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学科之一, 课堂自然也不能少了美感。美术课堂教学追求美、创造美、展现美, 既能提高教学效果,也能给师生带来身心愉悦和享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的熏陶。美术教师应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中和学生们共同成长, 让学生的感情得到抒发, 在互动中一起收获美的感悟和愉悦体验。本文以校本课程《精美的广州彩瓷》一课为例, 谈谈在美术课堂中实施独具美感的“五美” 教学策略。
广州本土文化在悠久的历史中积累沉淀, 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融会, 将广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整合, 形成广州的特色文化, 体现了开放、务实、包容、创新、和谐的人文精神。笔者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个人教学风格也深受其影响。我一直在不断思考, 大胆创新, 并结合个人研究课题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为实践, 从美术课程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的整体高度确定教学活动, 在课堂中引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 在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和生活世界中快乐学习、收获, 尽情享受生活中的美术,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广州彩瓷是广州很有特色的美术工艺品, 也是本土著名的非遗文化, 我在校本课程中特此设计了《精美的广州彩瓷》一课, 使学生从中了解广彩的历史、认识广彩的工艺特色、感受体验广彩的独特美感。
1. 唤醒美的意识。在课堂导入环节, 我尝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利用学案在课前让学生讨论、展示收集的资料为铺垫, 建立对作品初步的美感意识; 再以“中国广彩第一碗” 巨大的尺寸、精美的工艺引发学生对广州彩瓷的认同感。当学生的视觉受到激发, 再次唤醒脑海中美的意识时, 教师再从作品题材的选取、构图的精妙、图案的繁复、颜色的强烈等方面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仔细观察。在整个教学环节, 教师始终以唤醒学生美的意识为目标, 不断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从师生互动到生生互动的交流中层层递进, 不断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感悟。
2. 欣赏美的造型。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分析作品中所描绘的造型的图像美感, 如作品“中国广彩第一碗” 碗心主题描画的是宋代杨门女将的故事, 佘太君和身着帅服的穆桂英坐在演武台上校阅两位女将练习比武的情景, 人物动态自然、表情描画细致, 周围用以烘托碗心主题的人物图案、花鸟鱼虫、亭台楼阁等各种装饰线条流畅、造型生动、色彩柔和, 图案在整个碗里显得既丰富又有趣。在课堂上,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欣赏柔润细致的笔法描画的各种内容,反复仔细揣摩作品细节, 从而深刻理解作品表现造型美感的独特艺术语言, 真正提高对造型的欣赏判断能力。
3. 培养美的语言。小学阶段美术语言的学习与表达, 从选择简单的词语、短句表达内心对作品美的感受, 再到在高年级阶段学会用完整的一句话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悟, 需要经过逐步积累、逐步培养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分析作品的时候, 必须运用美的语言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让学生在积累美术语言的同时获得情感上丰厚的美的享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学案开展探究学习, 学案的设计包括 “想一想” “说一说” “写一写” “画一画” 等不同方式, 引领学生感受广彩作品的艺术魅力, 探索、思考广彩作品的艺术特点, 如色彩瑰丽、构图巧妙、工艺奇特、图案精美等。
4. 领悟美的意境。广彩作品表现手法中有“开光” 和“开窗”,框内会描画出各种很有意境的场景, 比如用造型生动而独特的笔触描绘蝴蝶若不经意地飞舞在花丛中, 轻盈细致的线条与淡雅的色彩相互和谐地映衬, 显得格外生动;背景的留白更鲜明地突出作品中蝴蝶的轻盈, 似乎在大自然美妙的音乐中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 整个画面让人感觉舒适、清新、恬静。教师巧妙联系古诗词精妙的语言, 帮助学生从文字的理解过渡到画面美好事物的表现, 产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与美妙的意境。意境, 是由内心引起的, 让学生领悟美的意境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 更好地激发创作的热情、更好地表达美的追求。
5. 激发美的感受。看的环节:课前教师安排学生自主欣赏环节———自由参观“广彩小展厅”, 陈列的各种广彩瓷器实物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近距离初步观赏广彩, 而这“眼看” 的环节也能有效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摸的环节: 在小组探究活动中, 教师让学生触摸广彩, 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辨的环节: 以 “活学活用” 通过对比广彩与非洲彩瓷作品, 找出广州彩瓷的特点和风格, 学生通过探索、辨别去寻找答案, 从平面图片到立体实物认真辨别, 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广彩独具的艺术魅力。
实践证明, 这“零距离” 接触作品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学生对广彩瓷器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视野更加开阔, 对美的认知和理解更加敏锐。
笔者认为, 我们的美术课堂最终是要培养具有独特美感的学生,让他们从最普通的事物中看到美,以美的感情面对未来的生活, 对生活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因此, 一线老师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 在课堂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充满师生智慧与情怀的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成长, 让每一节课都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 让每一节课都能与学生一起学习美、研究美、探索美、创造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