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合理运用
  • 发布时间:2021-07-16 14: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顺应时代潮流,迎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现阶段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已成为普遍现象,发挥着其应有的价值,同时也为小学教师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而小学科学这一科目主要发挥着帮助学生提高对事物的基本认识这一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规律的探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与教育局推进的素质教育这一理念相合,可谓是一举多得。因此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为论点进行实践探究,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望共勉。

  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这门学科的主要出发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性规律,促进学生积极探索事物主体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从而扩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师首要关注的内容,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帮助学生深入探究科学,实现科学的重要作用。因而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为观测点,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去放大微观世界,使学生更加清楚直白的了解科学世界中的故事,同时小学科学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准备图片或视频资料,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高效性。

  一.小学科学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

  扩展自己认知最简单有效的途径就是不断探索新事物,并在探索过程中不断理解,以此充实自身,达到知识的储备,认知的发展这一目标。但这些都需要以知识为基础,只有先储备了一定的知识量,才会增强自身的认知感,而科学这门学科创建的意义就在于此,目的是帮助学生扩展认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实践意识与能力。但储备充足的知识并不是学习科学这门学科的根本,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发展认知的一种途径。小学阶段,学生大多稚气未褪,饱含着充裕的好奇心与好玩心,而科学的设立一方面起到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是迎合了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与心理特征,以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分析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而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提前进行备课,根据所教学生的普遍学习与心理特点进行计划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明确教学目标,并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而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帮助小学科学教师进行高效的教学,摒除糅杂且枯燥的零碎知识点,代替以动图或视频的方式进行讲解,不仅清楚易懂,而且还可以带动课堂生动活力的氛围。

  同时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不必像以往那般板书一黑板,还未必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这也不利于学生对此的理解,只会越来越混淆一些相似糅杂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可看出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实现对教学知识的直观理解,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而且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的简捷的道路,有效解决了教师对学生讲解知识与演示的困难,有效抓住了学生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小学科学教师要进行思维创新,改变教学方式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本就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而且科学这门学科有些知识较为晦涩难懂,以小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扩展能力根本不能独自完成一些科学实践。因而这就需要小学科学教师的引导,小学科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去进行合理引导,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余留给学生思考问题并进行师生互相答疑的时间太少,使大部分学生心中依旧存在问题得不到解释,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会逐渐丧失对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抵触心理,这大大不利于课堂教学。

  因而小学科学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思维创新,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教学效率。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完全解决了这一难题,成为当前效果最好之一的教学模式,它利用自身的优越条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动化,具体化的科学学习课堂,吸引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有效的提高了科学的教学效率。

  三.小学科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当下教育的理念是素质教育,以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科学教师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就需要信息技术发挥其动态作用,使学生在兴趣探究的条件下积极观察,理解知识点。但科学素养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判断能力。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多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不能只偏向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在课内课外都要进行演示模拟训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如此一来,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总结

  从上述可得出: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活力的学习环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明坤.基于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读写算:教师版,2017(40):187-187

  [2]王俊卿.信息技術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6(3):70-71

  [3]朱先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学习效率[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5):37-38

  [4]苗茁.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0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