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经验的思路

  糖尿病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通常还伴随脂肪、蛋白质以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等症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饮食结构的调整,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逐渐增多,疾病本身及其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糖尿病已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富贵病,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等众多发展中国家已逐渐成为糖尿病的重点发病区域,加之我国人口老年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庞大的患病人数一定程度对社会发展形成沉重负担。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长期的高血糖对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人体组织等都会产生一定的损伤,包括眼部失明、肾脏衰竭、脑血管疾病以及心脏病等,具有较高的残疾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的手段包括西医和中医两种,而中医疗法对糖尿病症状的改善具有独特疗效,其用药方面有所区别,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和思路。

  一、糖尿病原因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而产生高血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功能损伤。胰岛素是人体中唯一可以起到降血糖作用的蛋白质激素,胰岛素的正常合成与工作能够平衡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避免血糖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因此,胰岛素的异常对人体血糖浓度的变化有直接影响,并间接导致了高血糖,从而引起的糖尿病的发生。

  二、中医辨证和结合西医辨病

  传统中医将糖尿病归类于“消渴”等范畴,认为病机主要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其本为阴虚,标为燥热。阴越需则导致燥热越严重,燥热加重后反之引起阴虚,阴虚和燥热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阴虚、燥热通常会累及脾、肺、肾三个脏器,所以中医治疗糖尿病建立在“三消”的基础上,治疗时更加关注改善阴虚燥热,缺乏对降血糖的关注,也没有借用现代医学对胰岛功能进行调整、纠正代谢紊乱等思路。笔者认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时,应该以病为主,病证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糖尿病疗效。

  二、中药理论结合中药药理、毒理

  通过中药理论指导糖尿病的临床用药,对于阴虚燥热所引起的多饮、多尿症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是对降血糖的作用仍不理想。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各种中药对于血糖的影响有所区别,其中人参、茯苓、山药、黄芪、葛根、白术、枸杞子等药材具有降糖作用,而柴胡、生姜、党参、杜仲、龙胆草等药材具有升糖作用。因此在糖尿病的辨证施治中需充分考虑药材药理作用,避免使用升糖药物。

  三、并发症治疗

  糖尿病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时需重视对并发症的治疗。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由于阴虚导致血少,而燥热伤气,进而造成阴虚血滞、气虚血瘀的现象。可见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和血瘀证存在密切联系,因此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主。

  四、辨证论治

  (1)气阴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糖尿病患者症状主要是身体虚弱、精神疲惫、尿频、气短等。中医将玉泉丸应用于糖尿病和阴虚患者的治疗中,可起到益气清热、滋阴养肾等作用。六味地黄丸联合生脉胶囊对咽干、腰膝酸软等症状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对于阴虚脾虚、食欲下降、气虚等症状患者,可使用参林白术丸治疗。

  (2)阴虚津亏证

  阴虚津亏证糖尿病患者以口干舌燥、大便干燥、咽喉干热、尿液黄等症状为主。中医对此证型的患者治法主要是六味地黄丸,可起到滋阴补肾的功效,对肾阴不足、阴虚等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另外,麦味地黄丸可用于咽喉干燥、干咳、肺肾阴虚、气短等症状的治疗中。此外,天王补心丹主要用于心肾阴虚的治疗,对失眠和心烦等症状可有效缓解。

  (3)阴阳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糖尿病患者症状以夜间尿频、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等症状为主,同时伴随四肢无力、大量出汗、性欲下降等症状。对于该证型患者,可使用右归丸治疗,可起到补肾、滋阴助阳的作用,特别对于长时间患病所引起的阴阳两虚具有良好改善作用。若男性患者存在阳痿、女性患者存在白带异常等症状时,可采取补肾壮阳的治法,中药方可选取五子衍宗丸治疗。

  (4)气机郁滞证

  气机郁滞证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主要是胸部疼痛、腹胀、情绪下降、叹气,而女性患者伴随月经异常、脉弦等表现。针对该证型患者,需采取活血化瘀治疗,使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的药物,以此缓解血瘀症状。

  总而言之,中医在糖尿病的治疗上主要是根据疾病发病机理和各种药材药理作用进行配伍,通过调节机体气血,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对于糖尿病效果明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