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翻转课堂,初中地理,教学实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7-16 14:19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翻转课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展开了讨论,提出了正确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分析了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重点阐述了翻转课堂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路径,一是预习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课上分享,增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三是总结讨论,深化并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最后得出结论: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初中学生在地理学科中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初中地理课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如何向课堂45 分鐘要效益,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在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上做了坚持不懈的实践和探索。
一、正确理解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进行颠倒,改为学生先学,教师后指导的模式,这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包括根据所学内容选取知识的获取渠道,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不明确的问题进行主动探究等等。
二、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随着网络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在互联网平台中,已经不断的出现了一些网络教学的模式。比如,微课:比如翻转课堂。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样的网上教学方式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新奇感和吸引力。这首先就已经处于了一种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状态,与此同时,翻转课堂,它本身所具有的教学模式就是知识内容重点精炼,教学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习题知识磨炼的特征。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跟学校的传统模式不一样,它可以通过电子化和信息化,让学生们进行更为紧密的学习,同时,由于学生除了学校时间可以学习知识,剩下的时间比较琐碎化,难以进行注意力集中的学习,因此翻转课堂所带来的教学创新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点缺陷。在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利用翻转课堂学习的中学生已经能够进行网络教学课程和现实传统教学课程的相互结合,同时也已经有很多记录显示,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事半功倍,能够更快的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翻转课堂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预习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前准确把握本节课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并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发现其中渗透的地理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本节课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预习设计,主要是保证预习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时,教师可以明确本即可的教学目标为气候的主要类型及分布地区,以及各种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涉及内容较多,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相关视频并进行剪辑,使其更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同时结合自己的分析与理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学生面对这种形式的预习更容易萌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在视频播放过程中结合课本或其他信息进行学习,随时用相关材料佐证或推翻自己对于影响气候的因素的猜测,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独立性和自主性。视频中的最后一部分教师可以设计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探讨,如你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讲气候对于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吗?这样一来,可以将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意识到地理学习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而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上分享,增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和以及存疑的内容做一简单记录和整理,在课堂上由教师和同学来一起探讨,这就是翻转课堂中教师指导作用得以体现的部分。初中生的自主意识较强,渴望教师将他们当作成人一样对待,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忙解决— 无法解决的留给教师”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例如,在学习“大洲与大洋”时,学生在课前经过预习对于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且将自己存疑的问题记录了下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上进行分享,邀请学生谈谈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选择的解决方法(包括成功解决的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他学生如有不同的方法还可以进行补充。这种畅所欲言的教学方式需要初中生能够踊跃的参与,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活跃程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如回答问题最多的学生以及提出最多有效问题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品等等,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总结讨论,深化并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即使学生能够通过预习和课上的讨论分析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但对于整体框架中的具体内容还不甚熟悉,教师可以从此处入手,做好总结分析工作。这不仅能够保证学生深刻领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能在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学习建立一个完整的框架。例如,由于“欧洲西部” 的学习大多涉及欧洲的国家、首都位置,当地的气候及农产业生活,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大,即使经过课前预习和讨论分享,学生还是容易将不同国家的特点记混。为此,教师要适时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深刻了解欧洲西部国家的不同,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地图分析某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学会利用旅游景观的图片分析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并能够根据气候分布图说说欧洲西部国家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重视课前预习,重视学生活动,重视当堂训练。每节课教师都要提前精心制作微课和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预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实课堂中学生都积极主动,思维活跃,真正收获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果,实现了高效课堂。
总之,翻转课堂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还要做好四个步骤:一是课前微视频——突破难点(教师预设),二是课前汇报——甄别难点(学生发现),三是课前检测——查漏补缺,四是课后当堂测验——巩固提升。这样,很多学生养成了积极主动预习课程的习惯,对地理越来越感兴趣了,享受着“征服”一个个难题的快乐,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渐入佳境。
参考文献:
[1]徐怡. “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171-172.
[2]刘锐.浅析初中地理教学运用微型翻转课堂的意义及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
[3]杨立杰,李伟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