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甘肃省天水市,这个美丽的地方有许多特色年俗。
过年了,家乡的各个乡镇通常会演几天戏, 我们称作“天水秦腔”。家乡的秦腔主要唱法是“吼”,高亢激昂的吼声中不乏淳朴的感情。锣鼓声一起,家家户户的老人孩子就搬起小板凳,围着戏台津津有味地听起来,痴迷于表演者的一举手一投足。在长辈眼里,乡味浓郁的天水秦腔是神圣的,是最能代表天水的,是世世代代必须传承的东西。
一到过年,每家每户的餐桌上一定少不了一种叫“呱呱”的小吃。满地打滚儿的小孩子、能帮父母出门跑腿的大孩子、已经老得走不动路的“老孩子”,说到呱呱,谁不是口水直流呢?其实呱呱的制作方法十分简单,只是将陇南盛产的荞麦粉加水慢火熬制成色泽黄亮的膏状,晾凉即可出锅。吃法更简单,将成团的呱呱捏成拇指大的小片,配上辣油、芝麻酱、食盐、醋、蒜泥等,香辣可口。呱呱带给天水人的,不仅是味觉的享受, 更是精神的满足。
说到过年,当地人最喜欢的活动莫过于热闹的社火了。社火是我们家乡比较隆重的活动, 也叫秧歌。除夕那天,所有人都早早起床,天不亮,街上就已人山人海。大家都兴奋地赶往表演场地, 不一会儿,空旷的广场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秧歌活动开始了,一支支秧歌队伍浩浩荡荡地来了:虎头虎脑的舞狮队率先出场;画着各种脸谱的戏剧演员一一上场;踩高跷派发气球的杂技小丑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还有坐着花轿的“白娘子”、机灵敏捷的“孙悟空”、骑着毛驴回娘家的“小媳妇”……表演的人精神头儿十足,观众挨挨挤挤的:叔叔阿姨们一边欣赏秧歌一边说笑着,孩子们早已被“糖人儿”“糖葫芦” 牵走了魂儿,闹着要吃。
除夕这天,孩子们还有一项特别的游戏,叫“耍龙”。每当耍龙队伍经过时,孩子们就会欣喜若狂地排成一队,一个接一个地从龙头底下钻过去,一直钻到龙尾, 那场景可谓热闹至极。据说,从龙肚子底下钻过去的人会有好运!大人们虽然不会去耍龙,但看着孩子们热火朝天的耍龙场景,也会被感染,不由自主地参与进来。这时,大人们也会释放童心,像个孩子一样。整条街成了声音的海洋:锣声、鼓声、欢笑声响成一片。秧歌要闹上一天,处处喧腾,直到深夜才停。
在天水过春节,虽没有繁华都市里的时尚,但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这里的人纯朴善良、勤劳乐观,这里的年别有趣味,充满了浓浓的西北特色,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感受年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