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中年级阶梯式阅读法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阶梯式阅读法,三年级语文
  • 发布时间:2021-07-16 13:41

  【摘要】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就在中年级,此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课堂外自觉阅读,扩充知识面的好习惯。笔者认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应当呈阶梯式逐渐深入。

  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就是将书本上没有声音的文字转换成有声音的语言的一个过程。自古代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了“读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一直遵循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也就是说,只要读书的时候多读几遍,原本不清楚,不明白的语句也能够慢慢懂得它的意思,这样再读起来也自然会通顺许多。朗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小学生年龄都偏小,理解能力比较薄弱,思维能力也比较弱。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帮助其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和情景代入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尝试将课文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够更加投入于课文的学习中,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例如在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对古文所表达的意思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没有办法深刻的理解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是怎样,进而也就无法真正理解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主旨。但在学生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句式整齐,格调深远的语句能够帮助学生记诵,也能够让学生带入感情地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渐了解诗歌内涵。除此之外,朗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声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基础,并掌握相关的词汇,这样通过长期朗读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各项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大声朗读之外,在课堂中,老师也应当创设各种不同的符合课文内容的情景,让同学们参与其中,从而理发学生们去体会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 用心体会文章内涵。

  阅读的另外一种方式是默读。,通俗的说,默读就是不发出声音,而是在心里默默读出文字的过程。默读是一种比较独立的阅读方式,相比于朗读来说,阅读速度更快。新课标中指出,小学生应该逐步深入地学习默读这一阅读方式,而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有义务去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默读。放到具体教学过程中来说,老师可以先向同学们介绍默读这一阅读方式,并教给学生们默读的方法,首先从小声朗读开始,慢慢的收回声音,最后变成在心里默默的阅读,速度也随之变化,由缓慢变为快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不同环境下都可以安心阅读的能力。同时,课堂中的默读训练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并且老师也可以不定时检查学生的默读状况。

  例如在学习课本中《陶罐与铁罐》这一文章的时候,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写出几个问题,并约定好要随礼提问。之后给学生定下任务,要求他们在八分钟之内完成默读,在默读的同时思考黑板上面的问题,比如:陶罐与铁罐的区别,我们能从文章中得到些什么?在随后的时间里给学生自由的阅读和思考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用心去阅读并且专心致志地去思考那些问题。带着目的去默读文章,可以保证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默读的任务中。与此同时,这样也方便老师检验学生的默读成果是怎样的,也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自主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背诵优秀的词句,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背诵优秀的词句和文章是我国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适当的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语感,提高阅读能力。小学的语文教学任务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广泛积累各类语言素材,质,锻炼听书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增强自身的综合素。

  在写作过程中,有很多同学都会出现绞尽脑汁却不知从何写起的状况,这正是因为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太少,因此无论课堂内外,老师都应该要求学生多背诵些优美的句子和文章,并多写文章,记录事件等,记录事件等,这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同时提高。当然,背诵也不是盲目的背,应该选择一些经典的名著,文章等进行背诵,这样学生能够逐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并且随着训练的深入,学生对用词规范也会把握的越来越好。

  四、增加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能够积累到的素材也不会很多,所以,老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让他们了解书中的故事并学习书中的描写方法和记叙方法等。定期开展一些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们自己交流读书心得,比如讲述一下书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故事,他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这样时间久了,学生们便会自主的去积累一些素材,对他们日常的写作训练也会有很大帮助。课外阅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更多知识,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提高自身能力。

  结语: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充分利用阶梯式的训练模式,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其次是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用心体会文章内涵;三是背诵优秀的片段,积累大量的素材;最后要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拓展眼界。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轻松地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以便以后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应用。

  参考文献

  [1]唐静.浅谈小学语文阶梯式阅读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92.

  [2]臧国军.开展“阶梯式”阅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7(08):31-33.

  [3]吴彬姗.第二学段阶梯式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6(06):18-19.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