电影在继往开来的洪流中锐意前行的天空。
当然,能够成为行业内的领头羊,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专业领域的第一批高材生。以宋鸿荣为例,
从宋鸿荣参加实习的第一部影片《小兵张嘎》说起,当时因为影片取景地白洋淀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水灾,使得正在拍摄的影片无法继续进行下去,甚至拍摄组都在这次水灾中损失惨重,最终只抢救出来摄影机、胶片,经过几天辗转才回到北京。这对当时还是实习生的宋鸿荣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但也正因如此,他的创作热情才得以激发。当剧组明确原先的取景地白洋淀已经无法再继续拍摄时,他灵机一动,提议能否在颐和园玉带桥一带尝试拍摄,因为那里散落于湖面上的芦苇和盛开的荷花,恰好符合取景要求。
就这样,《小兵张嘎》得以顺利杀青,很少有人知道影片中出现湖水细节与芦苇的地方大部分景是拍摄于北京颐和园。而小嘎子与白洋淀渔户女儿玉英嬉戏游水的那条船,则是靠两个人在水下拉着前进的,宋鸿荣便是下水拉船人之一。
1964年,宋鸿荣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毕业作品是电影《烈火中永生》的渣滓洞设计。由于成绩优异,他在毕业后留校任教,此后又担任多部影片的美术设计师,其中影响最广的代表作品为1983年香港知名导演李翰祥执导的《火烧圆明园》与《垂帘听政》,他本人也凭借《垂帘听政》荣获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奖,初出茅庐的他在影视美术设计领域备受关注。
激情满载,无悔人生
电影美术师的任务是全面负责影片的美术设计工作,运用空间场景和人物造型完成影片的形象、基调及风格样式。在美术创作中充满了激情的创造性。不同题材、不同导演风格都是对美术师的挑战。这是宋鸿荣对50多年美术创作工作的总结和提炼。
看过《垂帘听政》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部以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为背景,讲述慈禧从被选入宫到垂帘听政的影片。其中,火烧圆明园是这部片子的序幕,也是重头戏,这就需要圆明园的场景复原。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宋鸿荣仅用两周时间便画出了设计图。而这张设计图他仅参照了圆明园管理处和圆明园学会帮助他拿到的4张5寸照片,照片中拍摄的正是圆明园内长春园西洋楼的设计者、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所做组图《圆明园西洋楼版画》中的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等场景。
因拍摄需要,宋鸿荣对历史上真实的大水法场景进行了一番改造,将一个长80m、高13m的走廊(由56根高7m的汉白玉石柱组成)放到大水法场景中,形成东西130m、南北80m的空间纵深,占地将近2万多m2。使其更适合构图和镜头调度的要求,让摄影机可以透过一根根柱子,拍摄出大水法、远瀛观的近景,同时也可以拍摄出远山和长陵的远景,令画面更有层次感。
宋鸿荣还向导演李翰祥建议,在咸丰皇帝与慈禧初会的戏中,加上桃花盛开的场景,使其更加诗情画意。据了解,大水法的场景主要由喷泉组成,突出水的功能便成了重中之重。为此,他们一共做了180个喷头,同时复原了圆明园著名的喷泉景观“十犬逐鹿”。结果,该影片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宋鸿荣在香港接受了专访,当影片的拍摄细节被公布后,业内震动。30年后,他将这张电影《火烧圆明园》“大水法”场景气氛图捐赠给了中国电影博物馆。
《走过旧金山》的场景是宋鸿荣的又一经典之作。2001年下半年,《走过旧金山》剧组碰到了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即因为“9.11事件”的突发,到美国取景的计划不得不取消。导演包福明当场抱头大哭,这是他的第三部戏,意义重大。此时有人提出,在中国能不能拍摄美国戏?在所有人都沉默的时候,宋鸿荣果断接过重担,拍板表示继续拍下去。
因为宋鸿荣认为:环境是人创造的,人既然能创造环境,便能改造环境。为此,他开始废寝忘食、细细琢磨如何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最终,他将改造的城市选定在了上海,伫立在黄浦江沿岸,被称为“万国博物馆”的外滩建筑群至今还可以窥见旧日里“十里洋场”的气派与繁华。
为了达到真正的效果,宋鸿荣要求把一条街上所有门店的招牌全换成英文的,把街上所有汽车的车牌全换成美国的,还得要50套带手枪、警棍、披风的货真价值的美国警服。虽然最终只找来了20套美国车牌与20套美国警服,包括手枪、报话器、警棍等配件,但也让宋鸿荣的心里有了底。接着他还设计了美国警局、监狱,以及一个真正的警察局旗子、车牌、警局名录等,甚至街上某个卖鱼丸的小店,都要对其名字、样子、里面的人进行细致的设计。
在宋鸿荣的看来,《走过旧金山》是自己创作上最难的一部作品。他需要突破的不仅是建筑场景和人物造型上的相像,还是文化上的历史感、地域感,以及艺术感和生活感。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与担当,统筹布局,全面布景,最终取得了非凡反响。2003年8月,他个人因担任《走过旧金山》的美术师获得了第23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美术奖。而就在此前一年的12月,他已经凭借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荣获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美术奖。
宋鸿荣常说:“影视作品中,看得见的都与美术设计有关。而电影美术师是杂家,天文地理、历史民俗、中外建筑......什么都得懂,这是我们的基本功。我每做一部影视剧都把它当成一次学习、研究和深入的过程,边学边做。尤其是历史题材,要让历史资料中的文字变为具象化的实物,让概念成为形象,离不开对历史的全面了解与创新。”
影视到建筑,梦想开始落地
做建筑是宋鸿荣一直的梦想,2005年,作为张纪中版《天龙八部》的“配套”,由《天龙八部》剧组和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合作建设的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在苍洱景区的中心区域落成,总设计师就是宋鸿荣,至此,他的建筑梦终于实现了。
据悉,在云南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苍山山麓片区,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就坐落在逶迤起伏的苍山下,东临澄澈如镜的洱海,北接千年古街三月街街场,距大理古城仅1.5公里。该影视城总投资1.2亿元,占地700亩,共有126个单体建筑,由大理皇宫、镇南王府、大理街、遼国城门、街市、西夏王城、女真部落等组成。每天,络绎不绝的国内外游客涌向这里,去探寻金庸笔下那个充满着侠义豪情、快意恩仇的江湖。
宋鸿荣说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是自己最自豪的作品之一,真材实料,圆了他一直想做真正建筑的梦想。宋鸿荣说这是目前全国最完整、最细腻的影视城之一,也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影视城。因此,他将这座影视城的各个角度与细节都摄入镜头,作为永久的珍贵回忆。
“我这一辈子就想搞建筑!”于是有了成吉思汗行宫、开封东京文化影视城、浙江永康《天龙八部》影视城、云南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浙江象山民国城、中央新影沈阳文创产业园明清城等的相继拔地而起。
进行影视美术设计的同时,宋鸿荣的教学工作也别具一格,在电脑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的今天,他却坚持手绘设计图。对此,他这样解释:“电影发展到今天,‘讲故事’仍然是其最核心的要素。技术大于艺术,形式大于意识,是造成现在大片浮躁的问题。技术的进步无法取代人脑,技术再怎么发展,也取代不了创意。”正因如此,直到今天,北影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手绘依然是基本功。
已至耄耋之年的宋鸿荣自2016年开始,总是埋头伏案,奋笔疾书,有时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写3千~ 5千字。原来他正在做一件大事,那就是将其毕生所从事的影视美术设计经验与心得编纂成册、著书立说。因为作为新中国从北京电影学院走出的第一代影视美术设计师及北影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奠基人,这个心愿已在他心里埋了数十年。
如今,新书《创意、创作、创新——宋鸿荣影视美术创作理论与实践》已经出版,全书将近20余万字,附录500张插图,都由宋鸿荣一手包办。对此,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搞了一辈子影视美术设计,总得做个总结。”但我们知道,这本书的出版,于影视美术的发展、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都将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莫道红尘累英雄,文中更有锦绣生。回首岁月轮回处,心境即是眼中境。有人说,真正的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往往都是将自身的文化素养、生活感悟融入作品之中,赋予作品生命和灵性。宋鸿荣的影视美术设计作品和建筑作品正有此风,他正在用智慧和双手营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