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在心理咨询中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心理咨询,帮助关系,建立措施
  • 发布时间:2021-07-16 13:01

  【摘要】由于生活环境的多变复杂以及学习压力的逐渐增大,当代我国很多中小学生都会展现出一定的心理问题。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引导学生展开心理咨询也成为学校应重点关注的一项任务。在与学生接触,辅助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的过程中,心理教师一定要注意与学生构成和谐的帮助关系。只有两者的关系能够达到稳定状态,学生才会放下心中的芥蒂,主动与教师相互交流,促进心理咨询的顺利推进。

  前言:在小学阶段,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对于当代小学学校来说,其必须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转换自己的定位以及角色,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与学生之间达到良好的帮助关系。这种良好帮助关系是保证心理咨询活动顺利推进的主要支撑,其可以促使教师顺利达到心理咨询的目标,甚至会展现出超出目标的效果。

  一、尊重学生,奠定基础

  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对别人表现尊重时,既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舒适,同时也可以表现出自身的品德和修养。在与小学生进行心理交流以及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合理调节自己的定位,不要把自己放在高于学生的位置上,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产生较高的紧张情绪。正确的做法是,教师需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关系上,予以学生认可以及尊重,以此缓解学生的紧张以及压力,也能够让学生无条件的对教师形成信任。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正是这样一个道理。

  同时,能够主动选择与教师展开心理咨询的学生,自身肯定是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想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变以及调节。对于处于这一状态的学生,其会存在较高的不安全感。所以,教师一定要通过尊重学生的方式来缓解学生的情绪,为后续的心理咨询奠定基础。客观来说,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会有自己的习惯,也会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大家的特点所展现出来的程度不同而已。对于特点明显的人,大众总会用一种特殊的眼光去审视他们,认为他们所做出的不同于常人的行为就是不正常,是有心理问题。但客观来说,即便我们不认同,也不接受,但也应该予以对方适当的尊重。

  有人曾经把世界比作一个万花筒。在万花筒中,会有多种不同的形象,自然也会有不同的人。在与小学生接触时,无论其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展现出了什么样的状态,教师都应该用冷静客观的态度去接触学生,在潜意识中,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没有问题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所传递的这一信息如同一剂稳定剂,可以带给其充足的心理支持,进而有效增强心理治疗的效果。

  二、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首先,心理咨询教师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以及对于职业的认知。无论所面对的小学生呈现出什么样的情感认知以及精神状态,教师都需要予以学生充分的理解。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设身处地的体会学生的心情。只有教师能够与小学生之间达到有效的心灵共鸣,其才能够更好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其提供合理的心理咨询辅助。同时,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把自己放在一个聆听者的角色上,通过聆听来接收学生的信息,借助心理学的知识去剖析学生的这些问题,辅助学生做好有效的自我调节[1]。

  相比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不会过于严重。多数在于看不到自身的优点,看不到学习方面的进步,比较自卑,也比较敏感。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及潜能。在相互评价时,也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以及自立意识,以此让学生有充足的勇气去改变现状。只有学生愿意相信教师,接近教师,才会吐露出自己的心里话,才会真正的得到心理上的引导。

  三、保护秘密,建立信任

  心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并且并不长久。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有在产生心理问题之后,才会迫切的寻求心理咨询,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空间限制及时间限制。作为一名心理教师,面对来访的小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所吐露的秘密,一定要做好保密。这不仅仅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工作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在工作结束后,心理教师把学生向自己吐露的信息大肆宣扬,作为一种饭后谈资,那么不仅会影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会直接伤害到学生的自尊以及心理。所以,作为直接接收学生心理秘密的心理教师,一定要严格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了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可以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之前,向学生表明,随意泄露来访者的秘密是违法行为。让学生相信教师绝对不会透露自己的秘密。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形成较高的安全感,在与教师交流时,所说出的内容也会更加的真实。

  四、真诚对待,缓解抵触

  真诚是人与人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真诚的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诚挚,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以及戒备心理。在彼此信任,彼此信赖的过程中,促使整个心理咨询活动更加的自由,更加的开放。在小学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人生观,并且在后续的交流活动中,也应该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诚恳的态度来敲开学生封锁的心门 [2]。

  一方面,教师需要详细真实的把自己展现在学生面前,用坦诚的自己去换取学生的信任。另一方面,教师在面对学生时,需要保持真实,温和的态度,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放松的氛围。在这种气氛下,学生才会愿意真正的敞开心扉,向教师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教师也需要明确告知学生自己具有哪些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何种程度的帮助以及服务,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坦诚。如此一来,学生在与教师交流时便不会遮遮掩掩。

  结论:综上所述,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不需要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生活问题,但是其仍旧会存在一定的心理烦恼。在这一前提下,学校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出心理咨询活动的价值,教师需要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帮助关系。通过尊重学生、将心比心、保护秘密、真诚对待的方式,缓解学生的抵触情绪,使之愿意信任教师,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达成有效的心灵沟通,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池淑娜.心理咨询中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方法分析[J].校园心理,2017,10(04):264-265.

  [2]傅雪芬.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促进有效的心理咨询[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1):89-9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