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体验式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 发布时间:2021-07-16 14:26

  【摘要】体验式教学法实施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的增加,对小学生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以丰富小学生体验为手段,借助科学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小学生在熟悉的环境和条件之下更好地进行学习认知,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探究意识、欲望和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价值

  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模式,体验式教学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变和调整,体验式教学强调和倡导要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学生既能够借助音频、图片、视频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实现多样化体验的获得,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在教师创设情境的引领之下,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悟,教师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据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点拨,实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体验式教学法强调要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关注和重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简单地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进行讲授,学生在思维上往往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一定程度上被忽略或忽视。体验式教学是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体会和知识整理与情感构建的过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升是极为有益的。同时,体验式教学有着较强的互动性,能够强化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强化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在体验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借助教师同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有效应用和巩固拓展。此外,体验探究式教学还有着较强的差异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在关注点、思考方向和认知水平上有一定的差异,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所学习的知识也有所差异,这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是高度契合的,而且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差异化的体验结果相互之间会发生碰撞和沟通,对学生全方位知识和情感体验的发展完善是极为有益的。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强化情境创设,营造体验氛围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中,情境创设是重要载体。情境创设主要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能够让学生充分感知周围事物和身临其境体验的情境,努力让小学生的感受更加真实、体验更加直接。一方面,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当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发育相契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深刻理解,以此强化小学生求知欲的充分激发,带动和引导小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另一方面,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当努力与生活相贴近,与实际相吻合,那些与实际脱离明显的情境难以让小学生获得有效认知,也难以让他们获得深刻的感受。唯有与小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情境才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亲切,从生活之中进行实物的认知与感知,实现多方面素质能力的发展提升。比如,在《触摸春天》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和带领学生在春天深入到大自然中,对小草、树木、花儿的变化进行观察,对春风吹拂的惬意进行体验,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基于文章内容的体验和感悟,更深刻地把握其中的细节描写和思想情感。

  (二)强化表演应用,增强体验深度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都是语言专家从文本库中节选的名篇,有些文章的时代感还很强烈。但由于时代变革过程中所形成的隔膜导致学生在文本理解中往往存在一定偏差,着眼于让学生对不同时期文章写作的社会背景和作者情感体验的获得,教师可以尝试将表演应用法引入其中。比如,在进行《将相和》一文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地进行文本中不同角色的扮演,其他学生则通过表演,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探究和讨论。整个教学活动完全让学生自发地去组织,这样学生就能够更深入细致地进行文本的阅读和探究。一些没有参与到表演中的学生则会用批判性的思维提出自身的观点和意见,以参与表演学生的现实表现为依据提出疑问,这样全体学生就能够在质疑中深入地思考、体验、探究、感悟,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读自悟”,在思维的碰撞中和问题的探究中学生的体验往往更全面、更深入、更精准。

  (三)强化问题设置,提升体验思维

  新课程标准强调和倡导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自主阅读的鼓励,让自主探究成为学生知识获得、技能提升、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往往会对一个人终生的成长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化问题情景的创设,将阅读的思路提供给学生,强化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和思维的启迪,实现小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探究与把握。比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教学中,其中的精华部分就是作者基于小女孩第四、第五次点燃火柴后的梦想。但由于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不足,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在认知上存在较大难度,难以实现充分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问题的设置,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点燃第四、第五根火柴时,小女孩的幻想是什么?是否与前三次相同?此时学生就会结合自身的认知和理解提出质疑:在前三次擦亮火柴的过程中并未对小女孩的语言进行描写,而第四次点燃火柴时小女孩叫了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在第五次点燃火柴时小女孩毫不犹豫地将手中大把的火柴点燃,她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能够不断得到升华,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提炼了出来。此时教师再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这样的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阅读质疑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文章主题主旨、把握作者思想情感,带着思考、带着感性进行知识的学习,实现了学生情感的升华。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要强化情境创设,营造体验氛围;强化表演应用,增强体验深度;强化问题设置,提升体验思维。从而有效助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铮铮.浅析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9 (22).

  [2]梁志斌.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法[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16(11).

  [3]孙建华.试论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2019(6).

  [4]魏明科.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9 (30).

  [5]张峰陈凡涛.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1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