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的洗手间没有纸
- 来源:《师道》(人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洗手间,卫生,角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4-09 14:46
市专家班年底在师大集中研训, 课间去洗手间, 意外发现这里并没有配卫生卷纸, 当然更没有干手器之类的配置。这在广州市不少中小学已属标配的东西, 在这所华南地区的知名师范类大学却不见踪影, 颇让人有些意外。
倘从支出成本的角度来考量,单单是卷纸之类的, 较之整个教学大楼常规维护成本来说, 真可谓九牛一毛之一毛, 实在算不上是个什么大不了的负担。未添置, 除了习惯上一直是这样于是便这样的惯性思维使然, 恐怕更多的还是担心所谓的资源浪费吧。
其实, 像我们这样的中学刚开始配备时也不乏这样担心浪费的声音。起初, 个别学生的不自觉, 存在浪费甚至私拿的情况也偶有发生, 但坚持下来并辅以适当管理、适度引导, 情况很快就好得多。既没有“一人有错, 全体陪罚” 的管理惰性怪象再现, 当然也不会放任不管任其形成破窗效应。私以为它实际上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水准, 同时也可管窥其培养学生的素养水平。
其实, 这种基于信任释放善意的管理本身也是一种智慧。
早前曾读到过原惠普公司中国区首席知识官(CKO) 高建华先生在《笑着离开惠普》一书中提到的 “惠普卫生纸” 的小故事。
1986 年, 高建华先生刚加入惠普的时候, 发现在公司卫生间里放着质量非常好的卫生纸, 供员工和来访的客户入厕时使用。这在今天看来没有什么, 但是在那个年代, 普通家庭是不舍得花钱买那种高档卫生纸的。可是打扫卫生的人员发现卫生纸消耗得过快, 有点不正常, 一卷卫生纸放上不久就没了,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大家都觉得这事儿有些蹊跷, 看来显然是有人将卫生纸私自拿走了。
公司并没有因此而废止这项配置, 而是按照原来的做法继续执行。按照惠普的价值观, 设计出来的任何制度都不应当惩罚好人, 不能因为一两个人的犯错就连累大家,就去改变正确的做法, 毕竟大多数人是不会偷卫生纸的, 拿走公司的卫生纸一定只是极个别人所为。公司只是在大会上通报了这件事情,并强调公司假定人性善的理念, 继续免费供应高档卫生纸, 但是偷卫生纸的行为关系到一个人的品德问题, 公司不会因为卫生纸价值不大就会听之任之, 一旦发现是谁干的,只有一个结果———立即开除。这件小事就这样既简单又人性化地解决了, 但从中却折射出惠普的一个理念: 制度不应当惩罚好人。
言及此, 我又想起了前年在芬兰研修时看到的赫尔辛基地铁没有闸机的事来。赫市地铁所有入口都不设闸机, 只是象征性的张贴提醒标志, 乘客完全自觉购票乘车, 也看不到工作人员现场督查。如此,进出场站当然更为通畅, 站台的通勤效率要高很多。同时, 地铁公司的运营成本也要节省很多, 根本无需配备许多场站工作人员(实际上我们在站台也很少看到地铁工作人员), 也无需配备用于刷卡检查的闸机这样的软硬件设备。逃票现象肯定会有, 但只是个别素质低下的人员, 显然不应该因这种个别现象而让大家出行都受影响。而且, 偶尔为之的抽查, 纳入个人征信系统的隐性但却威力巨大的处罚, 足以在公众心目中形成一道无形的自然约束底线。这种基于信任的管理理念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回到学校教育上来, 这种以信任为基础的释放善意的管理本身就是极好的教育。不只是学生, 教师亦是如此。办公用品的随用随领,尊重了教师的个人选择, 实际上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印象中刚刚给教师办公室配备复印打印扫描一体机时, 为杜绝可能出现的浪费,避免公物私用, 当时的教务主政者曾就此专门为每位教师设置登录帐号、使用密码, 逐月统计并公布每人使用的数量等, 实际效果也并不见好。后来虽然仍保留了个人帐号和密码, 但再也不提使用限额的事来, 反倒是更为相信大家, 尊重大家, 实际上也没有带来更多的浪费, 反而使得大家更为自觉, 习惯性地自律。双面打印, 环保节约的理念也早为大家所接受。偶尔作废的纸张也都自觉收集起来作为办公草稿纸来使用。实行弹性办公制度, 并无限时打卡、考勤之类的,实际上大家早来晚走, 工作自觉意识更好。细细想来, 基于信任、释放善意的管理不只是成倍提升管理效益, 实际上也在培养和提升师生的整体文明素养。
说回到洗手间配卷纸、干手器的事上来, 其实不只是学校, 社会公共场所都可以逐步尝试配备, 同时当然也要加强宣传引导, 辅以必要的管理。早前看过报道, 貌似日本就有因多拿公厕卷纸而被罚款十几万日元的新闻。至于大费周章地引入高科技, 搞出个什么刷脸再取用厕纸的机器———人脸识别厕纸机, 我看还是算了吧。购买价值不菲的机器, 再加上平时使用需要的电费, 人工维护成本, 几项相加,其费用要是用来购买厕纸的话, 估计也足够用上个三五年的了。
(作者单位: 广州市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黄佳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